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時間7年前 (2017/02/28 00:20),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seroct (寒山月)》之銘言: : 以下是我個人的讀經心得分享。歡迎大家提出指正。感恩! : 金剛經上說:『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什麼意思? : 既然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佛又要我們發大乘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豈不是戲論?佛 : 在把我們裝肖ㄟ嗎? :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今天似乎突然想通了。 : http://dhama00.blogspot.tw/2017/02/blog-post_24.html 這的確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而且自己的答案也的確會不斷改變。 很久沒有碰般若的東西,這邊很感謝原po, 讓我趁這個機會又讀了一下,似乎想通了一些東西。 大般若經、金剛經這種般若系的經典是在講成佛的方法, 基本上是對有實修基礎的人講的。 因為學佛一開始就講"空""無我",其實一般人聽到很容易無法接受, 不是排斥(對"無我"感到疑惑混亂),就是落入斷見(不用修)或常見(有個頑空)。 所以佛法在學習上是有次第的, 稱做"法次法向"(一個法接著下一個法;有次第地;按部就班地)。 而佛教的"無我"其實是從觀照五蘊"無常"而得出來的, <<雜阿含第33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 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 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內、若外,若?、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 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另外,分享個人自己的心得,"般若"是要讓我們去除執著,獲得智慧的, 講"空"不是空去一切,應該是空去我執,"我人眾生壽者相"其實都是我執的一種表現。 而"空是可得的"也是世尊在經上明說的,這就是實修了。 <<雜阿含第80經>> (上略)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聖法印及見清淨。諦聽,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於空三昧未有所得, 而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莫作是說。所以者何? 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此則善說。 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斯有是處。 (下略) 所以佛法除了理論,更是實修實證的,基本上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 不斷的發願,並且實修精進成長。 我自己實修並不好,不能體會什麼是空,也沒有智慧,只能用佛菩薩的智慧, 藉由讀誦經典來找答案,盡量修福修慧而已,這邊也與原po互相勉勵。 最後我自己認為以成佛為目標的話,"發願"是非常重要的, 用比喻來說的話,當有能力知道自己在做夢,還會想要幫助夢裡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嗎? 以因果律來思考的話,不斷的發願並且去實踐它,就是不切斷與眾生的因緣, 等到自己穩定下來有大能力時,這些願不管是大是小也都會從種子成長為大樹, 並且隨著能力愈高,也越能發廣大誓願,這應該就是成佛之路為何會如此的漫長吧。 到那時,應該也沒有所謂慈不慈悲,解不解脫,成佛不成佛的問題了。 以經文來說,若能觀眾生如幻而行慈,就是"真實慈"(超越慈悲與不慈悲)。 <<維摩詰所說經>>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 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 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燄,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 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 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無色界色,如燋穀芽,如須陀洹身見,如阿那含入胎, 如阿羅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 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已寤, 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 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 無煩惱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無諍慈,無所起故;行不二慈,內外不合故; 行不壞慈,畢竟盡故;行堅固慈,心無毀故;行清淨慈,諸法性淨故;行無邊慈, 如虛空故;行阿羅漢慈,破結賊故;行菩薩慈,安眾生故;行如來慈,得如相故; 行佛之慈,覺眾生故;行自然慈,無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無等慈, 斷諸愛故;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行法施慈,無遺惜故; 行持戒慈,化毀禁故;行忍辱慈,護彼我故;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行禪定慈, 不受味故;行智慧慈,無不知時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現故;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 行深心慈,無雜行故;行無誑慈,不虛假故;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 菩薩之慈,為若此也。」 文殊師利又問:「何謂為悲?」答曰:「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 「何謂為喜?」答曰:「有所饒益,歡喜無悔。」 「何謂為捨?」答曰:「所作福祐,無所希望。」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白文殊師利言:「汝久已得甚深忍, 而不起心作如是解:『我證菩提。』今文殊師利豈不欲覺悟有情而勸發耶?」 答言:「善男子!我不曾覺悟有情及以勸發。何以故?有情無所有故,有情遠離故, 有情無所得故。若菩提可得,是則覺悟有情而有勸發。善男子!我及菩提、 有情俱不可得,是故我覺悟有情勸發平等,不令求於無上菩提亦不退轉。 祝大家都能早成道業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68.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arn_Buddha/M.1488212440.A.5A6.html

02/28 08:59, , 1F
02/28 08:59, 1F

03/07 22:50, , 2F
好文!大推!
03/07 22:50, 2F

03/16 09:55, , 3F
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03/16 09:55, 3F

12/25 23:46, , 4F
12/25 23:46, 4F
文章代碼(AID): #1Oj57OMc (Learn_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j57OMc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