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為什麼三國演義這麼流行單挑?

看板SAN作者 (做一個有顏色的夢)時間18年前 (2006/05/09 00:0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單挑是種既危險又不聰明的作戰方式,這一點,我看很多板友都提過了。 也有很多板友提出對單挑的看法。 不過我是這麼看的: 很多單挑名場景,如三英戰呂布、關羽過五關、許褚鬥馬超等,都是演義編撰的。 而演義又取材自宋、元時期的說書、戲曲等通俗文學。 想想看,如果兩軍對戰要搬上那時候的戲臺,會怎麼來表現? 是真的要像好萊塢戰爭片還是大陸的古裝劇那樣,找來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演員上陣? 我是覺得就算那時戲臺的品質,真的容得下那麼多演員站在上頭演武打場景, 戲班也不一定有那個資本請得動那麼多人吧。 最有可能的表現方法,應該就是兩軍各派出大將當作代表,兩人單挑比劃一番, 至多再穿插五六個跑龍套,可能牽馬、可能像京劇那樣揮大旗,或是推輛車子當戰車。 假如真是這樣,那時有關戰爭的戲曲,比如說,三國故事, 其劇本因應這樣的表現方式,編寫出單挑的情節,也應該是正常且情有可原的。 至於說書,當然說的人一張嘴,可以掰出千軍萬馬,沒有戲班演員的成本問題。 但是一對一的單挑情節還是有很強的劇情張力,可以吸引到很多聽眾。 而且說書人可以針對單挑的你來我往,做很詳盡的描述,不但能引人入勝, 更可以拖延時間,直到「請待下回分曉」為止。 所以,我認為單挑,其實是宋元的通俗文學由於說書、戲曲能表達的方法有限, 因應著發展出來的一種劇情需要。 另外,君莫見演義中有名的單挑場景中,幾乎都有蜀漢的將領? 單挑之最關羽就不用說了,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幾乎包辦了大半的單挑。 少數的例外是小霸王打太史慈、典韋戰許褚。 反而武將如雲的曹軍作戰時,多半是用會戰和計謀,如官渡之戰和漢中之戰。 而宋元時,風氣是崇劉抑曹, 反應到通俗文學上,就可能會安排劉備麾下的將領有比較多的個人秀及表現機會。 但可參考的史籍資料並沒有給劉備的將領那麼多的表現機會,就由編劇或說書發揮。 再因應著上面的敘述,於是乎劉備的將領單挑的場合就變多了。 --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敲一敲鍵盤,只留下一行空白。 我的無名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guitarfreak 我的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guitarfrea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162.133

05/09 13:54, , 1F
實在!推!
05/09 13:54, 1F

05/09 13:54, , 2F
寫小說的情節鋪陳,其實跟電影在吊觀眾入戲類似。。。
05/09 13:54, 2F
文章代碼(AID): #14NskSYq (SAN)
文章代碼(AID): #14NskSYq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