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其實我們都在用錯的方法學語文

看板Language作者 (Dana)時間10年前 (2014/05/12 17:25), 10年前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wp.me/p3IrTV-9y 原文blog不喜勿入 你知道為什麼你已經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學英文,但是到了現在,你的英文還是那麼爛嗎? 這是因為我們學語文的方法都是錯的。回憶一下我們在學校學語言的方式,都是 單字跟文法開始吧?但是這根本不符合一個語言的學習方式。正確而且快速的語文學習方 式應該跟我們學習母語一樣的方式才有效。 讓我們先從心理學來認識一下人類如何做「語言學習」這件事情。今天不管你是 哪一種人、皮膚是什麼顏色,生在哪一個國家,過了一段時間必定會學會那個國家的語言 。先回想一下嬰兒是如何學習一種語言的。剛開始我們一定不會從「讀」開始吧?因為我 們那時候根本不會「讀」。所有的語言學習都是從「聽」開始的。所以為什麼常常都是這 樣的順序「聽」>「說」>「讀」>「寫」。所以我們可以說「聽」是所有語言的核心。 先來介紹一下語言,所有的語言都有一種叫做音位(phonemes)的東西,拿中文舉 例,就是我們的注音的發音,拿英文來解釋,Boy中,B的發音就是音位。然後音位構成的 東西叫做語素 (morpheme)以中文舉例就是一個「字」的發音,而在英文中,是屬於一個「 字」裡面的片段發音,例如ly, un, ty等等。再來就是單字、片語、句子,但這後面就不 是我想要提的重點。 再來介紹一下人類如何做「學習」這件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制約」與「重複 」這兩種元素,透過制約與重複,我們才可以習得語言裡面「不規則」的變化,想想我們 的母語,我們從不需要透過什麼太用力地思考就可以順利地說出我們想要表達的事情吧? 我們先從「聽到聲音」開始,我們剛出生的時候「聲音」其實對我們來說沒有什 麼特殊的意義,但是當我們觀察到我們的父母,身邊的人透過某些「聲音」在「互相交換 訊息」。這也是為什麼光背單字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語言是拿來「溝通」的,你必須搭 配背景跟情境使用,沒有情境與背景,你光是背了單字,只是把中文跟英文作連結,你學 的不是英文,是「透過中文去理解的英文」,也就是為什麼你英文還是那麼爛的原因之一 。 我們聽到聲音之後,發現人們透過這些聲音在交換訊息,我們就會嘗試為這些聲 音賦予「意義」,比如說你媽媽再叫你的時候都會發出屬於你名字的「聲音」,然後你就 會為這聲音賦予「這是媽媽再呼喚我的時候的聲音,應該是指我的意思」。所以你聽到你 的名字會有回應。而這是透過不斷重複的動作來確認媽媽每次叫我的時候都是這個「聲音 」。因此學習到原來「自己的名字是XXX」的概念。然而我們都透過重複跟情境來確認每個 詞的意思。而媽媽每次「發出我的名字的聲音我有回應媽媽就會很高興」這就是制約。 世界上的語素大概有200多種,每一種語言頂多有60種語素。日本人無法區分L跟R 的區別,就是因為在日文中,L與R屬於同一種語素。我們在剛出生一歲之前其實是有辦法 分辨所有的語素的,但那時候我們還不會講話,只會「聽」,其實用「聽」就是在學。我 們一邊聽,就是在吸收一個語言的語素跟詞素。這是一個組成一個語言的最基本的元素, 如果不從這個開始,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 很幸運地,我是個電視兒童,同一部影片我有辦法重複看上5遍以上,因此我由這 樣的方式學會了日文以及英文。並且發音非常的標準。據我爸媽說,我好像根本學abc之前 就已經會用英文說夢話,我把我看了快幾十遍的卡通的詞全部都背了下來。我去日本也因 為發音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去紐約也被當時summer program還有所有同學以為我是當地人 偷跑去報名的。所以我在這邊想要分享的是一個學習英文很有效率而且很有趣的學習方法 ,叫做「影片重複觀看法」。 這個方法,你不需要把中文字幕關掉,事實上,你只需要好好的享受你覺得很有 趣的影片就可以了。這個學習方法的主張是每一部影片你都至少看上5次以上,但不需要連 續重複觀看,而是你想再拿出來看的時候,再拿出來看。(通常我都很喜歡分享很好笑的 影片給朋友看,不論是現場分享還是傳送連結給對方,我都會再看一次,順便試著用別人 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影片) 至於為什麼這個方法是我認為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呢?因為在觀看影片的同時, 你有所謂的「情境」跟「背景」包含在影片裡頭,你就會利用這些東西開始用「英文」來 理解「英文」。所謂的「語感」就是對語言使用的背景與情境有sense的意思。例如如何區 分使用同樣意思的單字的時機跟細微的區分等等(例如smart, wise, clever的差異等等) 單字、語感、習慣用法、片語、語氣、文化、語言的幽默感都同時可以學習到。 我來解釋一下我們的腦袋是如何運作的,第一次觀看影片的時候,有中文字幕, 注意力通常會去放在「透過字幕理解影片內容」這個項目上,同時吸收「情境」跟「字幕 」。你是不是常常發現,你在看一些很好笑的節目時,有時候觀眾在笑,你卻不知道到底 有什麼好笑的?這是因為你是利用「中文」去理解內容,而不是利用「英文」。但這不用 擔心,在看影片的時候需要用到的機能太多,所以你並不會被太多的中文影響。 第二次觀看影片的時候,因為你已經對這個影片的內容有了基本的理解,你的注 意力會開始抽離字幕,開始聽到「英文」(其實第一次你在看影片的時候是聽不到英文的 ),英文程度比較好的人,通常會在第二次看影片的時候會覺得最好笑,因為他已經開始 部分用英文去理解內容。而你這時候會把注意力去用在更細節的情境上,還有你第一次看 得時候看不懂或是忘記的地方。 第三次觀看影片的時候,基本上你根本都已經完全知道這影片在幹嘛,哪時候會 出現哪一條句子,會出現什麼狀況跟情境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所以這時候情境與背景也開 始變得不重要,你會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語文上面了,你會開始聽到「單字」「片語」然後 跟你之前學習的英文內容做基本的聯想跟連結。這時候「制約」已經形成,「重複」開始 造成效應。 一個單字聽過或看過七遍你就可以把它記下來,這也是為什麼看影片學語言是很 有效益的原因之一。一般語言時常使用的單字跟片語都有一定的量,例如中文字是5000個 、西班牙常用單字大概只有2000個。你不斷在不同的情境下聽到同樣的單字跟片語,你就 會用「情境」去跟單字做連結而非用「中文」來跟單字做連結。這就是我們在嬰兒時期的 學習方式,開始習慣用英文去理解英文。如果你有時候會知道英文如何表達卻不知道中文 是什麼的時候,你就知道你的方法對了。 第四次觀看影片的時候,基本上你大概已經可以跟著人物角色把台詞一起說出來 了,只差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你會學會發音以及語氣,以及對於那個語言的「語感」做更 一層的進化。這時候「重複」的力量又會加深,你會開始對某些單字跟片語有特殊的情感 ,例如你特別喜歡哪段,你就會把它背下來,分享給你的朋友笑一笑之類的。 第五次我想我不必贅述,就是另外一次「重複」,加強第四次的效果。 不斷重複聽到同樣的單字或片語時,你就一次一次地淺移默化的學習了很多單字 跟片語的用法、發音、語氣。遇到類似的狀況,透過制約,你就會浮現片語跟單字。在你 浮現這些片語跟單字或是句子的時候,又是另外一次印象加深。這是你光用背單字無法同 時吸收的東西,因為單字本不會給你情境不會給你語氣也不會給你用法,只會給你一個狹 隘的中文意義。 這時候有了一個語言一定的Database,在閱讀上就會簡易很多,當你學會了一個 語言的文字如何去「讀」,那麼你在試著「讀」它的時候就會跟你已經存在的語音跟語意 的database做結合,你在閱讀上的困難就不會那麼顯著。但如果你是從閱讀開始,你不僅 對這個語言沒感覺,還要一直從中文去腦中翻譯之後再來做此語言的理解,會非常的耗時 而且不自然。 那我來放一個示範的影片,大家可以試著看五遍來看看自己對於影片的理解程度 有多少。畢竟每個人的程度不同,我只是generalize一個程序,看到底幾遍的效果每個人 不一樣,可以自己斟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hA0NH7Sgs
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些很好笑的東西,例如國外的standup comedies, talk shows, tv series, youtube 的 comedy central,還有variety shows 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其實 都是比較口語化的(美劇也請挑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推薦給大家我很喜歡的一些: Standup Comedians: Russell Peters, Bill Burr, Louis CK, Kevin Hart, Chris Rock, Dave Chappelle, George Carlin, Key & Peele Variety shows: SNL, Whose Line is it anyway Talk shows: Conan O’brien show, Allen show, Jimmy Kimmel show TV series: How I met your mother, FRIENDS (my favorite), Sex and the City 基本上如果你常常看這些東西還有國外的資訊,你根本不需要住在國外就大概知道那個地 方的風俗民情,還有一些時事梗,其實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要跟當地人的事情接軌是相對 容易的。 -- Dana's Lifeingredient http://danaslifeingredient.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7.20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Language/M.1399886702.A.BB2.html ※ 編輯: shunn (1.160.87.200), 05/12/2014 17:32:41

05/12 23:49, , 1F
這樣學法是對的 推! 但背後學術理論還可再討論
05/12 23:49, 1F

05/12 23:49, , 2F
呼應這篇我也來獻醜
05/12 23:49, 2F

06/11 23:25, , 3F
06/11 23:25, 3F

07/15 00:12, , 4F
nice
07/15 00:12, 4F
文章代碼(AID): #1JS9Dkko (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JS9Dkko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