Re: [心得] 我想給唸經濟的朋友兩個忠告

看板Economics作者 (silent all the years)時間18年前 (2006/03/06 15:50), 編輯推噓9(902)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1 (看更多)
: 可能因為我也是嫩咖吧! : 所以我很同意這位版友說的 : 我覺得如果這個版的高手都不歡迎嫩咖來的話 : 那要不要直接再進版畫面就直接告知啊? : 既然各位高手都認為回答我們的問題是浪費時間 : 那直接訂版規說不准嫩咖發問就好了 : 我之前發問被冷言冷語 覺得很挫折 : 自D苦思找了一些資料 : 之後才厚臉皮的再重新提問 : 結果仍是沒人理 : 隨便就被人批評沒有研究精神 : 我可以體會這種感覺還蠻不好受的 唉, 親愛的板友...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想的, 敝人的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你參考! 首先, 照例是一些廢話... 經濟學的範圍太大了, 所以, 譬如說, 我認為我是在 K 幫連當個旁邊么喝助威小弟都不如 的嫩咖, 但是我還是認同 K 幫. 但是, 我還是每次在看 paper 時都會有挫折感, 在看書時甚至有把書丟掉的衝動過. 我不太清楚你要找的資料是什麼? 當然, 包括我在內, 有時候 data mining 也是一整個 e04! 以小弟我的論文為例, 我記得我要找的是各個銀行的放款資料, 我當時以為網路上會有. 那個時候是2004年10月吧. 資料沒找到, 程式也還沒開始動. 結果, 不幸的是, 1994年前的商業銀行放款資料居然是密級. 密級, 我還當他是練功的 祕笈. 我打電話到中央銀行, 金管會, 立法院, 找了我所認識的老師請他幫忙找資料. 結果到某個地方就被擋住了. 所以, 我只能找到 1994 年的資料. 更可憐的是, 1994年到現在的資料我必須一頁一頁的 copy, 然後一頁一頁的輸入. 這是還比較好的情況. 更糟的情況是, 在某研究機構當一個小小的研究助理時, 我要的資料全世界只有世貿有. 我和一位計畫主持人進到世貿找資料, 結果人家說: 我就是擺明不給你資料, 怎樣! 以上, 是數值資料... 或許, 各位先進的問題在於一個經濟問題的不懂, 或許是一個關鍵題目的不懂. 當然, 考試時間到了, 大家的壓力都會存在. 我的做法, 在當年是... 如果我對一個 issue 不懂, 我會先翻書, 譬如, 該書的後面的 index, 看看能不能找到 相關的名詞, 然後往前翻到相關的部分, 看看會不會懂? 如果書沒有, 這時只能召喚 google 大神, 想辦法結束這一回合. 當然, 還有撇步是, 上網到國家圖書館, 用關鍵字尋找看看有沒有人做過相關的問題. 最後, 如果是研究所的話, 那沒什麼好辦法, 努力用力的看 paper 吧! 但是, 考題呢? 似乎上面說的也沒啥用處. 考題的話,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 問補習班老師, 問老師, 問同學... (我假定你們都有補習! orz) 但是, 你現在問我我當年的入學考題的話, 我一樣會告訴你, 我不會! 我很自私嗎? 不, 我是真的已經不會了. 或者, 更精確的說, 如果同樣的考題再考一次, 我一定上不了研究所. 因為我忘的差不多了. 當生命在 Stokey, Greene, MasCollel 中尋找出路, 當日子在 Sargent, Wooldrige, Varian 中持續掙扎, 當歲月在 QJE, AER, Econometrica, JPE 中渡過, 回頭看看研究所 考古題, 說實話, 我還真的全部都不會了. 新的學不會, 舊的忘光光, 這是我的研究生生活. orz! 喜歡強者我老師, 或者我很喜歡我研究所的同學們, 是因為外部性. 什麼是外部性? 當別人作業做好時, 勇敢的拿過來抄 (雖然還是要抄個十多個小時. ) 什麼是外部性? 當 Lucas (2004) 的就職演說那四條式子導不出來時, 我和強者我同學們 不眠不休的翻書, 找到相關機率分配, 所有人一起導, 最後結果在白板上出來時的感動. 以上是懷舊... 話說回來, 考題, 或者研究精神. 板主們希望各位先進把考題的思考過程 po 出來, 我想是因為說希望知道各位先進那裡卡 住了. 或許, 這樣在其他先進回答問題時才會比較 precise. 或許, 這或是先進們所提及 的研究精神吧: 至少先想辦法動手做做看, 做到不行, 把疑問詳細的敘述出來, 看看是否 有其他先進剛好對這個議題有研究. 不是說考題一點意義都沒有, 就好像, 我也曾在前面的峰大與最小最大大對於一個考題的 衍生討論中搞清楚價格調整的議論. 這樣過程的外部性也讓我感動不已. 研究精神呢? 我想引用某位貨幣政策管理當局的高級官員所說的, 當然, 只憑記憶, 所有 文責由我自負. 我們的研究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在多做一點衍生. 如果持續一直不斷的做下去, 或許, 各位有機會畫出另一個新世界. 另一位強者我老師則說, 每篇 paper, 每個圖, 每個式子都自己導一次. 在實證上, 如果 抓不到資料, 就用台灣的資料自己跑一次, 看看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研究精神, 我想牛頓說的最好吧. 如果我已經看的更遠, 是因為我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找一個巨人爬上去吧. 如果巨人真的太高了, 就找一個小一點的巨人爬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9.66

03/06 17:03, , 1F
推!!
03/06 17:03, 1F

03/06 19:33, , 2F
03/06 19:33, 2F

03/06 19:44, , 3F
03/06 19:44, 3F

03/06 19:49, , 4F
推最小最大大...XD
03/06 19:49, 4F

03/06 19:54, , 5F
大推這篇,可惜大多數不想過直接問要答案的
03/06 19:54, 5F

03/06 19:54, , 6F
恐怕不會想得那麼多
03/06 19:54, 6F

03/06 19:55, , 7F
尤其是非經研所或非經濟相關所別的考生
03/06 19:55, 7F

03/07 00:10, , 8F
is a method in decision theory for minimizing the
03/07 00:10, 8F

03/07 00:30, , 9F
maximum possible loss. 即『大中取小』. 謝謝指教~ XD
03/07 00:30, 9F

03/07 13:40, , 10F
03/07 13:40, 10F

03/07 14:50, , 11F
03/07 14:50, 11F
文章代碼(AID): #142-d4Te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42-d4Te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