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對鄉民的回應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以兼易別)時間14年前 (2010/08/08 22:4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CrossStrait 看板 #1CNi45Mg ] 作者: kk103 (以兼易別)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爺爺對鄉民的回應 時間: Sun Aug 8 22:36:47 2010 我拿鄉民常見的一些論調﹐和我爺爺告訴的我當年的事﹐進行比較 一. 鄉民﹕地主是好人﹐中共土改沒收地主財產是不公平的 爺爺﹕地主和貧農的矛盾主要發生在貧農交不上租的時候。 土改如果是不尊重地主的財產所有權﹐地主想又何嘗尊重貧農的財產所有權 貧農交不上地租﹐地主打人抄家甚至燒屋子的都有 我問過爺爺﹐當年的地主是不是都像50-60年代的老電影裡描寫的那麼壞 爺爺說也不都是那樣的﹐有好的地主﹐也有惡霸地主 電影裡是將壞的方面全部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將此人作為一個典型來表現 有點類似於台灣煽情劇﹐經常將所有的倒霉事放在一個可憐MM的身上﹐來表現悲情 (中共土改時候的劃分標準﹕ 地主---擁有大量土地﹐自己及家屬不勞動﹐收取佃農地租 貧農---完全沒有土地﹐主要靠租種他人土地為生) 二. 鄉民﹕土改時中共對地主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 爺爺﹕當時土改上面有各種要求和步驟的﹐不能自己亂來 一般是一隊幹部被派到村裡與村民同吃同住﹐了解村內情況﹐包括地主的惡行 然後發動群眾﹐召開訴苦大會﹐村民當眾申訴某些地主惡霸的惡行﹐ 申訴要講清確切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村民評價惡劣的人物會被押著聆聽 然後是劃分成分﹐什麼人屬於地主﹐什麼人屬於中農﹐什麼人屬於貧農 然後重新分配財富﹐地主多余的屋子土地沒收﹐但是會根據家庭人口保留一部分 最後是建立政權﹐包括農會啊村委啊等等組織﹐選擇中農貧農中有能有聲望者擔任 像縱容村民隨意毆打地主這種事﹐程序規定明確不允許 一旦村民動手﹐就必須予以制止 爺爺有聽說過有地主被村民打死的事情﹐ 但是他參與土改的地方卻從未發生過類似事件 他也從未見過類似的事情(他說最多就是某個村民突然跳出來摔地主一個耳光) 他認為地主被打死的情況隻是個案 (顯然歷史記錄裡﹐廣東以及內戰初期部分共軍控制區對地主使用暴力的情況較多) 三. 鄉民﹕大陸農民在中共執政後生活更加悲慘 爺爺﹕民國的時候﹐政府哪管農民的死活﹐農民都是親戚幫親戚﹐鄰居幫鄰居 那時火災政府不管﹐農民東西燒掉就燒掉﹐政府也沒人來滅火救災﹐事後也沒救濟 水災政府不管﹐那時也沒有什麼水利工程﹐堤壩都是農民自己修的﹐都不太好 水災一來﹐死人非常多﹐政府照樣什麼事都不管﹐也沒人來抗洪救災﹐ 洪災過後沒有什麼救濟﹐堤壩重修還要靠農民自己 很多防洪灌溉工程都是中共執政以後修的﹐解放軍參與救災也十分積極 爺爺也承認三年困難時期是民國以來中國人生活最為艱苦的三年﹐很多地方餓死的人很多 爺爺也認為三年困難時期根本就是人禍﹐導致人民生活困難的原因有﹕ 1. 土地公有以後﹐農民勞動積極性下降﹐糧食產量減少 2. 蓋公社﹐大家不管勞不勞動都有飯吃﹐而且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所以糧食消耗很大 3. 大躍進時期﹐推廣了很多錯誤的種植方法﹐比如過度密植﹐結果導致糧食歉收 4. 由於大躍進時期各村虛報糧食產量﹐導致上級統購了過多的糧食﹐基層儲糧不足 不過爺爺也指出﹐除了三年困難時期﹐在改革開放之前﹐農民並無明顯生活困難的時期 即使是文革時期﹐人民生活還是沒有明顯困難﹐隻是政治迫害得厲害 四. 鄉民﹕文革中的殺人者都沒有被清算 爺爺﹕文革中親手殺過人的﹐文革後都要被判刑的。量刑輕重視具體情況 像那些用開水燙死人﹐皮鞭抽死人的同學﹐文革後都得進監獄 文革中各種暴力罪行﹐隻要有確切的施害人受害人﹐存在有效証據 施暴者都會被定罪量刑 還有就是政治上與四人幫來往密切者﹐也會被定罪量刑 -- 愛人﹐待周愛人而後為愛人。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為不愛人矣。 -------------《墨子‧小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32.28.242

08/08 22:41,
這個算是個人口述史吧,首先推這個形式
08/08 22:41

08/08 22:42,
然後,我外公省吃儉用,置點田
08/08 22:42

08/08 22:43,
結果被湊數成地主,被打得很慘嗯
08/08 22:43
-- 愛人﹐待周愛人而後為愛人。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為不愛人矣。 -------------《墨子‧小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32.28.242

08/11 18:16, , 1F
土改的時候,有些不過是有地的農民,結果也成了地主
08/11 18:16, 1F
文章代碼(AID): #1CNiAZCq (MdnCN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CNiAZCq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