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女性主義已死‧兼論女性主義的菁英化與社會工꜠…

看板Feminism作者 (當不成孩子王)時間16年前 (2007/12/01 04:1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34 (看更多)
※ 引述《litelife (Music is my sanctuary)》之銘言: : ※ 引述《reke (當不成孩子王)》之銘言: : : 這種疑惑或誤解就可以稍微少一點 : 我的疑惑正是 : 為什麼檢視其過程以後就不會有疑惑與誤解了? : 難道"女性主義"已經有一種具合法性的領導性詮釋嗎? 雖然女性主義是沒有定於一尊的詮釋(我相信她們也不想要) 但是這不代表女性主義是漫無界限的 各流派多少認識一點,知道她們思考的理路 就可以發現很多質問或誤解早就有許多女性主義者提出解答 解答不一定全對,但是至少可以讓人不要停在只會問基本題的層次 至少已達成高度共識的問題,就不能丟一句質問就打算否定前人的智慧積累吧 我說一句比較無賴的話 (因為要說到不無賴要寫好多,我懶) 一個質疑是經過謹慎思考還是胡思亂想還是直覺反應, 這中間差別再模糊還是有點差別的 : 女性主義之所以發展到第三波 : 並且加上其複數用法(s) : 不就正代表這樣的疑惑與誤解 : 以及對這些疑惑的許多不同立場回應和批判方式仍然存在嗎? : 甚至第三波經常帶著的的"後XX"冠詞 : 以及"後女性主義"本身 : 是否也指出了女性主義中 某部分複製"啟蒙"概念的普同式預設主體呢?: : 女性拿到參政權、經濟獨立權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權力和福利 : : 這是許多已國家都已經做到的事情 : : 但是父權壓迫的情況並沒有根本上的舒緩 : 希望我沒有錯讀R大的意思 : 不過既然這些權利已經在這樣那樣的抗爭中好不容易爭取到之後 : 為什麼反而在獲得這些權利後 : 所謂父權壓迫的情形並沒有根本舒緩? 這裡可能有點誤解 我是說沒有「根本上」的舒緩,而你下面是談有沒有重大舒緩 打個比方,有棵大樹長在那裡,你大刀闊斧的砍了這棵樹的大半 但是「根」沒有刨掉 現今父權意識已改用柔和式的包裝,以鼓勵完美女人形象的方式取代高壓 當然傷害的力道或許(?)比以前小(??),但是卻讓女性運動更陷困境 比方說公主病,老實說這明明是父權(我不是說男人,我是說"父權")思維鼓勵出來的 可是包上了女性至上的外衣,導致不明究理的女人以為耍公主病是女性主義 又導致不明究理的男人莫名的要求女性主義負一些跟她本身沒關係的責任 : 我不是說性/別情形已經毫無壓迫或沒有歧視 : 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前人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重大權利看得那麼卑微? : 參政權和經濟權 : 如果不是女性在現實中用來克服父權壓迫的主要力量的話 : 又會是什麼? : 當然 : 即便是目前的經濟與參政(或許以台灣為例?) : 女性也都還有不平等之處 : 但是如果不是沿著這些現實物質性的力量 : 結合文化或社會上的推廣改變 : 那難道又要回頭談烏托邦式的心靈提升? 呃,就因為台灣的經濟與參政權已大致上平等,僅殘存一些有爭議的瑕疵 所以才說現階段策略上應該漸漸走向思想的層面 你的質問我同意,但,這些都已經成歷史事實了不是嗎? : : 現在的台灣社會講實踐,還是有些地方有阻礙,但大體上都算滿順利的 : : 比較嚴重的事情是對思想改變這個事情的冷漠以對 (尤其是為數不小的異男) : R大這裡特別提了異男 : 但是如果以R大"助拳人"的說法來看 : 哪些女性主義論述和行動回頭鞏固了性/別壓迫 恐怕不好就這樣忽略吧? : 若配合前面一些關於女性主義和男性關係的討論 : 我想其影響層面就更廣了 : 附上一段日日春芳萍姐對自己成長歷程的自述 : 或許可以從某種立場上說明女性自身對女性主義(以及對男性)的看法: : 我2歲生父過世,繼父受父親之託照顧我們。 : 他對我們很好,但撐個家很辛苦,跟我媽常吵架; : 媽常抱怨繼父連件衣服都不買給她、也不信任她管錢,好像繼父在欺負她。 : 我大學受女性主義影響,也開始罵男人。 : 我若只往女性主義走,大概就看不到繼父的悲傷。 : 可是當我接觸工人,我才懂男人在職場上的擠壓。 : 像我家是繼父賺錢,好像他很強勢,但他只是軍中小僱員, : 面對不合理的薪資跟管理,要怎麼回家講?恐怕講了,太太也不懂。 : 多數男人工作很無聊,沒什麼實現感,就一輩子賺死薪水回家養小孩。 : 可是男人又偏偏被社會塑造一定要在金字塔上面,但金字塔頂端人很少, : 大多數人都在下面墊底,這比女性還不自由。 你這邊寫很長,我簡單回,因為BBS上有些脈絡我沒寫詳細 對異男的冷漠是先前我在讀《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時的有感而發 老實說我不認為男性投入女性主義這一塊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男性必須與女性主義對話,對話的過程可以是反駁 (例如你引的那一大段話,就是反思是否只有女性是受害者) 可以是贊同助拳,可以是模仿建構男性主義,不過重點是要有思考上的活動 而我覺得台灣這裡危險的地方是,男性對女性主義思潮的冷漠,冷漠到沒有對話能力 對女性同情者幼稚的搞愛妻十大守則、新好男人那一套 對女性不滿者搞不清對象就開火,這一點是我所談的冷漠 : : 政治不正確者常劃起一個小場地自我慰藉、對改變袖手旁觀 : : 這種人甚至有辦法不製造你的苦難、不反對你理想中的現況 : : 但是行動上的不合作就能輕易的瓦解行動的實質效果 : : 另外,現在女性主義要觀照的歧視問題已經越來越複雜 : : 就像是「色情」,站在女性立場應該要禁絕、除罪,或者甚至發展女性觀點的色情 : 正如我前面疑惑的 : "政治不正確者"到底是誰呢? : 那些政治不正確者 她/他們之所以對女性主義的"召喚"冷漠 : 原因是因為她/他們的性別嗎? : 反過來說 : 是不是有某些"政治正確"人士 : 可以安全的處在女性主義裡 : 不必面對女性主義外"政治不正確"的一些議題或立場呢? : 而對於他者輕易冠上"政治不正確"的帽子 : 難道不是回頭證明了女性主義的政治正確傾向嗎? 我這個「政治正確」是一種現象的描述,當今台灣社會的表面風氣上 的確女性主義還算具有政治正確的地位,最少立委失言會被媒體炮轟 政治正確的本身當然不一定是正確 (繞口令) 我要談的是不合此一政治正確者在表現上既不反對也不贊成更不修正 完全化外人士的模樣,這是(我觀察的)當今台灣女性運動的困境 上街遊行修法幹嘛的並不能改變這種結構 (甚至營造出的氛圍會讓更多政治不正確者冷漠) 而鼓吹思想工具比較能激起一些動能 女性主義,做為一種主意、理論的時候,我對男性的參與程度感到悲觀 (當然這當中也融入我自身的一些感慨) 但女性運動,做為一種實際的作為,是會同時影響兩性的 好啦,重點是你的回文顯然把我懶得說清楚的地方都問完了 不過偏離原本理論與行動之間的問題了 也許我該把話說精簡一點,現在對女性主義最好的行動 不是冒然參與什麼運動,因為這中間女性主義自己都還在爭辯 爭辯有結果有共識的結論都可能只是進程而不是真理 那對還在爭論的議題就冒進的棄思辯而直接進入行動,豈不更加危險? 這可不是在玩賭博遊戲 大致上就這樣,這個議題老實說我也快陷入冷漠的境界了 人的怠惰是很可怕的,這一點倒不用分性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12/01 15:04, , 1F
阿,最後兩句很幽默我要推。
12/01 15:04, 1F
文章代碼(AID): #17K6vBmB (Femi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3 之 34 篇):
文章代碼(AID): #17K6vBmB (Fem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