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人啊 你終于想起了歷史的責任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狼牙棒棒糖)時間13年前 (2011/03/11 16:16), 編輯推噓4(5110)
留言1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裘山山代表:應建立中國遠征軍犧牲將士搜尋機制   中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 彭洪霞)“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曾兩次入緬抗擊 日軍,前后有八萬將士英勇犧牲,為國捐軀在異國的土地上,還有一些幸存的老兵因不 愿加入外籍,又無法回國,晚年仍過著艱難的生活。”全國人大代表、成都軍區《西南 軍事文學》主編裘山山建議,搜尋中國遠征軍抗戰烈士遺骸,迎接八萬亡靈回國。   裘山山代表告訴記者,中國遠征軍不應被歷史所忘記。抗戰時期,他們為了阻擊日 本從緬甸進入中國,為了保護中緬公路這個抗戰大后方的通道,保障抗戰物資能夠運進 來,保障滇西戰場,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滿腔熱血,保家衛國,很多青年人去的時 候就知道自己回不來,還是毅然走向戰場,這樣的軍隊國家不應忘記。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胸懷,把這 些抗戰烈士迎回祖國安葬。一個國家對為國捐軀者的尊重,其實是對國家自己的尊重。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沒有放棄過尋找衛國捐軀的烈士遺骸。   裘山山代表介紹說,現在已經有很多民間人士在致力于這項工作了。“去年,我注 意到有很多民間人士、志愿者,甚至是網友,他們自發地開展幫助老兵回國,開展了一 個叫做“老兵回家”的活動,我當時看了特別感動,也想參與。最初我參與的方式是想 給老兵捐路費。后來我覺得,我捐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是一名軍隊人大代表, 我應該發揮全國人大代表的作用。我就想到了這件事應該寫一份建議,在全國“兩會” 上提出來。”   裘山山代表認為,有些事情也不是光靠錢就能做到的,還是應該由政府來支持,這 也是國家對烈士們的尊重。我們在天安門廣場上的英雄紀念碑,其中的先輩是從1840年 虎門銷煙開始的,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們都被鐫刻在上面。我們的抗日將士也不應被忘 記,中國遠征軍八萬勇士們,每一個英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 數字,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生。”   裘山山代表建議:一是要盡快尋找分散在各處的烈士遺骸,當時僅僅葬身在野人山 就有兩萬多,應盡快找到這些烈士遺憾;二是要集中安葬他們,為他們樹紀念碑,像云 南騰沖的國殤墓園那樣,讓我們的后人去祭祀,去懷念追憶他們。這樣也可以更好地進 行愛國主義教育。第三個就是設立專門機構,維護境外的烈士墓地。 轉自中國廣播網 -- 我正在適應我新的身份--胖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21.44.86

03/11 19:24, , 1F
話說很多講到遠征軍的歷史節目都有訪問到居緬老兵
03/11 19:24, 1F

03/11 19:25, , 2F
我總好奇這些人為何沒有隨軍回國? 即使就地退役
03/11 19:25, 2F

03/11 19:26, , 3F
留在緬甸的發展 也不比回中國好吧?
03/11 19:26, 3F

03/11 20:40, , 4F
老蔣早就通過地圖開疆解決這個問題啦。遷台後一個地圖開
03/11 20:40, 4F

03/11 20:41, , 5F
疆﹐野人山什麼的全成了民國地圖的一部分﹐英靈們絕大多
03/11 20:41, 5F

03/11 20:42, , 6F
數變成死在民國領土上﹐隻有土共這種"割了土地給外國"的
03/11 20:42, 6F

03/11 20:42, , 7F
才有所謂的戴安瀾將軍死在異國的說法。不是嗎﹖
03/11 20:42, 7F

03/11 22:47, , 8F
樓上是認真的嗎? 我指的不是陣亡將士 是戰後生活在緬甸
03/11 22:47, 8F

03/11 22:48, , 9F
的老兵 還是當時中緬邊界真的很模糊?
03/11 22:48, 9F

03/12 01:51, , 10F
樓上﹐我反串的...如果邊界真的很模糊﹐第一次遠征就不
03/12 01:51, 10F

03/12 01:52, , 11F
會冒死要回國了。
03/12 01:52, 11F

03/12 10:22, , 12F
第一次遠征失敗就不說 第二次遠征加駐印軍堪稱國府精銳
03/12 10:22, 12F

03/12 10:23, , 13F
一直不明白怎麼戰後這麼多人留在緬甸?
03/12 10:23, 13F

03/12 17:37, , 14F
我前幾天看了百戰軍神孫立人一書後才想到中國政府應該
03/12 17:37, 14F

03/12 17:37, , 15F
要來做一些事情的說~~
03/12 17:37, 15F

03/25 12:31, , 16F
移靈回大陸,強迫他們投共嗎?
03/25 12:31, 16F
文章代碼(AID): #1DUTfls_ (MdnCN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DUTfls_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