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投書] 超額比序看志願 恐讓高分變低分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韓國高速鐵路)時間10年前 (2014/06/08 10:08), 10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以為志願序計分就可以當成強制就近入學的方法 我只能說你們完全忽略"人"的複雜度了 ※ 引述《juju6326 (教主)》之銘言: : 離開國中已經很久的鄉民們可能不太理解這個新制度, : 就先來談談新一代『免試入學』的機制吧。 所有國中生都要考會考,還要列入入學門檻,免試? 教育部你們可以再繼續學詐騙集團沒關係 : (只論基北區) : 基北區,也就是基隆台北和新北,採用的是滿分90比分制度, : 分為三個部分,滿分共90分: : 一、多元學習表現 30分 : 二、國中教育會考成績 30分 : 三、志願序 30分 : 第一部分多元學習表現,在基北區可以不用多談, : 有心的家長和學生去拿個服務時數就能洗到30分。 : 第二部分教育會考成績,共測驗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個科目 : 測驗結果分為A.精熟、B.基礎、C.待加強三級 : A=6分、B=4分、C=2分 : 如果王小明在五個科目中拿到一個A四個B, : 這部分可得 6*1 + 4*4 = 22分。 : 會考的概念和基測稍有不同,我認為是『題目稍難、算分從寬』 : 不知道有多少人寫過這第一屆的國中會考題目? : 我自己寫過數學和自然, : 本人有持續接觸國中教育,數學有三題第一次寫不出來, : 題目比基測難不只一點。 : 但算分卻是從寬, : 以自然為例,共54題,錯8題以內可拿A,答對0-18才會拿C, : 答對19題以上就有B,就算全部用猜的期望值也會對14題吧, : 也就是,在這種算分制度下,基北區大部分學生都會拿到B。 : 實際統計資料顯示,每科拿B的總人數都在50%-60%,符合推論。 : 第三部分志願序,也就是這次基北區爭議的部分,滿分30分, : 在超額比序時,被該生填在第一志願的學校可拿積分30分, : 第二志願積分29分,第三志願28分,以此類推。 : 舉例來說,假設王小明在多元學習項目拿到滿分30分、會考總分22分, : 填志願時,第一志願:建國中學,超額比序總分是30+22+30=82分 (一定不會上) : 第二志願:板橋高中,超額比序總分是30+22+29=81分 : ....... : 前面有版友提到,原本預定是要用抽籤的,後來因爭議才改成這種志願序比分制度。 : 簡單說是希望學生考量特色高中和就近入學,在意願較高的高中超額比序占有優勢, : 而非單純按照學校歷年成績高低一路填下去。 : 事實上,我個人相對欣賞這種會考積分偏低且搭配志願序的比序方式。 : 在這種制度下, : 會考成績4B1A和5B在積分上也只差兩分,只不過是第一到第三志願的差距, : 也就是拿5B的小華,若把海山高中填在第一志願, : 會贏過4B1A但把海山填在第四志願的小明,結果是小明不能上海山,小華上了。 : 除了建北附中等明顯突出的前幾志願,以前在中段的學校排名會因志願序陷入混沌, : 理論上,學生不會再因為成淵高中PR90比海山高中PR89高一點就去選填成淵。 : (很可能成淵沒上、第二志願的海山也沒上,不如把海山填第一個上的機率高) : 也不用再為了會考成績拼死拼活的每科都要念,就為了爭一兩分。 : (除了明顯突出的學生外,自然錯20題或者30題都是拿B,積分4分 : 雖然還有+號的差異,但基北區超額比序很少比到+號,大部分在作文就會決勝負) : 而想上建中北一的學生多半有共識要去拼特招。 : (北一『免試入學』約200個名額,特色招生694個名額) : 若以『消滅明星高中』來看, : 我認為這個制度會讓最好的學生自己去特色招生競爭, : 相對沒那麼喜歡或沒那麼擅長念書的國中生,就不用為了那一兩分拼命苦讀了。 : (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發展別的專長吧......) : 各位知道原本不打算公布級距和人數嗎? : 最後還是公布了,因為天龍國抗議Orz : 希望教育部頂住,不要輸給天龍國家長扭曲的競爭心態, : 就減少學生念書壓力來說,我認為會考比分制度比基測好一點。 : 雖然說還是很畸形,進步終歸是進步啦, : 這個制度實施幾年後,不是前幾志願的高中排名就會陷入混沌, : 各高中開始要發展其他特色吸引學生,不然就是離家近的學生優先就讀,也沒甚麼不好。 : 最後再來看看這篇評論: : : 【聯合報╱吳政達/政大教育系主任(新北市)】 : : 凡是測驗做為標準參照的學力檢測,其目的,在於通過與不通過(或者精熟與否)預先設 : : 定的標準。如果為了升學制度的設計,必須將個人在團體的參照位置明確標示,以利入學 : : 分流。應該採取常模參照方式,才能有效且公平地達成適性入學。 : 給我等等, : 這段根本就不是適性入學,完全只是按照學力成績入學吧, : 差一點就要變回能力分班了啊...... : : 但其設計的不合理處,在於比序議題將寫作測驗級分置於標示之前。故衍生出五A學生中 : : ,如果作文六級分,比序上便優於五A++但作文只五級分現象。這點,高雄區就比基北 : : 區有先見之明,將標示置於寫作測驗級分之前,也就是先比五A++,再比作文。 : 這段其實隱含了數理和選擇題成績優於作文表達能力的優位思想, : 很難評論作文是否比數理學科重要, : 但如果把+號放在前面,學生不就又要為了那一兩個+號競爭更大了嗎? : : 除此之外,將志願序作為超額比序的計分,也是制度中不合理的設計。志願選填應屬考生 : : 的意願表示,怎可當作分數來計算。這種現象就好比,發一張彩券給考生進行刮獎,刮中 : : 得獎號碼者可以加分。此舉,明顯屬於不理性的制度設計,應該早日改進為宜。 : 這段就完全不通, : 念書又不是刮彩券,怎麼說得好像上前段學校是中獎一樣。 : 如果小華家住板橋,他有強烈意願想優先就讀海山高中,那就讓他進海山不是很合理嗎? : 難道要讓家住士林區的小明只因為海山比明倫PR高一點就按照排名進海山才合理? 問題在這裡 小華5B,住板橋區,有強烈意願想優先就讀海山高中,把海山填第一志願 士林區的小明1A4B,也把海山填第一志願 結果士林區的小明上了海山, 板橋區的小華沒上,志願序被扣分, 假設他第二志願填明倫,接下來可能會輸給5B但第一志願填明倫的小美 這可不是像升國中那種強迫性學區分發 你要每個人乖乖地準確地填"對"學校 根本難上加難 你真的要就近入學 一種方法是把現在學區切得更細(例如基北區拆成3個學區以上) 一個就是像九年義務教育一樣採學區分發 : : 一個國中畢業生,如果能進到他第一志願的高中,他志願序的配分是滿分卅分,但如果進 : : 不了第一志願,退而求其次到第二志願,他在這項目上的得分就掉了一分,變廿九分,因 : : 少了一分,全部考生排名可能差了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於是第二志願也進不了;到了第三 : : 志願,再掉一分,他的分數只剩廿八分,於是連第三志願也進不了,一路往下走,最後, : : 雖不至名落孫山,但也只能敬陪末座。依照補習班的說法—東西南北(基北區四墊底高中 : : 名校)歡迎您,簡而言之就是「高分變低分,第一變最末」。 : : 因志願序設計遭人詬病,從原先規畫的三分降為一分,但無論三分、兩分還是一分,家長 : : 學生仍然不知如何填寫志願。 : 很簡單,只要把差不多會上而且你最想上的學校填在第一志願大概就會上了, : 要改變過往的照排名填志願心態,前三志願決勝負, : 這些其實學校和補習班都已經研究出來。 : 這段評論不是根本沒研究就是故意寫出來誤導沒研究過的讀者。 : 以上。 -- │ ▄▃ ▃▄ Give me 5 minutes, h 讓你知道我做了什麼 看報紙 逆風高灰 t ///// \////| 慢跑 x ▎ ╰︶╯ ▊◤ \︾/ 9 ▍ /▃▂▃\ ▏ \|// ▄講 \▇▆▇/ `▼ /╰ 帶賽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2193319.A.198.html ※ 編輯: KTX5566 (61.223.180.38), 06/08/2014 10:23:39
文章代碼(AID): #1JayMd6O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ayMd6O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