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 淡北快速線

看板MRT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2/25 20:52), 編輯推噓21(21024)
留言45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上次小的無心插柳, 在 #1Ibq9Jn4 一文當中本來要討論新店線在台電大樓以南如何增班, 意外引發板友對淡水的討論 :p 小的之後查了一些日本鐵道的資料,才知道何謂緩急分離。 以JR東日本的中央本線為例, 在御茶之水與三鷹之間有四線(以上)的區間, 其中緩行線和快速線各用掉兩線,而在御茶之水以東, 緩行線直通總武線的緩行線,快速線往南接到東京車站。 中央緩行線的三鷹-御茶之水區間共有十八站,快速線只停其中的十站, 而一些高級的列車停的站各少, 這些資料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查到, 為了板友閱讀方便小的畫一張簡圖如下: (上方為中央緩行線,下方為中央快速線) =○=○=○=○=○=○=○=○=○=○=○=○=○=○=○=○=○=○= =○=○=○=○=○=○=○=====○=======○=======○= 三 吉 西 萩 阿 高 中 東 大 新 代 千 信 四 市 飯 水 御 鷹 祥 萩 窪 佐 圓 野 中 久 宿 代 駄 濃 谷 谷 田 道 茶 寺 窪 谷 寺 野 保 木 谷 町 橋 橋 之 水 回到這次想討論(幻想XD)的主題,淡北快速線! 因應現在淡水站的高進出人次,考慮到將來淡海新市鎮大量移入人口, 以及淡水捷運延伸線(俗稱淡海輕軌)的建設, 有必要將捷運淡水線部份區間予以四線化,加開快速列車, 以將淡水地區的通勤人口快速輸送進臺北市區! 初期可先建設淡水-北投之間的淡“北”快速線, 因為此一區間軌道以平面居多、少量高架,建設較易, 之後視情況再延伸到“北車”(勿戰XD)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淡“北”快速線! 至於路線的部份,要跳過哪幾站,先討論北投以北,小的有幾個方案: (1) 淡水-關渡-北投 (2) 淡水-竹圍-北投 (3) 淡水-紅樹林-北投 方案一選擇關渡為與緩行線的轉乘站,因為跳過的紅樹林、竹圍、忠義、復興崗四站 進出人次都比關渡少,而且關渡臨近關渡大橋,這邊可轉乘通往八里、五股的公車。 方案二的考量也是轉乘公車,而且竹圍的公車明顯比關渡更多, 可是竹圍的運量卻少於關渡? 至於會有方案三,是考慮到將來會有輕軌綠山線在此交會。 北投與石牌之間,跳過奇岩、唭哩岸兩站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石牌以南,可以比照石牌以北,跳過兩站停士林; 然後再往南就是人口稠密區,所以就各站皆停。 所以大致上是這樣(以停關渡為例): ○=○=○=○=○=○=○=○=○=○=○=○=○=○=○=○=○=○=○ ○=====○=====○=====○=====○=○=○=○=○=○=○ 淡 紅 竹 關 忠 復 北 奇 唭 石 明 芝 士 劍 圓 民 雙 中 台 水 樹 圍 渡 義 興 投 岩 哩 牌 德 山 林 潭 山 權 連 山 北 林 崗 岸 西 車 路 站 跟上面JR中央本線相比,怎麼感覺怪怪的? JR中央快速線是在外圍各站皆停,進入市區後停比較少站? 跟我設計的淡北快速線剛好相反 XD 而且中央快速線跳過的市谷和飯田橋兩站都是可轉乘數條地鐵轉乘站, 不過仔細查資料發現,這幾條地鐵通車時間皆遠晚於這個區間複複線化, 也就是在建設快速線時是還沒有地鐵的。 總之,謝謝各位閱讀我這篇幻想文, 小的我雖然滿迷鐵道的,可是從來沒有很深入研究, 所以請各位先進用力鞭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8.188

12/25 21:22, , 1F
12/25 21:22, 1F

12/25 21:27, , 2F
竹圍居民:
12/25 21:27, 2F

12/25 21:28, , 3F
該沿線台灣民代表示:通通停我家選區前(無誤)
12/25 21:28, 3F

12/25 21:29, , 4F
但這運量需求要夠大才可以這樣玩...
12/25 21:29, 4F

12/25 21:30, , 5F
環評不可能過關
12/25 21:30, 5F

12/25 21:44, , 6F
為什麼過不了關?
12/25 21:44, 6F

12/25 21:47, , 7F
會壓到紅樹林(?
12/25 21:47, 7F

12/25 21:52, , 8F
#1Eql9SKp 當初類似的文 参考用
12/25 21:52, 8F

12/25 21:53, , 9F
1/淡水-關渡這段會碰上紅樹林...
12/25 21:53, 9F

12/25 21:54, , 10F
2/關渡到北投這段 除非你早一些時間蓋
12/25 21:54, 10F

12/25 21:55, , 11F
會看到沿線居民成立XX自救會...(士林站那段也是)
12/25 21:55, 11F

12/25 21:56, , 12F
運量應該不足以撐起...只有淡水站運量高不夠阿
12/25 21:56, 12F

12/25 22:09, , 13F
其實蘆洲站延伸到竹圍最實際
12/25 22:09, 13F

12/25 22:16, , 14F
12/25 22:16, 14F

12/25 22:21, , 15F
且若真的要編預算改造,經費應該比蘆洲-竹圍高一些
12/25 22:21, 15F

12/25 22:34, , 16F
蘆洲線班距密度太低是個麻煩
12/25 22:34, 16F

12/25 22:35, , 17F
不過我想問的是 台北現有的路線中 還有哪邊有考慮延伸嗎?
12/25 22:35, 17F

12/25 22:36, , 18F
我知道到深坑是有人提過 還有嗎?
12/25 22:36, 18F

12/25 22:54, , 19F
不用延伸了,效應很差,公車就夠了
12/25 22:54, 19F

12/25 22:56, , 20F
不就民生汐止
12/25 22:56, 20F

12/25 22:57, , 21F
傳統鐵路(像基隆台北間)比較有條件這樣搞
12/25 22:57, 21F

12/25 22:57, , 22F
頂多松山線延伸舊宗,還有一點價值
12/25 22:57, 22F

12/25 23:44, , 23F
開快速線的鐵道是否因為有國道客運競爭?
12/25 23:44, 23F

12/25 23:47, , 24F
御茶之水設計之好是快速跟一般平行轉乘
12/25 23:47, 24F

12/25 23:47, , 25F
而且我搭過兩次竟然兩邊列車同時進站,旅客很方便互換
12/25 23:47, 25F

12/25 23:48, , 26F
市區快慢分離也不是沒有理由,東京到新宿之間有這樣需要
12/25 23:48, 26F

12/25 23:49, , 27F
回頭看台北到南港之間板南線和台鐵不也是一樣停多停少
12/25 23:49, 27F

12/25 23:51, , 28F
所以如果你反過來設計淡水站站停到北投再直達台北車站
12/25 23:51, 28F

12/25 23:53, , 29F
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做法,中間只停轉乘他線的民權西路/中山
12/25 23:53, 29F

12/25 23:53, , 30F
目的是讓郊區各站快速穿越市區轉乘其他路線的話就會變這樣
12/25 23:53, 30F

12/26 00:42, , 31F
這要運量夠大才行,現階段先讓復興崗-淡水3分一班吧!
12/26 00:42, 31F

12/26 01:30, , 32F
竹圍雖然公車比關渡多 不過會搭公車轉應該都在紅樹林或淡水
12/26 01:30, 32F

12/26 01:31, , 33F
就下車轉捷運了 另外關渡還有華碩、和碩、城市科大學生
12/26 01:31, 33F

12/26 01:31, , 34F
含有關渡宮、水鳥保護區 以及八里來的公車也都到關渡
12/26 01:31, 34F

12/26 01:32, , 35F
關渡腹地比竹圍大很多 週邊也都在建設 將來人會更多
12/26 01:32, 35F

12/26 01:37, , 36F
另外,芝山不停嗎?它有社子東西線耶 而且本身運量也不低喔
12/26 01:37, 36F

12/26 02:41, , 37F
關渡~芝山還空曠點...其他站點應該不適合再塞第三第四軌
12/26 02:41, 37F

12/26 03:55, , 38F
紐約地鐵7號線是在Queens一帶三線化,進曼哈頓剩雙線,快車
12/26 03:55, 38F

12/26 03:56, , 39F
原則上只有平日上午尖峰進城和下午尖峰出城有,其他時段方
12/26 03:56, 39F

12/26 03:57, , 40F
向只有慢車(站站停)
12/26 03:57, 40F

12/26 10:31, , 41F
關渡與花蓮車站有相當的人次都拜關渡宮與慈濟引來的人
12/26 10:31, 41F

12/26 15:50, , 42F
所有不停站之居民會請民代出來說自己是次等公民(無誤)
12/26 15:50, 42F

12/26 17:15, , 43F
竹圍非重要的公車轉乘站,關渡才是,芝山也是往天母地區的
12/26 17:15, 43F

12/26 17:15, , 44F
重要轉乘站
12/26 17:15, 44F

12/27 23:13, , 45F
其實石牌轉往天母的公車比較多也比較方便 XD
12/27 23:13, 45F
文章代碼(AID): #1IkjK80u (MRT)
文章代碼(AID): #1IkjK80u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