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真性情

看板Sunrise作者 (不知道)時間20年前 (2004/10/05 23: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1 (看更多)
※ 引述《max1007 (我喜歡可愛的瑤)》之銘言: : ※ 引述《lchcwl (橫虹臥月)》之銘言: : : 問世間情是何物 : : 直教生死想許 : : 雖說我母親千方百計限制我 : : 沒想到我還是中了情花之毒 : : 而絕情丹這解藥又不可得 : : ....真的好毒喔.... 多禮佛拜懺 感恩懺悔慚愧心多發 很有用低 =) -- 作者 Nice@Lion (Nice to meet you), 信區: Buda-Magazine 標題 慚愧、懺悔、感恩 時間 獅子吼站 (Mon Jul 5 03:20:58 1999) 路徑 Lion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悔 、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慚愧」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自知對不起他人稱為 愧咎。一般自負、自大、狂傲、驕慢的人,不會產生慚愧心,總覺得 自己無愧於天,無愧於地,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像這樣的人,在智 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長的。有了慚愧心,便會謙虛禮讓。儒家 也說,滿遭損、謙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檢討反 省,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否則錯上加錯,那裡還有自我成長的機會 。所以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向著既定的方 向,繼續努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懺悔」就是承認自己的過失,承擔應負的責任。比如做老師的 人,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責任,對不起學生,就是用懺悔心來彌補; 小過失對自己的良心懺悔,大過失當對學生的面懺悔,懺悔不會丟臉 ,懺悔也不等於老師永遠就有過錯,那是表示勇於負責,勇於改過的 態度。有些人不懂得懺悔的真義,他們在神前或佛前,焚香祈禱,說 是犯了錯害了人,請求神佛,網開一面,原諒他們無知;這樣在神佛 的偶像之前懺悔之後,便以為不再受到應得的懲罰了,下一次有了機 會,再三再四地犯錯害人,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禱表示自己的無知 ,請求神佛原諒他們的無知。這種懺悔的心態不正確,也不能收到懺 悔的功效。   「感恩」不僅是一般人所說的回饋,應該是飲水思源,感念之情 常繫心頭。所謂恩人,究竟是誰呢﹖除了父母是最親的恩人之外,凡 是在你的生命中對你有益有助的人,都是恩人。恩人可有兩類︰一是 為你順水推舟的人,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一般人僅以順水推舟的 人為恩人,給你打擊、批評、誹謗、阻擾的人,便以為是仇人。其實 ,那些人使你從逆境中受到鍛鍊,助你久煉成鋼,豈可以說不是恩人 。例如釋迦牟尼在《法華經》中說過,他的一個叛逆弟子提婆達多, 將來一定成佛。因為從釋迦牟尼在過去無量劫前發菩提心後,提婆達 多都是給他逆向的幫助──打擊、阻撓、破壞。提婆達多使釋迦牟尼 得到了磨煉,使他成了佛,所以有大恩德。   諸位菩薩,在你們的生命史中,這樣的恩人多不多呢﹖如果有, 在你們心裡是怨恨抑是感恩呢﹖一般人要做到不怨恨已經很不容易, 何況要向這種人感恩!曾有兩位法師,因為細微的法義之爭而吵了一 輩子的架,彼此發誓不想見面。逢到佛教界有聚會的時候,兩人都會 先問有沒有對方參加,如果有一方參加了,另一方就不參加。另有第 位也要去啊。怎麼現在就有他沒有你,有你沒有他地吵個不休呢﹖」 那位法師說︰「阿彌陀佛,如果那個魔王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還 是什麼極樂世界嗎﹖他都去了我還想去嗎﹖」雙方怨恨到如此程度, 還是兩位出家人呢﹖不過出家人也還是人,所以也會產生怨恨。畢竟 不是為了私利而為法義,故在二位法師中,有一位在臨終前悔悟了, 他留下遺言說︰「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與某某法師為了佛法的觀點 之爭,吵了一輩子架,並且從此不相往來。我死之後,希望某某法師 能夠原諒我,能來參加我的葬禮。」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師在葬禮上 痛哭流涕地說︰「阿彌陀佛,我怎麼跟他吵到死為止呢﹖還是他先原 諒了我,他真是成佛了,而我卻仍是個丟不下怨恨心的鬼。」   像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產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消除怨恨 心則很難,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當成恩人看待,是極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們要練習,不練習就沒有智慧,也沒有慈悲。人在一生中,多 多少少總會遇到像這樣助你逆水行舟的人,如果你從來沒有遇到過, 總是一帆風順地走過人生,你真是一位福德殊勝、因緣殊勝的人了。 恭錄自「聖嚴法師教禪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9.225.203
文章代碼(AID): #11OhX8qq (Sunri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OhX8qq (Sun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