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鋒面

看板TY_Research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3/13 04:4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我來做一點補充和解釋好了 ※ 引述《Ieucy.bbs@ptt.cc (不急 )》之銘言: : 我也不是很懂,但是看沒人回,試著說一下好了 : ※ 引述《SNOW1127 (小柯)》之銘言: : : 最近剛好和老師討論鋒面(對象是自學認真的國小老師XD) : : 也翻了精華區的文章 (2002的 汗) : : 我先來說說我不成熟的概念 : : 高壓團是由空氣下沉的結果 : : 也有冷高壓 也有暖高壓 : : 而鋒面就是兩個高壓所接觸的面 : 其實不一定是兩個高壓耶 : 只要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氣團交界面就可形成鋒面 : 冷氣團較強的交界面就是冷鋒,暖企團強的交界面就是暖鋒 : 兩個差不多強就是滯留鋒 : 囚錮鋒比較麻煩 但是台灣附近通常不太會出現 所以就先不講好了 氣團跟高低壓是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氣團」是大範圍(數百公里以上)性質相當均勻的空氣,形成原因通常 是空氣在某個地方(像是平原、高原、海面)停留一兩個星期以上,空氣 的溫度濕度都跟地面/海面接近平衡。所以氣團的性質受發源地決定,西 伯利亞來的氣團就是乾冷,南海來的氣團就是濕暖。 而就像Ieucy說的鋒面指的是兩種不同氣團的交界面,更精準地說,是一 個過渡帶。 不管是暖氣團或冷氣團,在氣團的發源地都是高壓中心,這是因為高壓中 心的水平風速微弱,又是垂直下沉氣流,有利於空氣維持成「團」且跟地 面達成溫度濕度平衡,而低壓中心通常風速很強,又有劇烈上升運動,容 易發生對流混合、成雲致雨,所以不利於氣團形成。 再回到冷氣團跟暖氣團上,空氣的溫度決定了空氣的密度,冷空氣的密度 比較大,所以當冷暖氣團相會,「主導權」都在冷氣團上,冷氣團要前進 ,暖空氣就只能後退(冷鋒);如果冷氣團後退,暖空氣就被「牽引」著 前進(暖鋒),冷氣團不動,暖空氣也動不了(滯留鋒)。 所以要比強弱,密度大的冷氣團永遠都會比暖氣團來得「強」,或者應該 說,噸位大。那麼冷氣團為什麼不會一直前進而有時會後退呢?這個時候 又要回到氣壓場來看了,簡單地說,在北半球空氣環繞高氣壓順時針流動 ,環繞低壓逆時針流動,所以在北半球,高壓的東側/低壓的西側是北往 南流,高壓西側/低壓東側是南往北流。 通常一開始在兩氣團相會處會先形成滯留鋒,滯留鋒的南邊北邊都是高壓 中心(所以才有氣團形成),滯留鋒這個過渡帶就變成了一個相對的低壓 帶(高壓邊緣的氣壓總是比高壓中心來得低): H (冷) ----------------------- 滯留鋒 (低壓帶) H (暖) 一旦在滯留鋒上出現了氣壓的擾動,很容易就發展成一個低壓氣旋(稱為 「旋生」過程),低壓附近出現逆時針環流: H (冷) -------↓(L)↑------------- 原本的滯留鋒 (低壓帶) H (暖) 所以低壓西側冷空氣是「前進」往南流,也就是冷鋒;低壓東側的冷空氣 則「後退」往北流,形成暖鋒。這個低壓最後一直加深,冷暖鋒面最後就 發展成囚錮鋒(圖的話應該地科課本都找得到),低壓在這個階段也差不 多要壽終正寢了,生命期大約是一個星期。 地面的高壓低壓也會移動,在中高緯度主要要看高空的氣流流場。大尺度 的高空空氣流動受氣壓梯度(高壓往低壓流)和科氏力(北半球往右偏) 兩者共同決定(叫做地轉平衡),大致來說氣流是平行等壓線的方向流動 ,如果觀察中高緯度、距離地表一定高度的等壓線(或者說五百百帕的等 高線),會發現是沿著緯度圈有一個又一個的波浪(或稱槽脊),這些波 浪會形成是三個原因共同作用(前兩個原因最重要): 1.地球在旋轉,2.極區溫度低而赤道溫度高,3.氣流越過陸地高山 這些波浪會決定地面的高壓低壓怎麼移動或增強減弱。當然,地面高壓低 壓的移動也會影響氣團或鋒面的動向。 : : 我的看法 : : 冷鋒就是冷高壓獲勝前推的結果,暖鋒就是暖高壓獲勝前推的結果 : : 另一位老師 : : 則認為兩高壓之間有一區域同時間裡面可能有冷鋒 暖鋒 滯留 囚錮鋒的存在 : 嗯...沒有這回事吧 : 照上面的解釋 這樣到底是冷的強還是暖的強 這幾種鋒面的確有可能同時存在,像是同時間低壓的東/西側分別是暖/冷鋒, 還未發展出低壓的地方就仍然是滯留鋒,如果前一個低壓快掛掉而新的低壓 剛好長出來,那就可能統統都有,只是時間不會太長。 : : 請問哪一個比較合理? : : 再來是我看精華區不太懂的地方 : : 鋒面的移動,冷鋒是由冷空氣推著走,暖鋒是由冷空氣"引著走" : : 推著走還清楚,但是引著走 這是什麼方式進行? : 熱空氣上升 冷空氣下降 : 冷暖空氣的交界面會斜斜的 : 暖 / 冷 \ : / \ : / 或 \ : / \ : / 冷 \ 暖 : 大概長這樣吧 : 冷鋒就是冷推向暖 暖鋒就是暖推向冷 剛才有解釋過了,冷空氣密度一定比較大,所以交會的結果暖空氣總是 被抬升,冷空氣就沉在底下,就像Ieucy畫的圖一樣。但是鋒面的移動 是由冷空氣移動的方向決定,你可以想像兩個噸位差很多的人玩相撲, 噸位大的那個人一後退,噸位小的那個就只能「被迫前進」,看起來 像是噸位小的推贏了,但其實是被牽走了。 : : =異想天開區= : : 兩個高壓存在,會不會有一個比另一個大氣壓力高很多然後直接輾過去? 我想你說的是氣團? 高壓低壓其實都是相對的,氣壓高的地方就是高壓,氣壓低就是低壓, 當兩個高壓(或低壓)靠得很近,最後會合併,當然也可能有中心分裂 的情形,但是不論高壓低壓都是一個垂直方向很深厚的系統(高壓在地 面是輻散,高空是輻合,中心有下沉氣流,低壓則反過來),沒有辦法 互相「爬」過去。 氣團的話就是看密度,如果兩個氣團密度(也就是溫度)相差很多,密 度低的那個會被抬升,假如真有第三種氣團加入,那也是就看密度相對 大小決定誰在最上面了--所以爬得越高的其實是越輕的那個。 : : =笨蛋基礎區= : : 高氣壓的定義? : : 為什麼兩高壓之間會互撞?不是高壓往低壓跑嗎? : : 高壓相撞之後,是不是跟颱風一樣能量削弱 壓力減弱? 一個點的壓力比周圍都來得大就是高壓中心,高壓不會往低壓跑,但是 空氣會傾向由高壓往低壓流。因為還要考慮科氏力,所以最後空氣大致 環繞高低壓中心順或逆時針流,但會有相對於中心的輻散輻合。高壓也 不會互「撞」,高壓跟高壓之間就是相對的低壓區。只有當不同高壓驅 使的氣團性質差異很大,形成明顯的交界過渡帶,才會有鋒面。 高壓跟颱風的形成原因完全不同,所以增強減弱的原因也不同。高壓的 形成可能是大範圍的輻射冷卻配合高空的槽脊系統(如蒙古高壓),或 是更大尺度的全球環流下沉區(如太平洋高壓),增強減弱的機制就受 槽脊系統與全球環流決定。颱風的能量來源是潛熱釋放,由於颱風的結 構使得颱風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自己「獲取」暖濕空氣,得以維持或增強 強度,一旦暖濕空氣來源消失,或颱風結構被破壞,颱風才會減弱。 : 高壓就是很厚的空氣(密度大的空氣?) 所以很重 才叫高壓 : 兩團很厚重的空氣撞在一起 應該還是有那麼多空氣質點在 跟颱風的情況不ㄧ樣吧 : 其實這個我也不太確定,搞不好講錯...請懂的人幫幫忙^^" : : = : : 或許裡面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或許基礎概念還是不足 : : 但是希望有空有心的人能夠給予指導一下 : 以上, : 可能還是有很多要改的地方 : 請各位大大幫幫忙了 -- ※ 發信站: 卡莎米亞(bbs.as.ntu.edu.tw) ◆ From: 69.234.134.27

03/14 00:06, , 1F
感謝^ ^
03/14 00:06, 1F

03/14 00:09, , 2F
推!
03/14 00:09, 2F
文章代碼(AID): #15zRhy00 (TY_Resear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請益
2
2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5 篇):
請益
請益
2
2
請益
2
2
文章代碼(AID): #15zRhy00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