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差別利率

看板Economics作者 (澹寧居)時間18年前 (2006/04/09 10: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1 (看更多)
※ 引述《purpleviva (越過頂點之後)》之銘言: : ※ 引述《Palpatine (放手)》之銘言: : : 這一段不知道是有什麼實証證據來支持這種說法?? : : 有哪些銀行是以國家為重而不是利益為重??? : : 什麼銀行做賠本生意過了? : : 拜託 講話要有點證據不要用臆測的... : : 事實上 任何依本貨銀教科書都會提道銀行的確會有造成長期出問題的傾向在 : : too big to fall這樣的問題是存在的 : : 這是上述想法的政策結果 : : 並不能倒推回去上述想法是正確的 : 這樣說吧 與其說是推論 還不如說 這是蠻普遍的現象 : 以台灣 日本 許多的銀行 其資金調度 是在配合國家的政策 : 而不是百分之百的利益考量 : 就像有些國營企業的資金也會被拿來做一些看似丟到水裡的投資ㄧ樣 : 明知道賺頭不大 但是還是會配合 那為什麼要做呢?? : 這不是什麼臆測 而是很簡單的道理 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 銀行當然畢竟是在做生意 當然不可否認利益是很重要的 : 但是一些很明顯的官方銀行 不要說是做出國家發展方面 甚至 會刻意幫助某些特定人物 : 這都是公司利益以外的考量 (請注意 是公司利益 但是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利益) purpleviva兄所提及的銀行配合國家政策考量的論述 對於台灣的官股銀行比較適用 官股銀行無論存放款利率、對象都有背負某些政策目標,例如要扶植中小企業等等 然而官股銀行成立已久,台幣資金成本不高 卻也常常背負政策目標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 各位有空可以去比較一下,官股銀行的台幣活儲、定存利率通常都偏高 但是這些現象不見得可以表示官股銀行就會乖乖配合國家政策 許多官股銀行已經不需要再吸收多餘的台幣存款 於是往往會在消費者(存款戶)想存款的時候「道德勸說」一下 因為銀行放款才能賺錢,吸收存款會讓爛頭寸增加,增加資金成本 而且官股銀行往往不接受大額定存,原因也在此 (也許會有人說你拿錢到官股銀行存錢他們也收,問題是, 所謂的大額是指美金一百萬以上)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中國大陸的四大行庫 中農工建長年配合國家政策,陸資企業的放款幾乎都是有去無回的放款 造成逾放比過高等等問題 去年開始四大行庫也花了幾百億(詳細數字忘記了)人民幣打消呆帳 現在也是向利潤看齊 不否認銀行有些時候會配合國家政策作一些政策性放款 (例如:中小信保、農民貸款...etc) 但是廠商畢竟是要追求利潤極大化,官股銀行也不見得願意完全配合 即便銀行法賦予銀行許多看似神聖的國家經濟發展目標 這何嘗不是一種市場干預? 況且,信保放款背後也是信保基金在覆蓋呆帳 信保基金的資金又是哪裡來的呢? 讀了經濟學應該要瞭解, 違反市場各角色(廠商、消費者..etc)天性的政策往往成效不彰 : : 有任何證據認為銀行不會拿走經濟剩餘?? : : 基本上是有些掠奪經濟剩餘的方式交易成本太高所以銀行不願意做吧 : : 例如對每一個客戶完全差別取價 : : (這可能也是之前銀行現金卡利率並不是差別利率的原因 個別取價的成本可能很高) : : 此外 什麼叫經濟剩餘的平衡? : : 你是不是搞錯經濟剩餘的意思? : 銀行當然可以拿 當然也可能是像你所說的 成本太高所以不願意做 : 重點是 如同上面那段所說 可以拿嗎?? : 會不會導致殺雞取卵的後果 又或者導致 社會變的更混亂 而造成自己更大的利益損失 : 即使是單純公司利益考量 也不見得能這樣拿 : 更不用說 銀行這行業真的往往沒辦法只是單純公司考量 : 很多表面說的很好聽 這是"長期投資" 其實早就知道是把錢丟到水裡去了 : 難道他可以大剌剌的說 上面交代下來的 我也知道會賠 可是我能不做嗎?? : 不做以後會被上頭盯 不聽話就把你換掉 這種事情又不是很少見 : 再者 我說的不是什麼經濟剩餘的平衡 而是銀行跟其消費者的平衡 : 不能做到殺雞取卵的地步 要保持一種良性循環的平衡狀態 廠商的天性就是利潤極大化,只要是市場上的廠商一定會想盡辦法拿走經濟剩餘吧 問題在於他能不能、要不要 : : 這和經濟剩餘沒直接關係吧 : : 可以很輕易的借到錢不代表經濟剩餘較高 : : 事實上只是價格較高 當然 價格較高理論上需求量會較低 : : 不過現在會出現卡奴問題也反映出了似乎存在著資訊不對偁 : : 消費者似乎沒有體認到現金卡利率所反映的高價格 : : (當然 用資訊不對偁而不用消費慾望來解釋是顧及經濟學本身的假設 : : 因為用廣告來刺激消費是外生變數引響需求 : : 資訊與交易成本卻是可以內生化的 似乎有點扯遠了) : : 回來談到經濟剩餘 : : 如果不討論交易成本的影響 : : 以目前銀行已差別利率的做法來處理卡債 : : 消費者剩餘基本上並沒有減少而有不過也只稍微增加一點點 : : 沒有減少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等於是銀行降低價格 : : 差別取價是降價的狀況下消費者剩餘不可能減少 : : 不過因為銀行是採用差別取價的方式 所以消費者剩餘只有增加一點點 : : 當然 在這個事件中銀行和卡奴都有將成本外部化的傾向 : : 例如外包討債公司和找立委XD : : 不過在講下去就扯太遠了 : 我想這裡我的用字不太嚴謹 與其說是經濟剩餘 不如說是 對取得資金的主控權較大 有些必須keep in mind的前提先前liton大大也提過 銀行取得資訊(徵信)是有成本的 不可能對每個來貸款的消費者都進行完整的徵信動作 所以消費金融的信用評估往往仰賴統計模型 倚賴統計模型會不會有風險評估錯誤的情事發生?當然會有 (學過計量也知道不能完全相信統計模型 :P) 更何況評估發卡風險的模型的變數,往往只有很表面化的變數 (職業、性別、職業、存款餘額....etc) 用這些變數要能「猜」出這個人會不會倒帳,搞不好紫微斗數還比較準一點 (開玩笑的) 借貸是以「信用」作為交易基礎的市場 即便現在都得要以BASEL II為依歸評估信用風險 但實際上在操作上,台灣的銀行還是仍然以「風評」作為「信用」的主要指標 而「風評」著實難以量化 卡債(卡奴)的問題不單純是利率方面(是否差異化、徵信...等) 銀行過度擴張信用也是要負點責任 信用被過度擴張了之後,第一家發卡銀行把債權移轉到第二家 (就是叫「卡奴」到第二家銀行借錢來還第一家的債務) 這樣一直滾下去,就只是看哪家銀行是最後一隻老鼠而已 -- 很久沒上板了,出來透透氣 ^^? -- 理性總是存在著,不過總不是以理性的形式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76.136 ※ 編輯: Data2 來自: 218.166.176.136 (04/09 10:52)
文章代碼(AID): #14E6jRBf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E6jRBf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