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轉錄][問題] 誰台灣史好的幫我解答一下

看板NTUHistory91作者 (青空)時間20年前 (2003/12/23 15:5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作者: inosen (inosen)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轉錄][問題] 誰台灣史好的幫我解答一下 時間: Tue Dec 23 10:38:57 2003 清朝在前期,基本上是採取不信任台人的態度,也不在台招募綠營,而採班兵制度, 終臺灣大部分時期,一直都有班兵制度,但我沒去查是否在何時廢除班兵,應該是加以 整飭裁汰。在清朝治台前期,是以班兵為主力,在朱一貴之亂時,有所謂屏東六堆的客家 義民組成軍事組織,效忠清朝,而南部原住民也曾被動員對抗起事的人。 到了林爽文時期,基本上也是靠許多義民(閩客皆有)組成義勇來對抗。 但這些人不被視為正規武力,卻是實際有戰鬥力的。 在乾隆前期有熟番開始把守番界,就做隘番制度,到了林爽文事件後,採取屯番制度, 正式大規模設置,以熟番把守番界,給予養膳埔地。 到了,道光咸豐年間,開始准許漢人及部分熟番以守隘防番為名,進行開墾淺山界外番地 ,這時就有你所謂的隘勇,這是官招募民間墾戶的制度,基本上仍是民隘。 而在此幾乎同時稍後,由於清廷的外患開始出現,也准許臺灣地方武力可存在,甚至如 霧峰林家的林文察,可以在台招募臺勇前往對岸中國幫助清廷剿太平天國,而通常 臺勇不平同鄉亂事,但林文察竟被破例回來對付可稱為土豪大混戰的萬生反(戴潮春) 而到了,清末,官方逐漸引進起源於對付中國內亂的勇營制度(在對付白蓮教即有,但在 太平天國時則有著名的湘軍淮軍出現),到了清法戰爭更是除了運來中國勇營外, 還臨時大量採用臺勇,但臺勇在亂平後,大多解散只有如林朝棟等較大的豪紳能繼續擁有 勇營並獲劉銘傳任用。 在光緒12年鄭有勤事件前,劉銘傳在所謂開山撫番時,大量任用台人做隘勇,並是民隘 為主,到了光緒12年,則全部由淮軍接手,改為官隘,但我猜實際守番界者仍是台人為主 。 到了,甲午戰事及乙未之際,則又仿效清法戰爭大肆採用臺灣人為義勇。 基本上清朝的軍事制度很奇怪,有正式武力,但正式武力通常沒有什麼實力,常常是 見招拆招,又不得不仰賴民間武力,但對民間武力不信任,一旦亂平隨時解散,只有少數 台人豪紳保留擁有被官方承認的一定武力,但我猜民間武力一直存在,只是在戰時被區分 叛黨跟義勇如是而已。 ※ 引述《HEARTMAN (青空)》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NTUHistory91 看板] : 作者: justid (稱霸札榥前進雅典) 看板: NTUHistory91 : 標題: [問題] 誰台灣史好的幫我解答一下 : 時間: Mon Dec 22 22:53:26 2003 : 清朝不是很討厭台人當兵守台且握有兵力嗎(怕他們造反) : 但又為什麼容許隘勇的存在 : 又 : 說過 以台人守台,是以台與台人也 : 的道光年間的台灣兵備道-姚瑩 : 自己在鴉片戰爭時為抵禦英軍侵台 : 也曾大舉招募台灣鄉勇 : 這不是有點矛盾嗎 : 那些台灣鄉勇在鴉片戰爭後 : 是不是就解散了 : 而同樣的情形 : 在清法戰爭後 : 在台灣當兵的是不是還是維持著班兵制度呢 : 恩 : 我的問題好像有點亂問 : 有錯誤的地方請順便幫我改正一下喔 : 謝謝啦 --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35.1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42

推 140.112.222.63 12/24, , 1F
謝啦^^
推 140.112.222.63 12/24, 1F
文章代碼(AID): #_v_GokN (NTUHistory91)
文章代碼(AID): #_v_GokN (NTUHistory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