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Shoegaze T桖

看板PostRock作者 (33323)時間16年前 (2008/07/12 11:20),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 引述《amontobin (奔跑吧,梅洛斯)》之銘言: : ※ 引述《thurston (33323)》之銘言: : : 已經是?問題發展脈絡就不是一開始就是全球化的了 : 我沒有要跟你討論脈絡的問題啊 是你要跳出來跟我講這些的 XD : 我要表達的是shoegaze其實已經符合後搖的雛型 : 他們也是用吉他表現氛圍的舖呈變化 而非僅用於搖滾的意圖 : 所以我才會認為好比是前身啊 : : 就算現在也沒有這個問題。 : : 可以說,米國幾乎是沒有什麼團會被認為是看鞋派的 : 美國有很多瞪鞋派啊 medicine, have a nice life, airiel, APTBS都是啊 : : 受影響是一定會有的 : 後搖師法shoegaze是不爭的事實 : 我只是要表達這個 : : 而且他們也說過他們是punk團,所以他們和greenday是有一樣啊? : 那是他們說的 你要問他 問我幹嘛? 某團說a,你認同就拿來說嘴 說b,你不認同,就叫我去問人家。 那某樂團說啥,一點也不重要不是嗎? 重點是你認不認同。 : 他們指的應該是post punk : 因為他們的音樂也受Joy Division : The Cure, JAMC等團的影響 某年他們來台,有機會聊了一下,他們說他們是龐克。 : : 請不要把音樂發展的脈絡只放在網路時代 : : 當年英國雜誌wire的寫手提出postrock的時候, : : 所舉的樂團幾乎都是美國團。 : 事實上Simon Reynolds提出這概念時 舉了各國的例子 大部分是米國團。 : 英國 瑞典 法國都有 像是Pram, Seefeel, Papa Sprain, Stereolab, : Moonshake, Bark Psychosis 並非只有美國 : 我們知道美國芝加哥算是後搖大宗 但不能忽略德國師傳kraut-rock那一派的 : 還有英國本地的 上面舉了很多都是 還有魔怪 當年賽門先生出道的時候,摩怪不知道在哪。 : : 在myspace上面寫的東西不能當作是有什麼必然相關性。他如果寫了個metal。 : : 難道你要說他是受到metal影響? : : 樂團愛寫啥就寫啥。 : 他是亂寫或認真寫的你應該看的出來吧 : 如果人家是認真寫的你還要說人家亂寫不是很可惜嘛 問題在於,你是選擇性的相信認為自己認為的。 我沒說他們亂寫。 : : 另外,天空怕炸,當年出來的時候被稱作drama metal,閃靈被外國媒體稱為 : : folk metal,那這兩個團的脈络可以說是一樣,就是metal嗎? : 你應該去問那個媒體而不是問我 : 媒體可以隨便歸類 貼標籤 : 但如果是創作者自己的本意 應該尊重 不是嗎:) 尊重?所以呢,你就要把這兩個連結起來嗎? : 附上兩筆可供參考的資料 wiki就不用了啦,這等一下就可以改掉了。 : 1.post rock wiki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t-rock : 注意一下Stylistic origins裡有提到Shoegazing : 另外Historical development裡的Early precedents末段 : 就有提到The shoegazing movement of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90s : was also a predecessor of post rock..... : 2.虛擬美學與勞動音樂的對立 : http://music543.com/phpBB2/viewtopic.php?t=24591 : 倒數第三段討論後搖滾根源就有提到 :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My Bloody Valentine、AR Kane : 等都是後搖滾團體 所取法的對象 那所以結論是,鄧鞋派就是後搖滾這樣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38.89

07/12 12:29, , 1F
我腦袋不好 才疏學淺 講這些看都無
07/12 12:29, 1F

07/12 12:29, , 2F
只好聽歌,好聽就覺得爽,繼續聽;難聽就關掉換聽別的
07/12 12:29, 2F

07/12 22:16, , 3F
不能同意1f更多了,討論這麼多,這麼專業,還是聽爽最重要
07/12 22:16, 3F

07/12 22:44, , 4F
重要到其實可以不用說出來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
07/12 22:44, 4F
文章代碼(AID): #18U2BZ8t (PostR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U2BZ8t (Post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