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立報] 社論:搶救博士大兵

看板PhD作者 (光)時間14年前 (2010/04/18 15:20),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作者: loliarchen (For the Damaged) 看板: AAAAAAAA 標題: [立報] 社論:搶救博士大兵 時間: Sun Apr 18 12:47:14 2010 http://www.lihpao.com/news/content_p1.php?art_id=39392 更新時間:2010-04-08 21:50:03 記者∕作者:社論 最新一期(444)的天下雜誌在〈大學危機〉專文裡,震撼性地報導了人們「不願面對的 真相」。該報導寫到,台灣過去十餘年的大學擴張潮已經面臨到不得不正視的生產過剩危 機,這股為數龐大的畢業生未來何去何從,令人不敢想像。 在這波高等教育的總體危機裡,博士身分的重新定位特別值得一書。在過去,若選擇攻讀 博士,大概在生涯選擇裡,少不了大學教職一項。如今,期望依舊,但圓夢的機會之窗卻 已不再。據該雜誌的訪問內容,未來光是社會學界消化庫存博士,便需20年;這還不是最 嚴重的噩耗,舉凡教育、政治學門,都有更失衡的供需比。 在這個逐夢的博士大軍裡頭,最尷尬的當屬國內土博士。土博士當然也有過風光時刻,例 如在前一波高等教育擴張潮裡,「五年級」拿到博士文憑者,即便是土產,也能相對輕易 取得教職。不過,由於少子化、大學(系所)退場壓力逼近,現在與未來的土博士只能感 嘆時不我予,每況愈下似乎難以避免。 教職競爭,土不如洋,究竟是技不如人?還是形式主義作祟?這個問題,我們從來沒有好 好地公開檢討,遑論對症下藥。但就結果論,如果土博士真有衝關瓶頸,那麼不妨作下列 改變。 首先、也是上策,打造「貨真價實」的土博士。如果土、洋博士文憑不等值,則意味我們 的高等教育仍不夠精緻,品質還不夠好。如果教育部都可以花5年5百億,追求(論文)卓 越,為何(果真)擠進百大的名校、名師無法打造一流的土博士? 然而,形式主義的藩籬未必因此被突破。故退而求其次的第二個選項是:國內大學的輔導 工作應該擴大功能。過去大學的輔導工作大多是處理大學生的食衣住行與感情,以及大學 畢業生的就業生涯規劃。但鑑於研究生日多,實在有必要依據其需要,提供協助與輔導。 想出去深造的就提供資訊與諮詢;不想或無法留洋者,「因材輔導」。 最後的斧底抽薪之計是,減招,甚至停招國內博士班,實施土洋分流,比照國內過去的高 教與技職兩軌制,訊息愈明確愈好,畢竟青春有價。此外,教育部也應該提供誘因,例如 優惠性的低利貸款,讓日後有志往學界的國內碩士能往國外就讀博士。 總之,博士教育在台灣的意義、功能已經到了必須重新定位的地步了:台灣的博士班,如 果還存在,究竟是想訓練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還可以作些什麼?既然傳統的老說詞行 不通,那就該面對現實談談何去何從。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5.48.8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80.190

04/18 15:23, , 1F
現在連洋博都不一定吃香囉 這報導沒寫到 找教職主要還是靠
04/18 15:23, 1F

04/18 15:24, , 2F
"關係"
04/18 15:24, 2F

04/18 16:27, , 3F
樓上專業...
04/18 16:27, 3F

04/18 17:02, , 4F
444 (驚!)
04/18 17:02, 4F

04/18 22:32, , 5F
講到這单低利貸款出國,我想我們政府只對低利救建商有意願
04/18 22:32, 5F

04/18 22:39, , 6F
假如各行博士這麼多,那豈不是可以在雲端開家世界博士促進
04/18 22:39, 6F

04/18 22:43, , 7F
班,提供世界同行各種博論資訊收費服務,互相交流課題引用?
04/18 22:43, 7F

04/19 00:52, , 8F
真的是靠"關係"!!我身邊有位同學靠著關係 剛當兵回來直接引進
04/19 00:52, 8F

04/19 00:53, , 9F
學校當講師,講師證也順利到手~學歷是私校研所畢..唸完當兵-
04/19 00:53, 9F
文章代碼(AID): #1BohB3qu (PhD)
文章代碼(AID): #1BohB3qu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