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害怕娃娃的心態是怎麼產生的?

看板PSY作者 (空靈)時間15年前 (2009/04/06 22:52), 編輯推噓2(208)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demona (巴貝瑞安女王)》之銘言: 但是,究竟為什麼(有些)人會如此害怕娃娃呢? uncanny valley為什麼會發生呢? 我自己猜想可能是因為這些娃娃「似人又非人」、「很像活的卻又沒有生命」, 所以可能會讓人不自覺聯想到死亡、屍體、鬼魂附身這類負面的事物, 而由於多數人都對死亡抱著終極的恐懼, 並對任何可以連結到死亡這個概念的東西都加以賤斥, 所以「似人又非人」、「很像活的卻又沒有生命」的娃娃, 就這麼被些人莫名地恐懼著了。

04/06 15:48,
一般來說都是被制約,或是社會學習的結果~~~電影或媒體
04/06 15:48

04/06 15:49,
都會影響~~~
04/06 15:49
其實原po的想法非常好,已經進入到文化的討論層面。 社會心理學到目前為止,應該極少討論此議題,所以大概也沒有什麼理論可言。 雖然宗教心理學可能有,不過這不是我熟悉的範疇,暫且不論。 也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看到一個現象,一定有一個現成的理論可以解釋嗎? 假若是這樣的話,那麼理論應該可以在百科全書裡面查到,因為永遠也不會有新理論。 理論都是先從猜想或假設開始, 然後再做分析或驗證(至少,心理學還是需要資料來佐證)。 或說,理論必然都有發展過程。 所以這假如是一個心理學中的假設的話,下一步便是收集資料來說服別人。 假如你得到很有力的資料以及言之成理,那麼這就會變成你的理論, 甚至可能變成這議題的理論。 至於c版友提出的理論,的確是心理學中的大理論。 但就某個社會現象或文化現象來說,可能「太」有解釋力, 結果容易變成什麼都沒闡釋到,也就是論證推演不夠細膩。 我個人認為,這往往是個體層次的理論的特點:難以解釋社會性。 在傳統社心中,集體性、社會性、文化性是不是該納入解釋?目前應該還是見仁見智。 然而在文化心理學裡面,關心的往往就是後者。 緣此,我認為原po的推論相當精采,也具有文化性的意涵。 如果能有更多資料支持的話,的確很可能變成一個有力的理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211

04/06 23:51, , 1F
感謝您的指教,在下豁然開朗了。
04/06 23:51, 1F

04/07 00:07, , 2F
不懂為何前面講的是文化層次 "多數人對死亡抱持恐懼" 這
04/07 00:07, 2F

04/07 00:07, , 3F
該是"演化心理學"吧?
04/07 00:07, 3F

04/07 00:09, , 4F
"社會心理學到目前為止 極少討論...議題"是指對"娃娃"的?
04/07 00:09, 4F

04/07 00:11, , 5F
另外在社心中(我不知道什麼是傳統) 文化應該已經是趨勢了
04/07 00:11, 5F

04/07 00:12, , 6F
吧? 很多研究都會想到跨文化的種族受試者不是嗎?
04/07 00:12, 6F

04/07 00:13, , 7F
另外假設現象必然有理論可解釋為真 那為何可以推論理論
04/07 00:13, 7F

04/07 00:15, , 8F
都可在百科全書中找到?(我不懂怎麼推來的) 我的推論是理
04/07 00:15, 8F

04/07 00:16, , 9F
論一直都存在 只是有的有被發現 有的沒有
04/07 00:16, 9F

04/07 01:48, , 10F
大推!
04/07 01:48, 10F
※ 編輯: curioussoul 來自: 140.112.24.222 (04/08 19:56)
文章代碼(AID): #19sXSy47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sXSy47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