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轉錄][流病] 期末考

看板PH-93作者 ( )時間18年前 (2006/04/06 01: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chughost 信箱] 作者: chughost.bbs@ptt2.cc (chughost.bbs@ptt2.cc) 標題: [轉錄][轉錄][流病] 希望有幫助~ 時間: Thu Apr 6 01:57:33 2006 作者: chughost () 看板: MagicGhost 標題: [轉錄][轉錄][流病] 希望有幫助~期末考 時間: Thu Apr 6 01:55:30 2006 ※ [本文轉錄自某隱形看板] 作者: yiyan (陳金鋒你是最強的!) 看板: (某隱形看板) 標題: [轉錄][流病] 希望有幫助~ 時間: Thu Apr 6 01:53:35 2006 ※ [本文轉錄自某隱形看板] 作者: ppyin (想想~~) 看板: (某隱形看板) 標題: [流病] 希望有幫助~ 時間: Sun Jun 26 21:23:11 2005 1 某研究者欲探討母親在懷孕期間是否照射X 光與新生胎兒是否畸形之相關,此研究追蹤2000人 在懷孕期間有照射X光之孕婦,其中240名生出 先天畸形胎兒;而另追蹤2000人在懷孕期間 沒有照射X光之孕婦,其中40名生出 先天畸形胎兒。試問: (1) 此研究室屬於何種之流行病學研究設計? (2) 以流行病學家在探討病因的角度上,要以相對危險性 (RR)最能反映出假說(暴露'疾病)之相關強度。此研究之假說為合? 請計算RR支點估計及其95%之信賴區間。(請出示2x2表及詳細計算過程) (3) 由所得95%信賴區間之估計是否可推論在暴露與疾病之統計顯著性相 關?如何判定?依您在(2)所得結果能做何推論? (4) 若以衛生行政官員的角度,則較注重相差危險性的大小,試分別針對以下 四種指標計算其點估計。並個別說明其意義。(請出示其詳細計算過程) 相差危險性(AR又稱D) 相差危險性百分比(AR%又稱D%) 族群相差危險性(PAR%又稱PD) 族群相差危險性百分比(PAR%又稱PD%) 2. 針對攝護腺癌之診斷方法常使用之方法有二,一種攝護腺特定抗原(PSA), 其敏感度為0.6,特異度為0.9,另一種為肛門指診(DRE)其敏感度為0.5, 特異度為1.0,某研究對象同時使用此兩種篩選方法,試問: (1) 用何種方法可以提高其敏感度?其綜合方法之敏感度及特異度各為何? (2) 又若要提高其特異度,可以用何種方法?其綜合之敏感度及特異度各為 何? * 在回答上述之二題時,請假設以4000個研究對象,而以70%盛行率為例 (即有2800人為真正有病,1200人為真正健康者)做計算,並請畫出2x2表格及出示詳細 步驟 3. 某研究者在對700名個肝癌及700個健康者做病例對照研究中,其所得到結 果為肝癌組有320人喝酒,而健康組有50人喝酒,已知有肝癌者在回憶其是 否有喝酒情形時,所有有喝酒均回答有喝酒(敏感度1.0),而沒有喝酒者卻 有20%回答為有喝酒(特異度0.8),而健康者對喝酒之回憶,敏感度為0.7, 特異度為0.95,試問:(請出示2x2表格,及出示詳細計算過程) (1) 此研究者所選得之OR為何? (2) 真正的OR應為何? (3) 此研究者是否產生偏差?若有,此偏差是屬於離零偏差還是趨零偏差?又 此偏差應是來自於下列何者(selection bias, information bias, 還是 confounding)? (4) 此項錯誤分組應屬nondifferential或屬於differential? ************************************* 希望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7.39.204

推218.166.219.145 06/26,
唷 太好耶!!!!大感謝!! 頭推
推218.166.219.145 06/26

推 218.167.83.126 06/26,
太棒了 有完整的嗎
推 218.167.83.126 06/26

推 59.104.138.229 06/26,
有沒有人會寫阿..快教教我阿....
推 59.104.138.229 06/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51.180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9.1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9.109
文章代碼(AID): #14D0M6kM (PH-93)
文章代碼(AID): #14D0M6kM (PH-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