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議][災後重建] 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們集合一 …

看板PhD作者 (ggg)時間15年前 (2009/08/18 13: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junolynn (囧諾)》之銘言: : 這次風災,給我一個最大的問號是:難道,真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嗎? : 有時候真的會想:一個博士生到底能為這個社會作什麼? : 我們在生產paper,我們在創造知識, : 但遇到了這種天災,我能付出的,還是只有作志工的勞力與一點微薄的捐獻。 : 我記得羅青教授在當年紅衫軍抗議事件時,說了一段讓我省思很久的話。 : 他說,社會遇到這樣的事件(指總統貪腐)並不是每個人都要上街頭抗議, : 而是大家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上去回應這個社會現況, : 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就應該用藝術家的方式為社會去記錄、甚至記憶它。 : (大致意思如此,因為也是聽朋友轉述,不太清楚原文。) : 我很認同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回應。 : 但在這樣的天災中,我到底能作什麼? : 這樣的問題一直徘徊在我腦中,卻沒有很好的答案。 : 我很欣賞原PO的初衷,讓我們這些研究者用我們擅長的方式來為風災盡力, =================================================================== 有這個心, 是立意良好, 但善意未必保證就可以不誤事. 樂觀的說, 總是能找到一點能盡心的地方, 幫上一點忙. 個人是覺得台灣的政治惡鬥, 統獨胡鬧, 藍綠爭皇帝, 這種事是一切惡果的根本. 上下不能同心面對真實的突發問題, 自然就引發出人禍, 不同調慢半拍, 推責諉 過, 唯恐爭鬥的另一方不掉陷井敗亡之下, 當然就是無法應變, 倒霉的也就會是 小民 ! 隨後又會被拿來操弄利用一番. : 我是學管理的,但我的研究對象有部分是NPO, : 在跑田野的過程中,我很清楚地看到有些「學者」「專家」「官員」所做出的政策, : 有多麼無用,離實地的需求有多麼遙遠,用自己為是的知識在規劃他們的生活, : 舉例來說,去年某位學者專家在審查NPO執行政府補助成果時, : 不斷要求某協會加強產品行銷、創造高額盈餘,覺得他們營收不足以自給自足, : 那個學者說的沒錯,該組織確實有這樣的問題, : 看報表也覺得不甚理想,有部分帳目作得零零落落。 : 但實地去南投訪視的時候,才發現那根本是個老人社區, : 協會裡的工作人員都是四、五十歲的老人家, : 他們願意成立協會,然後去學電腦、學簡報、學作帳, : 是因為他們還要養村子裡六、七十歲的老人家。 : 他們也不想賺很多錢,只想有一些盈餘可以讓他們為老人作送餐的服務。 : 說實在,NPO本來就不是營利組織,就算是轉型為社會企業,目的也不是賺錢, : 那個學者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到了偏遠的山裡,才知道他的想像有多麼離譜。 : 這就是我在上篇推文中所說的「缺乏在地脈絡」。 NPO , NGO 都是所謂自發的民間組織, 但成立這種單位並非完全是自發的, 經 常是拿國家預算初期補貼成立, 多少政策目標在, 但又不想拿出那麼長遠的錢 補貼. 當真做事的有心人會替其擔心單位的可持續性, 自然就是冀望開闢財源 但這就是立意良好, 善意提醒, 但根本解不了實際問題, 還不如狠狠的把官員 作秀, 塗粉充數的實質講白, 免得雙方過份的期待. : 我真的不知道,我們憑知識(甚至想像?)做出的重建規劃,到底有沒有用? : 但是,問題又回來了:一個博士生到底可以作什麼? : 我現在唯一可以想到的是,我應該用我所擁有的知識與理解,去慢慢影響周邊的人。 : 也許以後,我會擔任教育者的工作,我可以改變我的學生; : 也許以後,我有機會接觸政府單位,可以為弱勢的族群發聲。 : 儘管在現階段,我還是覺得好無力.... : 我沒有很好的答案,希望各位能給我一些想法。 : 最後補一個小故事... : 昨天我剛從南投仁愛鄉跑完田野回來,部分路段剛剛搶通,只能單線通行, : 一旁的溪裡還是山洪滾滾,午後仍在下雨。 : 原訂要出席報告的一位原住民同胞,因為路不通趕不下山。 : 相比去年卡玫基颱風帶來的土石流,他們這次的災情已經算小。 : 原住民朋友的樂觀深深打動我,他們說,土石流沖毀家園沒關係, : 這讓他們有機會可以重新開始,把部落建得更美,讓他們的生活更有環保意識。 : 謝謝他們帶給我的樂觀,稍稍減輕我這幾天的無力感。 : 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研究也得繼續下去,) : 這是他們教給我的事。 一無所有下, 也就只有看開一切, 努力求存的樂觀了 ! 問題都會在您的知識能協助普羅大眾變換出財富, 因之爭奪出最適合的生存空間 嗎 ? 這種變換還常常必須是兩利而非改變天平的一端, 否則行不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2
文章代碼(AID): #1AYZuyy2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AYZuyy2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