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啦] 偷走老市場所建構的樹林老街記憶

看板Shu-Lin作者 (jones)時間6年前 (2018/06/04 20:24), 編輯推噓27(27012)
留言39則, 2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1E2pnV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謝謝之前板上對我後村圳文章的回應,希望大家能夠幫忙按讚,偷故事其實不容易, 這次又找機會到了樹林市區,寫了樹林系列的第二篇,希望大家能夠幫忙揪錯或回應, 畢竟不是樹林在地人,很怕會出錯,也希望大家給我一些記憶上的分享,那就開始吧! [襲產 #樹林老街 Shulin Historic Street] 偷走老市場記憶所建構的樹林老街 #樹林 Shulin / 新北市 New Taipei 樹林系列的第二篇,其實主要是講「樹林老街」,但樹林還有散落於市區周圍的文化 資產,不但考驗賊寫作的功力,事實上也頗富腦力。因此,在沿著上面那張圖的小巷, 進到樹林老街的故事前。先讓賊延續上一篇後村圳的故事,從樹林張家另外一個留下的 文化資產開始。在樹林區太平路上有一座橋,名為「太平橋」。根據文化部資料,太平橋 是道光2年(1822年),由樹林張家的張必榮號召眾佃捐助修建的。後來經過三次修建, 在民國49年(1960年)拓建為鋼筋混凝土橋。 當然這座混凝土橋並非文化資產所登錄的 對象,於2014年被登錄為直轄市定古蹟的是,位在橋旁邊,被大樹掩蓋的太平橋碑,不 仔細找還真容易錯過。仔細看這其實是由三塊碑組成,分別是同治6年(1867年)、同治 13年(1874年)及昭和2年(1927) ,碑文都是記載修橋的捐獻紀錄。其實國內有滿多碑 被列為文化資產,只是大家比較常路過,而非觀賞,例如之前賊寫過的文山公園的木柵 蓄魂碑。而這個遺址則記錄了三個時代,真的需要好好留存。如果想了解張家的,可以 翻閱《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受限於篇幅賊不講太多,比較著重於文化襲產。另外, 這座橋也跟鶯歌精的故事有關,大家可以查查。 那讓我們時間再往現在推近一點,若路過樹新路、俊英街交叉口,會看到一座小公園內 的廟宇。但那其實不是廟,而是一座墓園,埋葬的那些在中日甲午戰爭,對抗日本人的 義軍。當時日軍想要以鐵路運送軍糧南下新竹,在樹林遭義勇軍襲擊,鐵路被毀、軍糧 遭奪,隨後日軍於六月一日焚燒樹林村庄報復,有十三人戰死。根據資料,目前知道姓名 者有八人,有一人僅知姓陳,剩下的四個人則不知道全名,故稱為十三公。二戰後,樹林 的仕紳集資興建碑文以紀念那些抗日人士。這塊石碑於2008年被列為市定古蹟,民間也會 在每年的農曆6月1日定期舉行公辦祭典。 其實原本還要介紹潭底地區的聖蹟亭,但潭底地區其實離位於樹林火車站旁的樹林老街 有段距離。而且那其實是樹林開發的源頭,旁邊也有一些礦業遺址,等到下次一起書寫 會比較好。講完抗日時期,讓我們再推進到50年代的博愛一街,當時博愛一街可是樹林 最熱鬧的地方。以市場為核心,附近開著許多店家,包括服飾店、中藥店、診所等,甚至 現址在千歲街鎮南宮奉祀的五府千歲,起初也是從雲林褒忠鄉遷移至老街。此外,最上面 那張圖由許丕典先生所開的「元和堂蔘藥行」,也是看診人絡繹不絕。 而這都要回到樹林老街的精神核心「市場」。這應該是賊第二次寫「市場」這個主題, 過去在碩士班有修過「市場學」,而對市場產生了興趣,畢竟市場與在世界各地,都與 地方的發展故事極為相關。上次寫了六張犁私有市場因為都更使得範圍縮小,這次來到 樹林公有市場,也是面臨都市再發展的議題。在樹林,老市場所牽涉的不只是一座市場 而已,而是市場與其附近街道所形成的「樹林老街」的記憶,要如何書寫及回憶這條市場 老街,就跟著賊一起偷走樹林公有市場與老街的故事吧! 賊是從樹林後火車站前的博愛一街走29巷進去,也就是這篇文章最開頭的那張照片。這條 巷子不大,但它的空間感,確實有讓人從繁華的現代市區,走回五零年代的感覺。除了 巷子頭的元和堂蔘藥行的復古招牌與磚屋外,刻印在市場建築上很有馬賽克拼貼的效果。 。可惜我們回不去二、三十年前,這棟承載著大樹林地區日常生活買賣記憶的空間已經 停擺。公有市場所在的土地,早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就有「樹林食料品零售市場」 的設置。二戰後經過幾次的改建,當時政府財源拮据,建築體是以攤商集合自行雇工的 方式興建的二層樓五十坪建築。市場於民國56年(1967年)改名為「樹林公有零售市場」 ,並由樹林的地方行政機構以公辦民營的方式營運。 據說樹林市場在40~60年代的全盛時期,有超過百攤在此做生意。而且顧客不只樹林市區 附近的住戶,有人從山佳、柑園、迴龍,甚至還有從板橋等地前來的顧客。在當時私家車 仍不盛行的年代,顧客還是划船、搭火車來樹林採買。在樹林仍為鎮的時期,攤販租金 每年最高可達一百八十萬,市場在當時真是有利可圖。現在空蕩蕩的樣子,實在滿難想像 當時市場的榮景。根據報導,因公有市場位於鎮前街與博愛街的巷子內,對騎車來買菜的 顧客不方便,許多攤販都移至市場外的博愛街上。隨著攤商順著顧客買賣行為移動至市場 外,原本的公有市場逐漸蕭條,甚至有人指出外圍攤商搶走了客源。民國八十年間,公有 市場一部分改為公有停車場,部分攤商改至保安路販賣,那裡也成為臨時攤販集中區。 目前仍能看到少數的攤販仍在市場運作,大概有十一間攤商,但多數市場空間改作為 倉庫使用。此外,市場建築在過去是商業與居住共生的地方,現在也還有十三位住戶居住 在內,而且已超過十五年。其實市場處於2013年就未與地主簽約,攤商的經營與居民的 居住是在默許下,畢竟都市更新還沒有展開。然而,這些行為隨時都會宣告中止,甚至 租戶可能面臨搬遷的壓力,尤其地主已於去年(2017年)中申請都更。左邊那張是玓瓅 文史工作室於去年(2017年)所辦的「老市場的呼喚」活動的海報。樹林地區致力於文史 調查的工作室便是「玓瓅」,如果對樹林文史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有很多詳細資料 。這張海報最值得參考的地方就是那張攤商位置圖,還能完整指認出攤商的位置真的 很難得。 雖然樹林地方從2015年開始連續舉辦了三屆「老市場的呼喚」活動,區公所也有參與, 都更還是依然照走,老市場依然沒有被呼喚回來。賊是最近才接觸到樹林公有市場的議題 ,沒有參與過前三場活動,不知道舉辦情形如何。但若活動淪為政府口號式的歲末活動, 而非真正對老市場的未來有任何思考與討論,似乎意義不大。繞了樹林市場一圈,賊從 博愛街的出口出去。其實這條街博愛街熱鬧之後,應該就是市場的路口,畢竟這裡有 一個大大的綠扛棒寫著「樹林市場」。面對未來可能不見的市場,賊還是留一張照片 做紀念好了。姑且不論市政府如何補償攤位或是住戶,這些攤商與住戶與市場難切割的 是多年的情感,從那清楚的口述圖就知道,老市場是這區塊的情感核心,也許朝文化襲產 方向走,對樹林老街會更有意義與發展潛力。 除了博愛一街29巷元和堂的巷子可以走進市場外,從樹林警察宿舍旁的鎮前街29巷也能 走進市場。樹林警察宿舍於2015年登錄新北市歷史建築,其建於大正七年(1918年)是 樹林區僅存的警察宿舍襲產。根據文化部的審查理由,宿舍建物構造保留日式雨淋板牆面 ,牆體採編竹夾泥法。內部空間隔局亦保存原貌,可反映時代技術風格,內部也可容納 三個人居住。在登錄後,有地方民眾希望能夠開放警察宿舍作為觀光景點。但可能毗鄰 警察局,他們對開放的態度也趨於保守,只強調目前傾向保存建築。賊認為這滿可惜的, 畢竟會來樹林觀光的不多,若結合市場周圍以及後村圳等鄰近的文化襲產。將位於火車站 旁的警察宿舍規劃為樹林旅遊服務中心或觀光文史館,可能會更有益。不過賊在探訪時, 看到宿舍屋頂上有幾隻小貓,也許這裡雖然閒置不用,卻成為小貓的棲息場所。 話說下個月(2018/07/24)樹林警察宿舍就要過一百歲生日了。不知道有沒有要討論 宿舍活化的可能,不然只有小貓幫他過生日了。鎮前街29巷可以接到四德街7巷而後出去 四德街,這也是市場的另一出入口。早期該條街稱為「後街仔」,這條巷子在濟安宮於 大正十一年(1922年)從潭底地區搬移到現在廟址,以及鎮前街開通前的通行道路, 串連了市場購物與前往廟裡拜拜的動線。這條便是後街仔通往市場的模樣,現在只能想像 過去摩肩接踵的畫面。然而,這條後街仔還是可以看到不同於當代水泥建築的磚牆矮房。 可惜現在這條主要動線,已經名符其實成為後街仔,甚少人從這邊出路了。賊覺得如果 能將在這個區域進行社區營造,讓遊人重溫過去的老記憶,就不會讓市場出現消極樣了, 行人因此也繞道了。 目前位於鎮前街的樹林區公所建築是民國68年所建。早期,鶯歌與樹林地區屬於台北州 海山郡鶯歌庄,而鶯歌庄役場(類似現在的公所)就是設置於樹林的市場中。過去,這條 後街店家和工廠林立。賊在巷子內發現一棟廢棄的紅磚建築,現為地主停放車子所用, 查過資料應該是碾米廠。若有錯誤,也請樹林鄉親幫我糾正。此外,還有「和芳茶行」、 草蓆工廠販賣潭底蓆,現在也都不復見了。 賊傍晚從博愛街的出口出來,這條街應該是樹林最熱鬧的一條街吧!無論早、晚都是 市集而熱鬧的存在。博愛街的歷史就跟賊上篇所提到的後村圳有關,博愛街底下為 後村圳的圳道。大概在70年代左右,後村圳就像新莊的景德路一樣被加蓋成博愛街。原先 位於市場內的攤販為了吸引顧客便出走到博愛街的馬路販賣。有些樹林民眾認為,博愛街 長期被攤販佔據,不只嚴重影響樹林市區的市容,也危害市場內合法攤商的生意,是樹林 無法進步的象徵。2006年,政府直接在保安路設置「保安臨時攤販集中區」,是樹林區 公辦公營的攤販集中區。這也讓保安路、博愛街成為早上市場,晚上夜市的一條道路。 其實市場的這些問題很多地方都在發生,像賊研究的檳城喬治市老市場也面臨攤販都 只願聚集在外面,不肯進去市場建築內營業。除了顧客可能不想進去室內外,外面也比較 好招攬到生意。因此,這的確是難題。不過街道上的攤販的觀感見人見智,它的確符合 消費者與攤販的需求,卻不見於都市規劃者。偶然遇到這間在樹德宮前的青草+紅茶, 盡量避免寫食物的賊還是要推薦一下,這個青草味真的很回甘!別看樹林樹德宮這座 土地公廟外表看起來很新,其實祂在原址已經很久,供奉的土地公可能是樹林最老的一尊。 這間廟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創建,由上一篇提到的張厝圳開鑿人張沛世所建, 一開始只是土埆廟。後期樹林成為名為「風櫃店」的市街後,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 以磚瓦改建。最近是於民國八十六年的博愛路拓寬工程,重新整建成現在具規模的土地公 廟。 其實,樹林的歷史論述要發展成文化觀光,將老市場作為主要亮點,串聯其他各點包括 日式宿舍、濟安宮、樹德宮應該會滿有趣的,可惜政府為了滿足用路的需求,還是不斷將 後村圳加蓋。也不願治理圳道沿線,博愛街二巷雖然還看得到渠道,但可能只被認為是 臭水溝。賊是真的要好好推薦玓瓅文史工作室對後村圳再造歷史現場的提案,也希望他們 能提出更細緻的方案內容。最後,賊來到了濟安宮,它是樹林地區民眾信仰中心。其實 之前賊就路過一次了,這次才發現原來這座廟這麼壯觀。原是賴氏家族於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自泉州白礁奉保生大帝之分靈渡海來台,於樹林最初開墾的潭底地區奉祀, 而又稱為潭底廟。大正十二年(1923年),因潭底老廟腐朽,現在的樹林市區又因縱貫 鐵路而發展,便遷移至現址。 有關於濟安宮,廟宇研究不是賊強項,且濟安宮的網頁做得非常好,所以可以從那邊 得到資料(下面附連結)。文章最後,還是要回到本篇主題「樹林市場」。老市場存留 與否,其實是台灣很多地方的保存課題,連與台灣發展程度相近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的 城市都面臨同樣問題。老市場是否絕對是阻礙地方發展的老舊空間,又或街道流動攤販 是否真為市容的毒瘤,都是價值的判斷,唯有經過城市市民的討論,一起想出有利於城市 未來的發展方案,才是解答。但賊相信,樹林公有市場的記憶是可以透過官方與市民合作 的文化治理形式,再構樹林市區的城市紋理,並成為樹林的亮點,只看官方是否有遠見了, 除了老市場之外,賊對老戲院有興趣,聽聞樹林曾有東方、大同、育英及天天這幾間戲院 ,大家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嗎? 參考文獻: 濟安宮:http://www.jian.org.tw/About http://www.peoplenews.tw/news/0b69503f-4289-48de-9995-7c9345dcc0e7 http://www.newtaipeimarket.ntpc.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109 https://market.cto.moea.gov.tw/Market/table.asp?id=238-0001 http://www.southjournal.com.tw/treasure-island/201508-20/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NewTaipeiCity/shulin/0107018-JAG/view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ll=24.99459353058175%2C121.428196777832&spn=0.204711%2C0.41851&msa=0&mid=1zlutgrDotE9cy-I9kNc9_zX1Z-o&z=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0.248.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u-Lin/M.1528115090.A.872.html

06/04 20:57, 6年前 , 1F
06/04 20:57, 1F

06/04 21:42, 6年前 , 2F
推 小時候外公外婆就是在後街仔賣鴿子飼料的
06/04 21:42, 2F

06/04 22:09, 6年前 , 3F
好酷喔!可以說說那裡的故事嗎
06/04 22:09, 3F

06/04 22:54, 6年前 , 4F
06/04 22:54, 4F

06/04 23:13, 6年前 , 5F
推推
06/04 23:13, 5F

06/04 23:16, 6年前 , 6F
好文推
06/04 23:16, 6F

06/04 23:34, 6年前 , 7F
好文給推
06/04 23:34, 7F

06/05 00:07, 6年前 , 8F
推!
06/05 00:07, 8F

06/05 00:25, 6年前 , 9F
好奇原po是什麼背景的 能找到那麼多過去的事
06/05 00:25, 9F

06/05 00:36, 6年前 , 10F
再推一個,樹林的文史很多,可惜老市場真的沒被喚回
06/05 00:36, 10F

06/05 00:37, 6年前 , 11F
,反而博愛街上的無章法倒是越來越外擴了
06/05 00:37, 11F

06/05 06:06, 6年前 , 12F
長知識了 推
06/05 06:06, 12F

06/05 07:35, 6年前 , 13F
好喜歡這個系列喔..
06/05 07:35, 13F

06/05 08:33, 6年前 , 14F
推,長知識的文章,讓在地人更了解自己居住的土地
06/05 08:33, 14F

06/05 10:29, 6年前 , 15F
推推 不過市場那邊是前站吧
06/05 10:29, 15F

06/05 11:10, 6年前 , 16F
哈哈多打了一個字,已經修正,謝謝你
06/05 11:10, 16F
jones921245:轉錄至看板 Tai-travel 06/05 11:21

06/05 13:51, 6年前 , 17F
推!!!!
06/05 13:51, 17F

06/05 14:02, 6年前 , 18F
推!
06/05 14:02, 18F

06/05 14:08, 6年前 , 19F
06/05 14:08, 19F

06/05 14:48, 6年前 , 20F
推,長知識
06/05 14:48, 20F

06/05 15:51, 6年前 , 21F
每次經過警察宿舍,就覺得沒好好整理真可惜
06/05 15:51, 21F

06/05 16:29, 6年前 , 22F
今年警察宿舍一百年,也許可以組織活動,雖然我不是
06/05 16:29, 22F

06/05 16:29, 6年前 , 23F
樹林人,不過還蠻樂見的
06/05 16:29, 23F

06/05 20:07, 6年前 , 24F
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電影就是在育英戲院啦!
06/05 20:07, 24F

06/05 20:56, 6年前 , 25F
你想了解什麼事 我可以問問我家人
06/05 20:56, 25F

06/05 23:49, 6年前 , 26F
大同:目前大樹診所+隔壁空地,育英:日新育英街口
06/05 23:49, 26F

06/05 23:49, 6年前 , 27F
,東方:溪崑一街跟樹德宮旁巷子交叉口附近,天天:
06/05 23:49, 27F

06/05 23:49, 6年前 , 28F
後站路易莎旁小巷電扶梯上去,只剩天天建築物還在
06/05 23:49, 28F

06/06 05:47, 6年前 , 29F
啊謝謝!知道地址就方便多,我會再去探訪那些地方
06/06 05:47, 29F

06/06 05:48, 6年前 , 30F
覺得老戲院和老市場能夠寫出不同的樹林歷史紋理
06/06 05:48, 30F

06/06 06:04, 6年前 , 31F
06/06 06:04, 31F

06/06 06:46, 6年前 , 32F
推 好文 感謝用心分享 讓我更愛我的家園
06/06 06:46, 32F

06/06 17:28, 6年前 , 33F
好文! 謝謝分享 :D
06/06 17:28, 33F

06/06 18:39, 6年前 , 34F
我就住天天這棟商業大樓二十幾年了,因為產權複雜,
06/06 18:39, 34F

06/06 18:39, 6年前 , 35F
開了無數次的都更會議,不過都沒下文
06/06 18:39, 35F

06/06 21:01, 6年前 , 36F
謝謝你!我如果有疑問,再寄信請教您
06/06 21:01, 36F

06/07 02:10, 6年前 , 37F
推,住好久卻不了解,希望重現圳溝
06/07 02:10, 37F

06/09 05:56, 6年前 , 38F
還好有你。要不然我還以為樹林只有雞雞。
06/09 05:56, 38F

06/09 21:03, 6年前 , 39F
推~令人想到了兒時記憶中人聲鼎沸的博愛市場
06/09 21:03, 39F
文章代碼(AID): #1R5I-IXo (Shu-Lin)
文章代碼(AID): #1R5I-IXo (Sh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