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台灣人不關心本土語言的存亡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漢學族語應並列選修)時間9年前 (2014/10/09 23:24), 9年前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hengheong (Hohlolang)》之銘言: : 這不得不怪罪選民本身太不關心閩南語的存亡。 叨絮一點個人心得。 我希望政治人物不要輕易放棄語言復振的訴求, 它的確沒有實質利益, 但影響是長期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換了載體內容物肯定變質, 這是我接觸台語文之後最明顯的感受。 語言-文化-政治的連動得到許多學者的肯定, 但是, 語言復振和一般政治運動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不能不察。 一、 語言學習費時費神,語言復振的訴求對象也傾向學習能力較佳的青少年; 二、 語言不離文化,文化不離族群,因此語言復振帶有濃厚血統主義色彩; 三、 語言是用進廢退,沒有語境沒有效果,因此政治力支持極為重要; 臺灣的語言復振因為語言分布的複雜, 又有著國族主義和社群主義的潛在矛盾。 台語文運動者亟欲恢復臺灣話(臺灣閩南語)在一九八零年代以前的獨大地位, 那是臺灣民主先鋒蔣渭水林獻堂的時代固有的都會區共同語。 歷史正當性不可謂沒有, 但畢竟物換星移, 本土語言式微, 落水狗遭追咬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另一派較政治正確的主張是要求恢復各族各地傳統語言的榮景, 然而這樣的主張難免要限制甚至否定臺灣共同語的使用, 在講求輿論透明資訊流通的臺灣, 這種人為干預語言使用的政策幾乎是不可行的。 --至於晉升各族語言為國語, 你看過公共標示超過五種文字並排的國家嗎? 世界各地的語言復振工作大抵是依賴族群認同(或認養)來進行, 簡單地說就是「XX人講XX話學XX事」。 但誠如蜈蚣伯熊的名言, 祖先不能選擇, 族群認同(或認養)也是對自由意志的一種束縛。 而族群認同愈重, 地方割據愈深, 政治控制和資本流動(炒樓賣地)的阻礙也愈大, 因此, 政客對語言復振不熱衷是自然的。 至於一般民眾, 對岸偉大的殺人魔毛澤東同志就說過一句名言, 「群眾運動就是運動群眾」, 其實只是缺了話題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94.1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12868281.A.DBD.html

10/09 23:33, , 1F
老毛真內行 哀
10/09 23:33, 1F

10/10 00:38, , 2F
民眾不學怎辦,我學外文的,閩南語變差不再加強了
10/10 00:38, 2F

10/10 00:39, , 3F
我姪子姪女會得更少。爸爸閩媽媽客
10/10 00:39, 3F

10/10 01:33, , 4F
瑞士阿
10/10 01:33, 4F
瑞士值得一談。 她是分三區(德法義語)各自推行共同語, 從街景看來公共標示仍是單語居多。 瑞士的語言政策基於聯邦不是族群(依地不依人), 這也是歐美國家普遍的作法。 公投和多語教育是瑞士凝聚國家意識的手段, 但瑞士人的語言能力似乎不比其他歐洲國家更高。 對台灣來說, 台灣族群太多也混居太久, 使用這種聯邦制的語言政策有些困難。 瑞士總統由部長輪流擔任,不直選 這是普遍聯邦制的精神: 先有邦才有聯邦,總統只是共主。 以我有限的想像, 臺灣若要落實族群和諧, 類似聯邦制的作法應該是必要的選擇: 介於國家和公民之間, 混合邦與族群的自治組織(一種社群主義的實踐), 總統和部分縣市(日治時期的蕃地)採共主制。 臺灣現行政治體制是總統和縣市首長都直選, 標準的強人政治思惟, 這和族群和諧需要的充分自治精神有強烈衝突, 無解。 話說回來, 「我只是想要提倡族語復振而已,有這麼麻煩嗎?」 是的,確實如此。 ※ 編輯: tiuseensii (175.180.94.134), 10/10/2014 11:40:12 ※ tiuseensii:轉錄至看板 TW-language 10/10 11:40
文章代碼(AID): #1KDgYvsz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KDgYvsz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