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教] 除了丐幫以外

看板JinYong作者 (愚者)時間15年前 (2008/11/21 21:54), 編輯推噓6(608)
留言14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octopusy (gg)》之銘言: : 金庸好像比較偏愛劍法 : 在幾部著作中 : 厲害的幾乎都是劍法 : 刀法除了胡家刀法算是一流 : 其他好像都普普 : 不同於其他武俠小說 常常用刀來展現高手的霸氣 : 所以金庸小說裡 劍法的地位似乎是高於刀法的 貼一下個人舊文補充一下: > ※ 引述《icemn.bbs@ms.twbbs.org (蝶與蛹)》之銘言: > : 好像槍才是兵器首吧!! > 應該是劍為兵器之首吧! 據個人所知,所謂『百兵之首』, 不是『劍』、不是『刀』、也不是『槍』!而是『棍』! 短兵器類: 刀--百兵之膽; 劍--百兵之帥! 長兵器類: 棍--百兵之首; 槍--百兵之王! > 好像劍是最早廣泛應用的兵器吧! 『劍』創始自軒轅黃帝時代。 據黃帝本紀云:「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 又據管子地數篇云:「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 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製劍為兵。 據以上所述,無論劍之創始人為誰,其出生於黃帝時代,可無置疑。 黃帝於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零四年﹞建廟,國號有熊氏, 當時尚係初入青銅器時期,但由此推知,劍之出世極為古遠,歷史悠久, 故後人稱之「短兵之袓」,確可當之無愧。 但也有考據說: 黃帝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考此法之由來最古! 故十八般武藝,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終,其重視之也宜矣。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 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 說到廣泛應用: 東漢末年,適於劈砍的環柄刀已取代適於推刺的長劍,而成為軍中大量裝備的短兵器。 也就是說,魏晉以降,劍在實戰中作用不大。 明人茅元儀《武備志器械》稱:「古之言兵者,必言劍,今不用於陣,以失其傳也。」 至於武俠小說中為何喜愛劍俠?這又是一段長篇了!:) 從春秋戰國時代說起:『俠』是由於封建制度解體而形成擅長於詩書禮樂的『遊俠』! 而由《史記》看來,真正懂些技擊本領的,是『刺客』,而不是『遊俠』; 太史公嚴守兩者之別!除了前者不一定擅長劍術,也不一定殺人報仇外; 更重要的是游俠的行俠出於公平正義的心理,願意於亂世中拯危濟弱主持公道; 然刺客卻只圖報知己之恩,並非以天下蒼生為念!雖勇於獻身,其行未必可嘉。 到了唐代小說家筆下,『遊俠』和『刺客』才漸漸融合為一, 俠客也才開始變得武藝高強起來。 在傳統『三國』、『水滸』小說中,所謂戰場上的大英雄,往往精通數種武藝, 尤擅『槍』、『矛』(甚至『關刀』)等長兵刃,騎射類的遠距本領更不可或缺! 這與在所謂新興武俠小說中,以『步戰』近身技擊,擅使刀、劍的俠客不同! 而其偏好『劍』、而少言刀,無疑的,這與劍富有豐富的文化意味有關! (七俠五義、小五義和續小五義中,甚至用到了巨闕、湛盧、魚腸等戰國名劍!) 說這些作家講論古劍、寶劍是為了實戰需要,不如說是以此渲染俠客的文化氣息! 『劍』除了能作為殺人利器,也能為俠士抒發豪情!寶劍對武俠小說自然重要! 『劍』是武的象徵,卻也富詩的意涵;不但美觀大方,亦不失壯士氣度! 從春秋戰國,作為諸侯食客家臣,大可能老死一隅的刺客; 一直到了魏晉,所謂俠士才真真正正的開始遊蕩於草莽江湖,除天下之不平! 「撫劍獨行游」(陶潛--擬古)、「負劍遠行游」(鮑照--代結客少年場行)… 等俠客形象,也自此深植人心! 而既然要遠遊,說『撫劍』、『負劍』,也正是在美感上的考量! 俠客既然深入民間,詳知疾苦,就與『騎馬大刀』的形象有些格格不入, 更別說殺氣騰騰的『提槍挺矛』、『掄斧使搥』了…… 再者,『寶劍』乃是宮廷貴器,不同於刀之普及通俗(殺雞宰牛、切菜剖瓜…)! 而『寶劍』又帶有辟邪的功能,被文人視為正義的象徵,更與俠客意象一致! 所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更是因此帶有重視劍的人文精神… 劍不但是宮廷貴器、戰場兵器,且在藝術價值上,也有一席之地! 『鴻門宴』中的『舞劍』,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於是『三國』小說中,玄德入蜀會見劉璋,出現類似的橋段; 而金庸笑傲中,令狐沖與岳靈珊的比劍一段,更是出現了『劍舞』的說法!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咸崇。 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 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 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 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 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是虛構的! 小說中的武打場面雖然免不了克敵致勝、傷人致死的效果, 但是我們也應了解,武俠小說也是一種藝術作品!而凡是藝術,就要追求美感! 如果武俠大家一昧描述格鬥如何慘烈、殺戮如何血腥… 那俠客何以為俠客?名家如何成名家?(儘管現實打鬥本來就血腥殘忍) 說穿了,重視寶劍、昇華意象,只是作家滿足『美』的條件,而做的調整! 更現實一點,可能是讀者愛看武戲,卻又見不得血腥,寫的文謅謅一些, 一來算是有品味(合於武俠名家稱號),二來也是因應市場考量吧…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Duncan.dormB.nccu.edu.tw 作者 F00L.bbs@bbs.cs.nccu.edu.tw (愚者), 看板 emprise 標題 Re: 大家喜歡劍還是喜歡刀呢?? 時間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Sun May 20 02:12:24 2001) ────────────────────────────────────── 這篇文章有些長,建議沒興趣的網友們略過不看! 也歡迎對這方面有研究的網友們不吝予以批評指教。 ※ 引述《HHHHGGYY.bbs@bbs.yzu.edu.tw (凸-_-#不要惹我!)》之銘言: : ※ 引述《vocalkiller.bbs@zoo.ee.ntu.edu.tw (遇到機車ㄉ人)》之銘言: : > sorr~一時忘記^^ : 刀.......劍的變化比較少~~~ : 刀比較帥(如果設計的好的話) 您是指外型,還是指運使? 外型的話:(這一篇我之前有PO過) ------------------------------------------------------------------------------ 春秋戰國之時,已有定訂劍制,詳細說明製劍之法。 周禮考工記云:「…周官桃氏為劍,臘﹝自背至刃--即劍身(鍔)﹞廣二寸有半, 兩從半之,以其臘廣為之。莖﹝首以下把握之處--即劍柄﹞圓長倍之。 中其莖,役其後, 身甚五其莖,重九鏘﹝周禮六兩半為一鏘﹞,謂之上制,上士服之。 身長四其莖,重七鏘,謂之中制,中士服之。 身長三其莖,重五鏘,下士服之…」。 由上文可知,劍之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衡量各人勁力而定。 所謂: 「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也,制劍以供其服,非直以觀美,要使各適其用而己。 故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隨宜而自便焉。 劍之莖其長五寸,劍身若五倍長其莖,則三尺也,重九鏘,則重三斤十二兩也, 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上制。唯士之長而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 劍身四其莖,莖之長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鏘,則二斤十四兩也,長短輕重得中焉, 故謂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 若劍身止三其莖,則二尺耳,重止五鏘,則二斤一兩三分之中耳,輕而且短, 故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劍制,大抵沿用於遠古,歷代仍多變更,自秦至宋,易改尤鉅。 「若以秦漢之劍與宋時之劍比較, 則宋時長劍有二十一寸三分,漢時長劍僅十七寸九分。 宋時短劍十五寸二分,漢時短劍僅十寸五分, 故宋時之劍較漢時之劍長,且品質更優」。 但是也有古籍言道:「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 所以前述漢代劍長不及兩尺之說也可能有所謬誤。 若綜合劍史所記,大抵古劍長度,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長短差距其實頗大), 其重量則為二至三斤,正符合『因人設制』。 至於改古制闊重而趨輕靈,當是因應民間技擊之需,所做的改變。 其實以劍的用途而言,雖不能說專為殺戮(亦為文士之飾品),但仍須考量防身功效。 如劍長則重,將運用不便、揮動遲緩;如劍短則輕,將難期致遠、不易擊堅! 二者均非劍制所宜。 ------------------------------------------------------------------------------ 可見劍外型雖因人而異, 但定義上,兩面開刃、具有握把,且刃身為握把數倍(約3~5倍)為劍制! 相對而言,刀的外型的確較富變化! 有刃面分叉者、有握把展長者(關刀)…… 共通性在鋒開單面、厚背薄刃等! 另外談到運使上,刀勁而沈重、劍輕而靈巧,所以劍應該較富變化! 以長劍來說,注重:點、崩、刺、劈、削、砍、撩、掛等。 而說到刀,金庸大師在飛狐系列中有頗為詳細的描述: 與胡斐同桌的那中年武師賣弄內行,向身旁后生道:“單刀看的是手, 雙刀看的是走。使單刀的右手有刀,刀有刀法,左手無物,那便安頓為難。 因此看一人的刀上功夫,只要瞧他左手出掌是否厲害,便知高低。 你瞧孫師兄這一掌翻將出來,守中有攻,功力何等深厚?” 胡斐聽他說得不錯,微微點頭。說話之間,師兄弟倆已交上了手, 雙刀相碰,不時發出叮當之聲。那中年武師又道:“這二人刀法, 用的都是‘展、抹、鉤、剁、砍、劈’六字訣,法度是很不錯的。” 那后生道:“什么叫做鑽母鉤肚?”中年武師冷笑一聲道: “刀法之中,還有鑽他媽媽、鉤你肚子么?刃口向外叫做展,向內為抹, 曲刃為鉤,過頂為砍,雙手舉刀下斬叫做劈,平手下斬稱為剁。” 那后生脹紅了臉,再也不敢多問。 「這單刀功夫,我也曾跟師父下過七八年苦功,知道單刀分『天地君親師』五位: 刀背為天,刀口為地,柄中為君,護手為親,柄後為師。 這五位之中,自以天地兩位為主,看那胡一刀的刀法, 天地兩位固然使得出神入化,而君親師三位,竟也能用以攻敵防身。 有時金面佛的長劍奇招突生,從出人意料之外的部位刺去,若用刀背刀口, 萬難擋架,胡一刀竟會突然掉轉刀鋒,以刀柄打擊劍刃,迫使敵人變招。 至於『展、抹、鉤、剁、砍、劈』六字訣,更是變換莫測。」 「劍上的功夫,那時我可不大懂啦。只是胡一刀的刀法如此精奇, 而金面佛始終跟他打了個旗鼓相當,自然也是厲害之極。 刀劍槍是武學的三大主兵,常言道:『刀如猛虎,劍如飛鳳,槍如遊龍。』 這兩人使刀的果如猛虎下山,使劍的也確似鳳凰飛舞,一剛一柔, 各有各的本事,誰也勝不了誰。起初我還看得出招數架式,到得後來, 只瞧得頭暈目眩,生怕當場摔倒,只好轉過了頭不看。」 以下刀劍興衰沿革文章,引述之前區區與 SMeow之討論: ----------------------------------------------------------------------------- > : 說到廣泛應用: > : 東漢末年,適於劈砍的環柄刀已取代適於推刺的長劍, > : 而成為軍中大量裝備的短兵器。 > : 也就是說,魏晉以降,劍在實戰中作用不大。 > : 明人茅元儀《武備志器械》稱「古之言兵者,必言劍,今不用於陣,以失其傳也。」 > 查諸史料,以上所言確然無誤,但這是指在戰陣上。 > 自漢代以降,鎧甲的鑄造技術愈見精良, > 致使原本最主要的長兵器:戟、矛、戈等,漸為長槍、大刀所取代, > 取的是易學好使〈容易入手〉、破壞力大〈能穿破敵甲〉。 > 同樣的理由,使得背厚刃薄的單刀取代了雙刃的長劍在戰場上的地位。 鎧甲鑄造技術愈見精良是一個重點! 另外,自從戰國時代的車戰、步戰, 到秦漢講求機動力的騎戰(多少受北方匈奴影響), 騎射的要求在戰場上地位日漸重要! 而攜帶不良於行的戟、矛、戈等長兵器,在應用上,的確也因此受到嚴酷的考驗。 不過即使短兵相接,講究點、崩、刺、劈、削、砍、撩、掛的長劍, 在對鎧甲的破壞力(劈、砍)上,的確不如背厚刃薄的單刀! 況且單刀尚有易學、易使、不易毀損…等優點! > 這些被淘汰的兵器,漸漸成為軍營中的裝飾品、典禮中的儀杖、或是權力的象徵。 > 但不代表就沒有人用這些武器來砍殺了。 > 民間技擊家保留了這些武器, 其實自從春秋戰國時期擊劍的風氣就非常盛行,劍術因受眾多人使用, 進而切搓、技術交流,使當時的劍術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 而這也使得技擊的學問逐漸普及,更從宮廷、戰陣傳入了民間。 在《史記》、《漢書》中更記載「以任俠顯諸侯」,諸多權貴「莫不延頸願交」! 可見懂得技擊學問的人,在當時的權貴階層裡是頗受歡迎的。 這等同於利用富國強兵策略,迎合諸侯的布衣卿相, 學習劍術,甚至熟習冶劍之術,都是平步青雲的跳板。 而這種風氣,一直到了漢景帝,才漸漸較為緩和! (『使使盡誅此屬』--《史記‧游俠列傳》) > 並改闊重為輕靈〈古劍本走闊重,漢代更有合今一米五之巨劍〉, > 於是三尺青鋒、二尺短戟皆為民間武術家愛用的兵刃。 ----------------------------------------------------------------------------- ※ Origin: 貓空行館 ◆ From: Duncan.dormB.nccu.edu.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105.171

11/21 22:46, , 1F
這裡百兵之首跟百兵之王是指在戰場上的發揮效用
11/21 22:46, 1F

11/21 22:47, , 2F
不過金擁所描述的大多是人跟人PK或小群體鬥毆
11/21 22:47, 2F

11/21 22:47, , 3F
金庸
11/21 22:47, 3F

11/21 22:48, , 4F
所以會以劍的整體效能點數較高
11/21 22:48, 4F
當然,我文中有強調近戰與遠戰的差別。 不過,即便是鬥毆近戰,從兵器史觀察,刀的實用性仍是大於劍。 文中有述: 說到廣泛應用: 東漢末年,適於劈砍的環柄刀已取代適於推刺的長劍,而成為軍中大量裝備的短兵器。 也就是說,魏晉以降,劍在實戰中作用不大。 就算到了熱兵器的二次世界大戰, 在長程槍砲之外,日軍短兵配備也是刀、中國軍隊也是砍刀。 再到現代,幫派鬥毆凶器仍多為刀,為何? 容易取得、容易上手、破壞力大! 劍是美感的象徵,以削、抹的靈動招式為其特色。 真的要在現實中成為殺傷力大的兵器,還是不容易的。 像刀的優點,就是因為砍、劈這種訓練容易上手、破壞力大! 金庸道: 劍為短兵之帥,形如飛鳳,武術家說鎗扎一線,劍走一偏, 意思說劍術的要旨是在輕靈翔動。 刀只一刃,劍則兩面都可使用,不須換刃, 但既為兩刃,就不能如刀之硬架硬攔,所以稱為「劍走青(輕也),刀走黑」。 要靈動,就要練。(實用性較低) 既靈動,則美觀。(藝術性較高) 真實戰場重殺傷,所以要威武實用。 武俠小說重美感,所以俠客要有飄逸之仙氣啊。

11/21 23:30, , 5F
劍除了兩刃之外,還可以用刺的,最重要的是...配武林俠很帥!!
11/21 23:30, 5F
刀槍也可以刺啊。 您說對一個重點,使劍很帥。 這是高貴與美感的藝術層次考量。 ※ 編輯: F00L 來自: 118.170.105.171 (11/21 23:34)

11/22 00:00, , 6F
強的是金庸 能把棍法描寫的比劍法更高貴 更藝術 更具有
11/22 00:00, 6F

11/22 00:01, , 7F
美感 柳枝配楊過使打狗棒法 多麼的飄逸瀟灑啊!!
11/22 00:01, 7F

11/22 02:38, , 8F
11/22 02:38, 8F

11/22 10:27, , 9F
push!!
11/22 10:27, 9F

11/22 13:10, , 10F
超推這種文章!
11/22 13:10, 10F

11/26 17:11, , 11F
走在路上 背個丈八蛇矛....感覺就很像上戰場
11/26 17:11, 11F

11/26 17:14, , 12F
又刀法主要為砍....所以刀會比較重 不然砍不人不痛
11/26 17:14, 12F

11/26 17:15, , 13F
算來算去 拿把長劍 又帥又飄逸 沒事還可以切牛肉
11/26 17:15, 13F

11/26 17:17, , 14F
就像出門絕對拿Glock17 也不會拿M4-A1及40榴彈砲
11/26 17:17, 14F
文章代碼(AID): #199hsJ9u (JinYo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9hsJ9u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