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看板NCCU_SRS作者 (Peyton Manning!!)時間19年前 (2005/01/09 23: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落花流水春去也 天上人間 我在如夢令中所言 "傳產族群中尚有一個剽悍的族群沒有發動 正在蓄勢待發" 這個族群就是指資產股 週一(1/3)厚生的不動產證券化利多爆量 到週五的出量跌停 回到週一的起漲點 已有利多出貨的現象 如夢令中又說 運輸類股的末波段往年多由陸運業走最後一波 目前尚未走到這一步 (相對於我在中秋行情中所述 中鋼構的發動是鋼鐵股的最後一波 就可知鋼鐵已經走完漲勢 只剩震盪作頭的階段了) 現在看來 也已經出大量了 還有沒有漲勢我不敢說 至少週K線已有帶量長上影線的黑K棒了 資產走完 運輸的末波段走完 傳統上都是波段的高點 這個盤從九月以來四個多月 都在5650~6150五百點區間混 (大部份時間的區間只有四百點) 這段期間經歷中秋變盤行情 阿扁國慶重大笑話 MSCI調高權重行情 選舉行情 集團作帳 元月行情 紅包行情等種種題材的多方預期 甚至把五月的MSCI行情都一起算進來 但就是只有那四五百點的區間 遲遲無法上攻 量能始終放不出來 最大量還是10/4的1478億 這並不像波段大行情應有的狀況 為什麼始終漲不上去? 自從12月以來 政府和大股東頻頻申讓 幾乎每天都看得到大額申讓 源源不絕地供應籌碼 世界各國股市都一樣 政府和大股東一起賣股票 實在很難有好的行情 而且通常後面的行情都不太好 太多指望"xx行情"的資金接走政府和大股東賣出的股票 (用科斯托蘭尼的話叫"猶豫的投資人") 但是一旦面臨長假前的退場賣壓 容易籌碼鬆動 嚴重一點就會像失火的電影院(尤其在成交量並不大的時候) 技術面而言 元月第一週的指數雖然過了10月6135的高點 但在日K線和週K線也同時都出現5255反彈以來的量價背離和指標背離 而且快速拉回 幅度也不小 週四(1/6)本來在連續跳空下跌後本來已有止穩可能 但週五(1/7)又相對週四出現帶量中黑(453億vs576億) 短線要再回六千點有一定的困難度 偏偏年線又在6033左右 所以如果元月第一週成為年線的假突破真回測 回測年線後的跌勢和時間恐怕很可觀 就月K線而言 我在12月寫的三組假設也提過了 即使月KD看來有黃金交叉的機會 但過去十年月KD都會打出雙腳才會正式大波段上攻 而且月KD黃金交叉後的上攻 都是在D值回到20後才能正式開始大波段 現在D值還在36 第一次的月KD碰到後都會再拉回一次 好一點的就像5141~4044 慘一點的就像6198~3411 但是我看到媒體和很多投顧 網友都拿著月KD黃金交叉當作多的理由 覺得似乎應該再多考慮一點比較好 另外有一點值得多加留意的是 過去一年來台幣(或是亞洲貨幣)對FED升息反應似乎都不大 直到去年12月底Fed的升息造成亞洲貨幣(包括台幣)兌美元大貶 利息提高 墊高對沖基金的成本 加上人民幣又遲不升值 加上美元的利差又逐漸和亞洲各國拉開 保守型資金也會重新考慮美元下 應該已有部份資金回流美元 外資如果接下來反手連續賣超也不算奇怪的事 而且利率持續走高的後果 就企業部份是提高折現率 會減少投資 就投資法人而言 必要報酬率提高 所以會用更低的價格才願意買進股票 全球資金成本持續提高 對股價表現就是潛在危機 大陸有泡沫化的疑慮 我在三組假設已經談過了 所以只是簡單帶過 包括那篇高盛的2005亞洲經濟展望會報告 還有再次引述"三組假設"裡的內容 今日經濟日報C2的專輯報導"奢華消費正在中國上演"可供參考 裡面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錢來得太容易,花起來就不心疼" 泡沫大概就是這樣吧? 只是台灣現在有36%以大陸為出口 如果大陸出什麼事 台灣也很難不受影響 國際股市自去年第四季以來 漲時台股沒份 跌時卻一起下來 這是台股相對弱勢的表現 我相當同意柯建維的看法 台股的病因在於信心不足 以及投資人對幕後控盤者吃乾抹淨的失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台灣2004年經濟成長率5.9% 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只有1.6%(2001~2003都是負成長) 照理來說企業在2004年有很好的機會 第四季是慶豐收的機會 但是從去年第三季起有不少上市公司都出問題 有的是惡意的假帳 也有不少的是公司真的經營不下去 到過年前還不知道有幾家會撐不下去 當然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還在咬牙苦撐中 這委實不像5.9%經濟成長率該出現的現象 最重要的是 2005年目前預估的經濟成長是4%~4.5%(以油價35美元為前提) 消費者物價增幅預估為1.9%(沒有將水 電 健保的漲價加計在內) 接下來這兩項預估的發展方向已經昭然若揭了 如果一家公司在經濟成長率5.9%(也就是近6%)都賺不到1元(去年太多太多家了) 等經濟成長率減緩後 還能異軍突起也在少數 當然這是極粗淺的想法 各產業還是各有千秋 但能突圍的也不會太多 這些不能突圍的怎麼辦? 反映在股價上的已經很明顯了 有太多太多公司的股價高點就是在總統大選前後 至今近一年的時間就是呈45度角一路盤跌 這絕不是要走波段多頭應有的走勢 企業難過 政府也好不到哪去 國安基金作股票賠了幾百億 郵政基金作股票就賠了117億(一年繳庫目標只要108億) 所以只好拼命賣股票和賣土地 賣到都會精華區的大面積都賣完了 政府帶頭增加土地和股票的供給 價格當然很難上去 但即使這幾年賣了那麼多股票和土地 政府的負債餘額占GDP比還是高達35%~40% 又不敢加稅 孔子說"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 我想買股票還是慎重點好 -- 南投縣 吳文波 40歲 慶中是神經母惡性腫瘤 省長知道我們的情形以後 就大力幫助我們 很多人攻擊說他在作秀 我覺得若是作秀這樣一次兩次 那還有點存疑 他來看我們五次 也沒有那個新聞價值 這麼認真的人 在台灣沒有辦法受到肯定 我這個孩子要怎麼教育他 我實在......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我的孩子 你要認真打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233.199 ※ 編輯: JamesSoong 來自: 61.62.233.199 (01/20 21:09)
文章代碼(AID): #11uKrapo (NCCU_SRS)
文章代碼(AID): #11uKrapo (NCCU_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