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Factorio新手疑問

看板Steam作者 (醒來)時間4年前 (2020/05/11 15:27),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liu2007 (薯)》之銘言: : 大前天入坑steam,逛了兩天昨天才決定入坑Factorio,目前剛被新手教學中的蟲族打退往西進,玩起來很滿意,五百塊沒白花。 : 問題如下 : 我昨天用挖礦機配煤礦挖銅礦,結果輸送帶上慢慢都是媒礦,我還以為是銅礦挖玩底部是滿滿的煤礦。結果是因為我機械手臂直接把挖礦機的燃料給挖了出來。 : 後來看工程師示範的建築才發現要先讓挖礦機把產物放在短運輸帶上存放,再用手臂夾道長運輸帶上送到加工所,為什麼不能直接夾呢? : 第二個問題是,我沒玩過賣塊,我朋友則是相反,想請問兩者都有玩的人,玩過賣塊的人來玩fac,會覺得無聊嗎?怕拉朋友來玩會讓他覺得無聊而對他不好意思… 輸送帶看起來是一條, 但其實是有分兩區的 直接借wiki圖 https://wiki.factorio.com/images/Basic_transport_belt_fulldensity.gif
像這種手臂丟上輸送帶的, 都是會丟在手臂遠端(上段) 你可以看到下段都沒東西, 如果你只安排卸貨在單側就會造成只有1/2運量 所以要完全運用單條輸送帶產能, 像這例子上面也要安排卸貨, 這樣帶子上下都會有貨 這課題叫做belt balance, 算是factorio一大重點 所以你後來看別人設計看到一堆怪東西, 很多就是為了讓輸送帶滿載或平衡 https://wiki.factorio.com/images/4to4_balancer_throughput_limit_demo.gif
現在如果你覺得還很複雜也不用看太多 你只要記得注意"輸送帶實際上是有兩區"的這個重點 然後手臂或是其他東西在抓東西/放東西的時候是有固定或是偏好的距離 在規劃的時候, 最好不要讓輸送帶產生混雜的情況 像是一開始燒礦機, 需要煤跟礦, 最好輸入端就是一邊礦一邊煤 https://imgur.com/2CpZvSv
而不是變成混在一起運過來, 因為兩邊消耗速度不同, 最後帶上就變成全都是煤然後卡住 看起來比較複雜, 但其實重點就是分離器(splitter) 分離器會把輸入端1:1分到輸出端 教學的話 我不知道現在是怎麼樣 但是我記得最後看到的是, 蟲族最後進攻那邊其實提示不夠好 他沒有告訴你接著就是總攻擊, 上一步驟的生產還會把手搓算進去 新手當然就是會一直手搓, 然後其實自動化產量沒有上來就死了 反正就是最好盡量弄到自動化, 減少手搓 這遊戲當然跟MC很不一樣 MC沒有明確的目的 factorio則是就是盡量搞自動化 搞優化 搞大生產 搞大規模 蟲族只是煩人的小插曲, 後來應該很多人都直接關掉, 或是至少設定成不擴張 因為只有煩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157.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eam/M.1589182047.A.9E2.html

05/11 16:18, 4年前 , 1F
這張gif是經典的4>4輸送帶 也就是輸入4條物品 不論均
05/11 16:18, 1F

05/11 16:18, 4年前 , 2F
勻與否最後都會輸出均勻的4條物品 有人專門研究各種數
05/11 16:18, 2F

05/11 16:18, 4年前 , 3F
量的藍圖 很好玩的
05/11 16:18, 3F

05/11 16:19, 4年前 , 4F
很適合用在火車站卸貨物資 不論卸貨在哪一條最後輸出
05/11 16:19, 4F

05/11 16:19, 4年前 , 5F
四條都有貨
05/11 16:19, 5F

05/11 16:33, 4年前 , 6F
最後一波還好吧,有記得拿牆把砲塔裹起來就好?
05/11 16:33, 6F

05/11 19:58, 4年前 , 7F
你開局設定把蟲巢規模、蟲蟲數量跟繁殖能力全開最高
05/11 19:58, 7F

05/11 19:58, 4年前 , 8F
就不會煩了,那是種真的在異星生存的挑戰lol
05/11 19:58, 8F

05/11 21:50, 4年前 , 9F
沒有蟲反而感覺沒挑戰 後面裝mod當即時戰略玩
05/11 21:50, 9F

05/12 15:48, 4年前 , 10F
這很好玩!平面立體都玩過,後來還是覺得平面版的好玩多了
05/12 15:48, 10F

05/13 00:30, 4年前 , 11F
立體那款的機台好精緻喔 可是要修改動線比較麻煩
05/13 00:30, 11F
文章代碼(AID): #1UkFvVdY (Stea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kFvVdY (S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