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語音] 仔(a2)前變調

看板TW-language作者 (醫用台語教學上市)時間14年前 (2010/04/24 19: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根據邵慧君、甘於恩(2002)〈閩語小稱類型比較〉,閩語的小稱後綴是這麼來的: 語義方面 phase I: ~囝,為實詞,意指「直系的下一輩」      例:閩南語kiann或kann,海口、廣東中山的閩南語失去鼻化音:kia 閩東語kiang phase II: 從本義之「兒子」、「兒女」,到用於指「動物的幼崽、後代」,這是      虛化的第一步      例:閩東語福州話-雞囝kie53 (k)iang31 (小雞)               羊囝yɔng31 (k)ngiang31 (小羊)        閩南語漳州話-馬囝 b(鬆e)53kiann53 (小馬)                phase III: 從「動植物之後代、後株」轉用於「細小之物」       例:閩東語福州話-褲囝 khu53 (k)iang31(小褲子)                店囝 teing53 (k)iang31 (小店)         閩東語福清話-碗囝         閩南語漳州話-椅(仔)囝 i53 (a53) kiann53 phase IV: 用途變廣,加在其他名詞後面,演變成「臨時的、非正式的或不成熟的      例:閩東語福清話-厝囝(野外臨時搭建的草棚)、蒜囝(未成熟的蒜)、        印囝(印章)、豆腐囝(未加工的豆腐) phase V: 感情色彩增加、更加虛化      例:閩東語福州話-妹囝(小姑娘)、貓囝(貓兒,愛稱)、賊囝        閩東語福清話-兒婿囝(愛稱)、日本囝(蔑稱) 語音方面,隨著語義虛化,本身的語音也轉變    閩南語 kiann(kann)→iann→ann→a,不過作者文中尚未觀測到中間兩項的語料        (閩南語脫落聲母k,保留元音) 閩中語 kieng55→kng→ng35/ng55        (閩中語脫落聲母k,保留鼻音) 某些地方以小稱變音展現:例如       大溪 khi33 小溪 khinn53 大弟 tai55 小弟 tainn153       水(通稱) tcua53 (口渴時對水的暱稱) tcuenn153 鋸(動詞) ky21 (名詞) kynn42 與周邊漢語相比,閩語的小稱以附加後綴(主要是「囝」)為主,閩中語某些方言有小 稱變音;粵語的小稱以「仔」tsai尾為主,同時有少量的「兒」尾,小稱變音也是一種 常用手段;吳語的小稱兼具附加後綴和變音兩種方式,而小稱後綴以「兒」尾最為多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3.157
文章代碼(AID): #1BqjCLEP (TW-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BqjCLEP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