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房屋貸款餘額高達九兆台幣 代表?
回頭看一下四年前的看法
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地方,這個推算方式顯著的預測了中國的房市泡沫
相當值得我們用相同方式現在再檢驗一次
1. 房貸/GDP
台灣GDP 2020 = 18兆, 2024 = 23兆,同比成長27%
台灣總房貸 2020 = 9兆, 2024 = 10.5兆,同比成長16.7%
房貸總額佔GPD
= 45.6%
同比四年前下降約4.5%
很殘念的說,這四年台灣人民平均所得增長的速度是大於房地產貸款的成長速度
以授信的角度來看,房地產仍然有很多信用空間...
2. 台灣房屋總市值
房屋總數目前約900萬戶,四年內成長一百萬戶,(人口約2400萬人) 平均一戶2.67人
有房貸總戶數約200萬戶
因應2020年後的資產大漲
這邊對於平均房屋價格的低 中 高標我們需要對應做出調整
根據信義房價指數-台灣 取得2020年到2024年的指數從108上漲至159
漲幅47.2%
假設性房屋平均售價
低 500萬 x1.47 約 750萬
中 1000萬 x1.47 約 1500萬
高 1500萬 x1.47 約 2200萬
全台灣900萬戶房屋的總市值
低 900w x 750w = 67.5兆
中 900w x 1500w = 135兆
高 900w x 2200w = 200兆
這邊代表的是,台灣房貸總額與房價總額的比例落在
低 10.5 / 67.5 = 15.5%
中 10.5 / 135 = 7.77%
高 10.5 / 200 = 5.25%
取中間值來討論,與四年前(11.25%)相比,房貸占房屋總市值比例下降約
11.25/7.77 = - 44.7%
比例減少的幅度幾乎與房價上漲的幅度相同
推測結論是少數房屋交易推升坪價
使總體沽值因為最近低額度&低單價的成交價為底,相對推升總市值
但整體使用貸款額度成長率相對於經濟成長並不高,甚至還偏低
其實還是有許多房地產信用向上放寬的機會
而房地產總市值上漲,反映出這四年真正的資產膨脹主要都灌入既有房產階級
但暫時無法以此判斷此膨脹的虛實
2020-2024 真正進入房地產的實際金流約是
10.5兆 - 9兆 = 1.5兆 貸款總額
1.5 x 30%(三成首付) = 4500億台幣
神奇的是幾乎等於新青安核貸總額?
有趣
3. 其他指標
與國際上不同的市場比較\
巴菲特指標
股市總市值/GDP
GDP.USD
台灣 = 304%, 0.8兆
美國 = 193%, 27.4兆
中國 = 58%, 10.5兆
3.1 房價總市值/GDP
台灣 = 5.625 (取中間房價1500W,900W戶總市值135兆/24兆台幣GDP)
美國 = 1.71 (47兆/27.4兆)
中國 = 3.61 (65/18兆)(無法取得明確資料,就大概猜自2020 65兆持平吧)
這個值的世界概數大概是2.7
相比2020,台灣對房地產總市值的PE上升1.2倍至5.6
美國微幅上漲0.1倍
中國則是下跌1.2倍
中國房地產下跌是因為GDP的崩潰不足以支撐
台灣的情況以GDP的角度來看房地產沽值相當高,不過台灣貸款比例相當低
這個虛胖顯然是紙上富貴,除非大量無房貸者拋售房產才有暴跌危機
但就算從帳上減去這些虛幻的沽值,可能也不會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原因是無貸款持總有數相當高)
3.2 房市總市值/股市總市值
台灣 = 2.36, 135/57 兆 NTD
美國 = 0.88, 47/53 兆 USD
中國 = 6.20, 65/10.5 兆 USD
同場加映
3.3 房價總市值+股市總市值 / GDP
可以想像成總體經濟 PE 值
台灣 = 8.0, (135+57)/24 NTD
美國 = 3.6, (47+53)/27.4 USD
中國 = 4.2, (65+10.5)/18 USD
結論的結論
台灣的資產價值泡泡有一點大,PE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股市>房市
雖不至於像當年的日本,但走向同一條路
以及相較於2020年要十個,現在只需要5.4個台積電就可以把全台灣所有的房子買下來瞜
那麼你會選哪個呢?
資料僅是網路隨意找找,僅供參考
※ 引述《promised987 (龍貓)》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VN7gLyF ]
: 作者: promised987 (龍貓)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Re: [問卦] 台灣房屋貸款餘額高達九兆台幣 代表?
: 時間: Sat Sep 12 15:36:51 2020
: 從台灣房貸總值 9兆這個新聞裡面
: 可以發現一些當有趣的數值。
: 這些數值推論都不會很精確
: 但我們都認為大概猜對,比很準的算錯要有用的多
: 1. 房貸/GDP
: 首先房貸是 9兆(NTD),台灣的GPD約18兆,佔GDP的比重約 50%。
: 過去資料顯示
: 2002年這個比重是 37% 維持緩步上升
: 到了 2008年後,持續穩定維持在 50%上下,直到今日。
: 某種程度來說是一件好事,代表自 08年海嘯之後台灣房價相對"凍漲"
: 人民所得某種程度上升,房子相對沒漲價,是件好事。
: 2. 台灣房屋總市值
: 台灣房屋總共約 800萬戶 ( 2400萬人) 平均一戶三人。
: 以一戶取NTD 低標 500萬,中標 1000萬,高標 1500萬來說。
: 台灣房市可能的總市值
: 低標 40兆 NTD
: 中標 80兆 NTD
: 高標 160兆 NTD
: 這裡代表出來的意思是,台灣房貸與房價比約落在
: 高 9/40 = 22.5%
: 中 9/80 = 11.25%
: 低 9/160 = 5.625%
: 取中標來討論,這個指標代表的是。
: 台灣九間房子裡面,就有八間房子是沒有房貸的
: 在白話一點的說法,無論你領多少薪水
: 如果你有在繳房貸,就很有可能稱不上有錢人。
: 因為會有 8位已擁有固有資產 1000萬左右的人排在你前方。
: 3. 其他指標
: 最後,把這個指標拉到不同的市場與國際比較
: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隔壁棚的數值,股市與GPD的關係
: 也就是股市總市值/GDP,俗稱巴菲特指標
: 我們約略算出這三個國家對這個指數的容忍度/期望值
: 相對穩定值
: 國家 指標 股市總市值
: 台灣 = 160% = 28.8兆 NTD
: 美國 = 120% = 24兆 USD
: 中國 = 70% = 9.5兆 USD
: 今日
: 台灣 = 203%
: 美國 = 174%
: 中國 = 75%
: 意義是,相較於這兩國人,台灣人普遍對股市抱有相對更大的期待
: 3.1 房價總市值/GDP
: 再把這個算法套上房屋總市值,房屋總值/GDP
: 這就是這整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了
: 台灣 = 4.44 (取中標) <- 80兆/18兆 NTD
: 美國 = 1.6 <- 32兆/20兆 USD
: 中國 = 4.8 <- 65/13.5兆 USD
: 這個值的世界概數約是 2.7倍
: 短暫結論,華人愛炒房。與土地大小無關。
: 中國的房價,還比台灣瘋狂
: 會有這種結果,與土地大小無關,可能與政策有關。
: 3.2
: 房價總市值/股市總市值
: 台灣 = 2.77 <- 80/28.8
: 美國 = 1.33 <- 32/24
: 中國 = 6.8 <- 65/9.5
: 最後簡單的結論,如果把台灣、美國、中國都當成一個人來說
: 台灣這個人人會把 75% 的財產投入沒有產值的房屋中
: 只有 25% 投入相對比較有產值的股市
: 即使是在台灣人對股市的價值容忍度相對很高的份上。(PE值or本益比)
: 美國這個人把 57% 的財產放在房屋,43% 放在股市
: 中國這個人把 87% 的財產放在房屋,13% 放在股市
: 這樣看來,中國房市泡沫很大一顆,核彈那種等級
: 土地這麼大還是可以炒房炒的可以這麼兇猛。
: 可能是制度導致中國的這種結果。
: 但中國也許經濟改革之後,股市會有很高的成長潛力。
: 人們都說華人的錢都死在房子裡,還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 最簡單來說 :
: 十個台積電的價值,才夠買下台灣所有的房子。那麼你會選哪個呢?
※ 引述《promised987 (龍貓)》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VN7gLyF ]
: 作者: promised987 (龍貓)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Re: [問卦] 台灣房屋貸款餘額高達九兆台幣 代表?
: 時間: Sat Sep 12 15:36:51 2020
: 從台灣房貸總值 9兆這個新聞裡面
: 可以發現一些當有趣的數值。
: 這些數值推論都不會很精確
: 但我們都認為大概猜對,比很準的算錯要有用的多
: 1. 房貸/GDP
: 首先房貸是 9兆(NTD),台灣的GPD約18兆,佔GDP的比重約 50%。
: 過去資料顯示
: 2002年這個比重是 37% 維持緩步上升
: 到了 2008年後,持續穩定維持在 50%上下,直到今日。
: 某種程度來說是一件好事,代表自 08年海嘯之後台灣房價相對"凍漲"
: 人民所得某種程度上升,房子相對沒漲價,是件好事。
: 2. 台灣房屋總市值
: 台灣房屋總共約 800萬戶 ( 2400萬人) 平均一戶三人。
: 以一戶取NTD 低標 500萬,中標 1000萬,高標 1500萬來說。
: 台灣房市可能的總市值
: 低標 40兆 NTD
: 中標 80兆 NTD
: 高標 160兆 NTD
: 這裡代表出來的意思是,台灣房貸與房價比約落在
: 高 9/40 = 22.5%
: 中 9/80 = 11.25%
: 低 9/160 = 5.625%
: 取中標來討論,這個指標代表的是。
: 台灣九間房子裡面,就有八間房子是沒有房貸的
: 在白話一點的說法,無論你領多少薪水
: 如果你有在繳房貸,就很有可能稱不上有錢人。
: 因為會有 8位已擁有固有資產 1000萬左右的人排在你前方。
: 3. 其他指標
: 最後,把這個指標拉到不同的市場與國際比較
: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隔壁棚的數值,股市與GPD的關係
: 也就是股市總市值/GDP,俗稱巴菲特指標
: 我們約略算出這三個國家對這個指數的容忍度/期望值
: 相對穩定值
: 國家 指標 股市總市值
: 台灣 = 160% = 28.8兆 NTD
: 美國 = 120% = 24兆 USD
: 中國 = 70% = 9.5兆 USD
: 今日
: 台灣 = 203%
: 美國 = 174%
: 中國 = 75%
: 意義是,相較於這兩國人,台灣人普遍對股市抱有相對更大的期待
: 3.1 房價總市值/GDP
: 再把這個算法套上房屋總市值,房屋總值/GDP
: 這就是這整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了
: 台灣 = 4.44 (取中標) <- 80兆/18兆 NTD
: 美國 = 1.6 <- 32兆/20兆 USD
: 中國 = 4.8 <- 65/13.5兆 USD
: 這個值的世界概數約是 2.7倍
: 短暫結論,華人愛炒房。與土地大小無關。
: 中國的房價,還比台灣瘋狂
: 會有這種結果,與土地大小無關,可能與政策有關。
: 3.2
: 房價總市值/股市總市值
: 台灣 = 2.77 <- 80/28.8
: 美國 = 1.33 <- 32/24
: 中國 = 6.8 <- 65/9.5
: 最後簡單的結論,如果把台灣、美國、中國都當成一個人來說
: 台灣這個人人會把 75% 的財產投入沒有產值的房屋中
: 只有 25% 投入相對比較有產值的股市
: 即使是在台灣人對股市的價值容忍度相對很高的份上。(PE值or本益比)
: 美國這個人把 57% 的財產放在房屋,43% 放在股市
: 中國這個人把 87% 的財產放在房屋,13% 放在股市
: 這樣看來,中國房市泡沫很大一顆,核彈那種等級
: 土地這麼大還是可以炒房炒的可以這麼兇猛。
: 可能是制度導致中國的這種結果。
: 但中國也許經濟改革之後,股市會有很高的成長潛力。
: 人們都說華人的錢都死在房子裡,還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 最簡單來說 :
: 十個台積電的價值,才夠買下台灣所有的房子。那麼你會選哪個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7.161.250.123 (德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19925835.A.5A3.html
※ promised987:轉錄至看板 home-sale 07/02 21:11
推
07/02 21:12,
9月前
, 1F
07/02 21:12, 1F
推
07/02 21:14,
9月前
, 2F
07/02 21:14, 2F
→
07/02 21:19,
9月前
, 3F
07/02 21:19, 3F
推
07/02 21:19,
9月前
, 4F
07/02 21:19, 4F
推
07/02 21:20,
9月前
, 5F
07/02 21:20, 5F
推
07/02 21:21,
9月前
, 6F
07/02 21:21, 6F
推
07/02 21:24,
9月前
, 7F
07/02 21:24, 7F
推
07/02 21:25,
9月前
, 8F
07/02 21:25, 8F
→
07/02 21:28,
9月前
, 9F
07/02 21:28, 9F
推
07/02 21:32,
9月前
, 10F
07/02 21:32, 10F
→
07/02 21:32,
9月前
, 11F
07/02 21:32, 11F
推
07/02 21:42,
9月前
, 12F
07/02 21:42, 12F
推
07/02 21:46,
9月前
, 13F
07/02 21:46, 13F
推
07/02 21:47,
9月前
, 14F
07/02 21:47, 14F
推
07/02 21:48,
9月前
, 15F
07/02 21:48, 15F
推
07/02 21:52,
9月前
, 16F
07/02 21:52, 16F
推
07/02 21:55,
9月前
, 17F
07/02 21:55, 17F
推
07/02 21:56,
9月前
, 18F
07/02 21:56, 18F
→
07/02 21:57,
9月前
, 19F
07/02 21:57, 19F
推
07/02 22:06,
9月前
, 20F
07/02 22:06, 20F
推
07/02 22:21,
9月前
, 21F
07/02 22:21, 21F
推
07/02 22:21,
9月前
, 22F
07/02 22:21, 22F
→
07/02 22:22,
9月前
, 23F
07/02 22:22, 23F
→
07/02 22:23,
9月前
, 24F
07/02 22:23, 24F
推
07/02 22:25,
9月前
, 25F
07/02 22:25, 25F
→
07/02 22:25,
9月前
, 26F
07/02 22:25, 26F
→
07/02 22:27,
9月前
, 27F
07/02 22:27, 27F
噓
07/02 22:28,
9月前
, 28F
07/02 22:28, 28F
→
07/02 22:32,
9月前
, 29F
07/02 22:32, 29F
推
07/02 22:33,
9月前
, 30F
07/02 22:33, 30F
推
07/02 22:42,
9月前
, 31F
07/02 22:42, 31F
→
07/02 22:44,
9月前
, 32F
07/02 22:44, 32F
推
07/02 23:00,
9月前
, 33F
07/02 23:00, 33F
→
07/02 23:02,
9月前
, 34F
07/02 23:02, 34F
推
07/02 23:07,
9月前
, 35F
07/02 23:07, 35F
推
07/02 23:11,
9月前
, 36F
07/02 23:11, 36F
推
07/02 23:13,
9月前
, 37F
07/02 23:13, 37F
推
07/02 23:48,
9月前
, 38F
07/02 23:48, 38F
→
07/02 23:48,
9月前
, 39F
07/02 23:48, 39F
推
07/03 00:59,
9月前
, 40F
07/03 00:59, 40F
噓
07/03 01:25,
9月前
, 41F
07/03 01:25, 41F
推
07/03 03:27,
9月前
, 42F
07/03 03:27, 42F
→
07/03 03:28,
9月前
, 43F
07/03 03:28, 43F
推
07/03 05:50,
9月前
, 44F
07/03 05:50, 44F
推
07/03 06:37,
9月前
, 45F
07/03 06:37, 45F
推
07/03 08:06,
9月前
, 46F
07/03 08:06, 46F
→
07/03 08:06,
9月前
, 47F
07/03 08:06, 47F
推
07/03 08:08,
9月前
, 48F
07/03 08:08, 48F
→
07/03 08:08,
9月前
, 49F
07/03 08:08, 49F
→
07/03 08:08,
9月前
, 50F
07/03 08:08, 50F
→
07/03 08:08,
9月前
, 51F
07/03 08:08, 51F
→
07/03 08:08,
9月前
, 52F
07/03 08:08, 52F
→
07/03 08:08,
9月前
, 53F
07/03 08:08, 53F
→
07/03 08:08,
9月前
, 54F
07/03 08:08, 54F
→
07/03 08:08,
9月前
, 55F
07/03 08:08, 55F
→
07/03 08:08,
9月前
, 56F
07/03 08:08, 56F
→
07/03 08:08,
9月前
, 57F
07/03 08:08, 57F
→
07/03 08:08,
9月前
, 58F
07/03 08:08, 58F
→
07/03 08:08,
9月前
, 59F
07/03 08:08, 59F
→
07/03 08:08,
9月前
, 60F
07/03 08:08, 60F
→
07/03 08:08,
9月前
, 61F
07/03 08:08, 61F
推
07/03 08:50,
9月前
, 62F
07/03 08:50, 62F
推
07/03 08:51,
9月前
, 63F
07/03 08:51, 63F
推
07/03 08:55,
9月前
, 64F
07/03 08:55, 64F
推
07/03 09:09,
9月前
, 65F
07/03 09:09, 65F
推
07/03 09:31,
9月前
, 66F
07/03 09:31, 66F
推
07/03 09:48,
9月前
, 67F
07/03 09:48, 67F
推
07/03 09:55,
9月前
, 68F
07/03 09:55, 68F
→
07/03 10:26,
9月前
, 69F
07/03 10:26, 69F
→
07/03 17:34,
9月前
, 70F
07/03 17:34, 70F
→
07/03 17:35,
9月前
, 71F
07/03 17:35, 71F
→
07/03 17:35,
9月前
, 72F
07/03 17:35, 72F
→
07/03 17:36,
9月前
, 73F
07/03 17:36, 73F
→
07/03 17:37,
9月前
, 74F
07/03 17:37, 7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