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說新語‧方正第五》14(和嶠拒荀勗共乘)

看板SAN-YanYi作者 (太極前殿)時間14年前 (2010/07/22 23:4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世說新語‧方正第五》14 :   晉武帝時,荀勗為中書監,和嶠為令。故事:監、令由來共車。 :   嶠性雅正,常疾勗諂諛。後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 :   勗;勗方更覓車,然得去。監、令各給車自此始。 今天問了板主後,稍微補充一點班門弄斧的相關資料。 和嶠,汝南人。祖父和洽當過尚書令,父親做過吏部尚書,舅父是正始名士夏侯玄。 夏侯玄是高節不屈的名士代表,板上可搜到《世說新語》有不少相關記載。和嶠仰慕、模 仿夏侯玄的為人,因此與賈充、荀勖等人為敵。 荀勖是荀彧族人。早年擔任曹爽幕僚,後來依附司馬氏,在西晉黨附賈充,與荀顗、 馮沈等人被當作西晉無恥佞臣的典範。徐高阮先生論述魏晉政治史的大作〈山濤論〉便依 據這些晉武帝時期大臣結黨互相對抗的資料,判斷西晉初的黨爭源自魏末贊同或反對魏晉 革命的鬥爭。夏侯玄被司馬師冤殺,和嶠仰慕這位舅父、抵制晉朝開國功臣的賈充、荀勖 等人,是徐先生認定晉初反對賈充的派系與魏末效忠曹氏的派系有關的依據之一。 和嶠除了鄙視荀勖的事蹟外,還有其他例子可說明他的氣節。板主曾發過的資料便提 到,晉武帝對荀勖、和嶠等吹牛說太子司馬衷有所長進,他們可以去探望看看。荀勖順著 皇帝之意說話,只有和嶠回答太子沒有改變。後來晉惠帝登基,賈后故意要他問和嶠說: 「當年你說我不堪重任,現在怎麼樣?」和嶠很帶種的回答:「我的確講過這種話。要是 我判斷錯誤,正是社稷之福,我怎敢逃避責任?」 最後以荀勖在這裡擔任的中書監做結尾吧。諸君要是玩過姜維傳,或許還記得魏明帝 快死時,遊戲中的東鄉公主提到魏明帝把權力集中到中書省,做到中央集權。遊戲中無法 交代太多制度史的事,以下希望替ratchet兄補充一些中書省的演變。 曹魏時,中書省並沒有制度上的權力。劉放、孫資典機密卅餘年,更大的關鍵是曹操 、曹丕、曹叡祖孫皆握有實權,中書監、令與皇帝的距離近於尚書省與皇帝的距離,因此 在皇帝有實權下,中書省藉由影響皇帝決策,可以比尚書省更有影響力。 但也因曹魏的中書省沒有制度上的權力,在齊王登基後,曹爽可輕易回歸制度面,讓 尚書省變回施政重心,劉、孫二人對此則毫無招架之力。司馬懿雖幹掉曹爽,這方面還是 跟他一樣,把尚書省當作施政重心,約252年李豐擔任中書令,這項職務甚至被記載是不好 做的「非顯選」。曹爽、司馬懿、師、昭皆以錄尚書事掌握政治實權。 西晉就不同了。中書省獲得了制度上的權力。荀勖做了十幾(或二十多?)年的中書 監,後轉任尚書令,竟然整天悶悶不樂。有人大概是想安餵他吧,特地恭喜他升官了,荀 勖竟然回罵他「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耶?」因此讀者千萬不要認為某一機構、官職在所 有朝代有一樣的權力、地位,官制常常因為政治因素改變其內容與實權的。中書省從曹魏 的「非顯選」變成西晉的「鳳凰池」,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以上班門弄斧之處若有誤,還請諸位鞭小力點。 -- 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 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姦回以定業。 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 -唐‧李世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32.207 ※ 編輯: blackillidan 來自: 114.45.32.207 (07/23 01:09)

07/23 01:15, , 1F
推一個 不過文末"安餵"荀勖讓我笑了一下
07/23 01:15, 1F
文章代碼(AID): #1CI6PxpM (SAN-YanYi)
文章代碼(AID): #1CI6PxpM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