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氣象局網頁在進行「雨量分級定義」調查..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澔呆)時間13年前 (2010/11/25 14:05),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我認為應該以形容詞或者具體影片照片告知民眾 舉地震的例子來說 大家都知道七級地震的震度是六級地震的數倍 不過如果給你看以下的表你可以清楚知道會怎樣嗎?? 0 無感地震 1 微震 2 輕震 3 弱震 4 中震 5 強震 6 烈震 == 如果變成這樣感覺就清楚的多 0 無感地震 地震有紀錄, 人體無感覺 1 微震 人靜時對地震敏感則可感受的到 2 輕震 房屋搖動 , 一般人均感受得到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承水動盪,旋物搖擺 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 不穩物頃倒, 成水容器達八分滿濺出。 5 強震 牆壁龜裂,煙囪頃倒。 6 烈震 房屋頃倒,山崩地裂,地層斷陷 ※ 引述《pedi (張開雙手守護你)》之銘言: : 我也上去填了問卷... : 原本氣象局的雨量等級中 : 由於統計期間是24小時,所以大雨跟豪雨其實還蠻算容易達成的 : 而且因為統計期間長,又不考慮降雨強度(僅大雨等級有考慮) : 這兩個等級其實沒辦法反映造成災害的潛在可能性 : (平均24小時下50mm/130mm跟集中在1小時下完的差別相當大) : 我自己的想法分級仍以總雨量為主 : 主要是考慮到短時間降雨強度在預報上的困難度 : 所以改把統計期間縮短為6小時到半天為單位,來反映降雨強度 : 把最低等級的基準提高.加大各等級間的差距 : 不同等級間有明顯差距時,比較能讓人感受到升級所提升的嚴重程度 : 大雨: 12小時內降雨50mm以上,且至少其中1小時降雨量達20mm : 豪雨: 12小時內降雨120mm以上 : 大豪雨: 12小時內降雨250mm以上 : 暴雨: 6小時內降雨250mm以上 或 12小時內降雨450mm以上 :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02.116

11/25 14:10, , 1F
震度?規模?
11/25 14:10, 1F

11/25 14:16, , 2F
慘~居然寫錯
11/25 14:16, 2F
※ 編輯: greg2977 來自: 140.112.202.116 (11/25 14:16)

11/25 14:59, , 3F
nice 推~~
11/25 14:59, 3F

11/25 17:56, , 4F
台灣蒲福風級表也是有參考情形
11/25 17:56, 4F

11/25 18:17, , 5F
震度沒有數倍 數倍的是能量跟瞬間加速度吧
11/25 18:17, 5F

11/25 18:28, , 6F
震度是用地動加速度分級 氣象局有表格說明
11/25 18:28, 6F

11/25 18:29, , 7F
"規模"才有差1 約等於差32倍的能量釋放
11/25 18:29, 7F
文章代碼(AID): #1CxVp56y (TY_Resear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xVp56y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