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看黃蓋傳的疑問

看板SAN作者 (伊沙不魯)時間15年前 (2008/12/29 18: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1 (看更多)
※ 引述《boman (暴 民)》之銘言: : ※ 引述《Isabulu (伊沙不魯)》之銘言: : > 看了你的回文,再重讀韓當傳,這部分的確你說的有道理, : > 韓當遷偏將軍、領永昌太守應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失南郡之後。 : > 這個例子舉得確實不對;但韓當這個例子以外的部分不受影響。 : 孫權用人一樣很難避免唯親,孫權掌權,自己班子的親信就開始 : 抬頭,孫權會依靠是自己的班子多于宿將。看韓當建安十三年已 : 經是中郎將,到二十四年才升偏將軍。孫權的愛將如周泰、呂蒙 : 、朱然、魯肅、陸遜、步騭、諸葛謹、呂岱等就升得很快。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有親疏遠近,但親疏遠近不會是唯一的規則。  黃蓋在赤壁戰中的功勞極大,這在《三國志》裡寫得很清楚。  即使是你前面所列舉的這些愛將,大多在升遷的時候也都是有功績為憑,  而不是平白無故升官,從而所謂孫權的『用人唯親』云云,須予保留。  黃蓋在赤壁戰中的戰功,在評估黃蓋其後的經歷時同樣需要留意。 : > 話說回來,我的看法主要是在於遇到非常狀況所需時的用人、戰場任命, : > 未必會依照原本可能存在的「規則」; : > 這些推論出來的「規則」,因史文簡略或存在瑕疵的情況下, : > 存在著不確定性,若據這樣的「規則」去否定史文記載,恐怕得更謹慎。 : 承制任命只發生在招降和納降方面,對部下的任命最多是自己能 : 自由任免的職位如將軍屬或太守屬,任用太守這樣的職位並非臣 : 下能做,周瑜派遣黃蓋以武官鎮武陵可以,把黃蓋升任武陵太守 : 是沒有可能。不能因為是戰時就等于什麼事都有可能,總會有點 : 規則,沒有規則可跟的話,基本上沒有辦法判斷史文記載。  規則不是靠推測歸納就說了算,何況是用推測出來的規則去否定史料。 : > 像這個兩千人以上的數字,是從何得來的呢? : > 如果事實上黃蓋在事發當時當時手中兵力就是只有五百人, : > (或許還有其他人馬,但派出去另有任務,因而不及調回;或許事起倉卒…… : > 這有著種種可能情況,又或者原本史料即簡略未載,或者是被陳壽刪去…… : > 可能性太多,無法論斷) : > 但就因為「當時至少也領二千人以上的兵力,這不可能是連守城也不夠的處境」這樣 : > 的推測(佐證在哪?哪裡有記載黃蓋當時領兵兩千以上?兵力必定隨時滿編? : > 兵員必然隨時在將領手邊?……), : > 便直接否定黃蓋領武陵太守的記載,這樣豈不冤枉了黃蓋、陳壽? : 孫權的授兵還是有規則可判斷,別部司馬是五百人,如陳修和徐 : 盛,到校尉或中郎將是二千人或數千人,如周瑜、韓當、朱桓, : 宿將的程普、呂範則還會多一些,曾增兵二千,孫氏子弟統兵也 : 不少,如孫皎一開始已經有二千餘人,任太守援兵二千人的還有 : 朱然和陸績。以黃蓋是宿將,授兵數當不少于韓當當先登校尉的 : 二千人。 : 史料如有本兵不在的情況當有所提及,黃蓋是有武職的太守,史 : 料中沒有提及其本兵去了那里是疑問。有疑點顯示了《黃蓋傳》 : 的記載可能出錯,而且疑點不單是這一個。  一樣是規則的問題。 : > http://www.smxs.gov.cn/viewtexti.asp?id=151004&npage=11 : > 關於黃蓋墓,請看這個網頁中「關於黃蓋墓的傳說」的這一段文字, : > 可知黃蓋墓的真實性大有問題。 : 這個網頁是先前是有參考過,從google去查,這網頁是排在很前 : ,懷疑黃蓋墓不是真的最大理由如前述是因為《黃蓋傳》中黃蓋 : 死于武陵任上,要是如墓碑所言的去世時是丹楊都尉.偏將軍, : 黃蓋葬在丹楊的春穀縣並沒有什麼可疑之處。  從網頁文章中可知的可疑處:   第一,文中指出當地「相傳曾有大碑書曰:『漢三國東吳大將軍黃公覆之墓』」。      如果這塊墓碑真是黃蓋葬時所立,豈會稱「三國東吳」?      不是稱「漢」就是稱「吳」。立碑者怎麼還會說自己是「東吳」?      這塊碑就算曾存在,也絕非黃蓋的那個時代的人所立,其真實性很有問題。      如果相信這塊碑的真實性,      那何不比照相信「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這塊碑的邏輯,      直接說黃蓋其實當到大將軍,只是史料未提?   第二,文中也提到另一個說法:相傳有「丹陽都尉偏將軍黃蓋墓」這塊碑。      請注意這塊碑是「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所立,      清朝的碑可以拿來證明東漢末年的史事嗎?  所謂黃蓋葬在丹楊的春穀縣,不但可疑,而且是非常可疑。 : > 孫策傳裴注引吳錄說建安四年十二月孫策攻黃祖時, : > 呂範的官銜是「領桂陽太守、行征虜中郎將」,我說的是這一條。 : > 這個時間在呂範領湖孰相、宛陵令之後。 : 桂陽太守也即是與周瑜和程普一樣是遙領的太守,周瑜和程普當 : 實領的太守要到取南郡後,黃蓋要比他們早當太守怎樣看是沒有 : 可能。戰前黃蓋是校尉,戰後要爬過眾中郎將居前的機會不大。  戰前黃蓋到底是什麼官,〈黃蓋傳〉根本寫得不清不楚,  因為〈黃蓋傳〉裡所記載的黃蓋經歷,沒有辦法加以繫年。  只依文字脈絡來看,在傳文中黃蓋於赤壁戰前最後一個被記載到的官銜是丹楊都尉,  但黃蓋實際上在赤壁戰時擔任什麼官職,無法確認,一樣存在著各種可能性。  如戰時任命云云,畢竟〈黃蓋傳〉不像〈韓當傳〉一樣明白記載韓當是以中郎將參與  赤壁之戰。〈周泰傳〉更絕,在寫到赤壁之戰以前,  〈周泰傳〉裡所出現的周泰官銜,只有別部司馬、春穀長、宜春長而已。  能夠就說周泰是以別部司馬、春穀長、宜春長這幾個官銜其中之一參與赤壁之戰嗎?  恐怕還是史文缺載周泰當時實際的官銜吧。  (附帶一提:從〈周泰傳〉中又可發現愛將周泰擔任過的地方長官職位數,        比起黃蓋是遠遠不如)    另外,戰後黃蓋的功績如何被評價,史文缺載;  但史文特別在〈周瑜傳〉、〈黃蓋傳〉中兩度提及黃蓋在赤壁之戰建策用火攻,  相信這件事情(功績)絕對是重要的。  與其說沒有可能,不如說都有可能。  這就是敝人在此不敢斬釘截鐵的理由。 : > 另一方面,表領郡太守、縣令長的形式意義與表領州牧、州刺史相類似, : > 都是利用地方長官的名號來賦予統治者正當性與威嚇力, : > (這對不清楚局勢確切變化情形的百姓來說尤其是很有效的作法) : > 赤壁戰後,曹操已無力保護荊南四郡,若要賦予黃蓋名號以便他震鎮接管武陵地區, : > 當然是讓黃蓋領武陵太守最直接,總不會只讓黃蓋半調子領個武陵郡轄下的縣令長, : > 就因為侷囿於所謂「資歷」問題。 : > 何況黃蓋的資歷是不是真的不如呂蒙,還未能確論呢! : > 就算這個任命真要經過孫權認可,孫權這個務實者也不會拘泥於形式而棄實效, : > 不准黃蓋領太守、只准他領縣令,這由孫權一生的行事記載可以推知。 : 表領這動作是主子做的,不是周瑜能做,而且不是郡守也不可以 : ,就是表領縣長也一樣不是周瑜能做的。黃蓋有沒有跟隨去爭南 : 郡也是另一個疑問,按《吳書》黃蓋在赤壁之戰中箭落水,能否 : 繼續參戰成疑。 : 黃蓋有沒有不如呂蒙,從赤壁之戰前的官職很清楚,呂蒙是橫野 : 中郎將,黃蓋還是武鋒校尉。  官職的問題,上面已說了。  與其說「很清楚」,還不如說是不清不楚。  何況黃蓋的武鋒校尉是他在孫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擁有的官銜,  我不懂何以能夠如此肯定地說黃蓋在赤壁戰前仍是武鋒校尉?  而且中間還卡了個丹楊都尉哩。  大概是邏輯不同,故爾。 : > 落差在於從「海鹽長」到「車騎將軍東曹掾」這裡, : > 你也說了「東曹掾可是親信充當的高級府屬」。 : > 由步騭傳、士燮傳所謂吳巨擁兵依違不服、士燮稱雄於南的情況,孫權派人南下時, : > 勢必不敢大意。若孫權遣缺乏軍旅經驗者領兵千人,如果真的出事情, : > 只怕有兵也不知道怎麼用,徒然喪師挫威而已。 : 步騭任孫權主記年餘以疾病辭職,病後試任為海鹽縣長,然後又 : 重回孫權幕府也是正常的情況,步騭是名士,其友好如諸葛謹和 : 嚴畯都是孫權身邊的近臣,再加上一樣是孫權的近臣出身。 : 孫權派遣步騭到州時,孫權勢強,士燮和吳巨不敢不聽令,孫權 : 才派遣千人到交州也不是去打仗,步騭缺領軍經驗不是問題,而 : 且孫權用近臣領要地也沒有看軍事經驗,如想用嚴畯代魯肅鎮陸 : 口是一例,用缺領軍經驗的諸葛謹鎮永安在曹魏三路伐吳時幾乎 : 丟失江陵。  「孫權勢強」,究竟有多強?  想當然耳,所以通通不是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編輯: Isabulu 來自: 140.112.7.59 (12/29 18:44)
文章代碼(AID): #19MAb1Is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MAb1Is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