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民權路要一直挖馬路

看板TamShui作者 (123)時間10年前 (2013/12/09 19:44),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4 (看更多)
※ 引述《wewemax (( ′-`)y-~)》之銘言: : ※ 引述《xxyxx (123)》之銘言: : : 淡水竹圍原則上沒有問題,現在施工是針對新市鎮的需求, : : 也就是說基礎建設沒完成前就開始大量蓋房子,然後補破網式的施工法。 : : 這是哪門子新市鎮規劃? : : 而且說穿了走馬路下面是貪方便,從來就不是非走馬路下面不可。 : 台電、自來水、污水本來就是民眾必須使用之一 : 如果不由主幹道銜接各巷道,是沒辦法去的。 淡水和竹圍早就好了,本次開挖也不是為了這些地方,是新市鎮。 而我完全無法理解為排新市鎮廢水卻要挖往台北馬路的行為。 再次強調,目前的施工根本不是為了淡水竹圍,只是為了新市鎮。 : : 首先,這種案子一定有前期規劃,規劃時期一般會有地質鑽勘的預算與經費, : : 如果沒請,該工程顧問公司經驗不足,如果有而沒弄清楚地質狀況,那是無能, : : 如果有請錢可是沒做,那是貪污。 : : 再者當正式施工發包時一定有預定工期,這還牽涉罰款問題,也牽涉成本問題, : : 無論如何任何公共工程一定有完工期限,至少我從來沒看過沒有的標案, : : 這不是打不打包票或是虎爛與否的問題,合約怎麼寫就怎麼做, : : 逾期被扣款自己吞。 : : 至於可否展延工期,甚至於可否追加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 台電及自來水目前均已在工期內執行,應該台2線上均已撤場完畢。 : 目前聽到的好像是試水沒有通過 (好像) : 污水下水道的設計工期是2005~2015採各標分項執行。 為什麼不一次挖要分時間挖? 都挖了為什麼不做共同管溝? 為什麼新市鎮的家庭污水要往台北排? : : 我不知道新市鎮的家庭廢水打算排到那個污水處理廠, : : 不過如果目前設計從沙崙往台北方向排,那我很難理解這種設計的想法, : : 如果不是設計成往台北排,我無法理解為了排沙崙的家庭廢水卻要挖往台北馬路的行為。 : : 而且如果以前可以做污水流放管往海裡伸, : : 我不理解這種管不走淡水河河底卻去挖馬路的用意。 : 各種管線都有維修孔洞,長度均不能超過限制距離,如果能選擇在淡水河河底走 : 誰願意挖路呢.... 為什麼污水管可以做海洋放流管卻不能走淡水河河底? 難道淡水河河底海象更惡劣,潮汐更洶湧,地質更不可預測? : : 共同管道? : : 可以一次挖完為何老喜歡一人做完在換下一個? : : 為何要推淡北快的時候馬路就圍更大片? : : 甚至於我一直很難理解,X他X的哪家顧問公司管道會設計成扭曲狀? : : 為什麼一條路前面圍快車道中間圍慢車道最後再圍快車道? : : 這個鳥管會變形?還是嫌彎頭太便宜,不拿些來用對不起自己? : 在工程界潛盾方式本來就是有線型控制,當變化曲線過大還是要不斷的靠增設 : 設施來進行維護,避免阻塞。 那為什麼挖隧道時不會變形? 難道區區污水下水道工程難度比雪隧或者地下捷運還難, 以致於施工單位無法確保沿著單一車道開挖必須時而快車道時而慢車道? 這種工程設計水準挖隧道和挖捷運時怎麼接起來的?靠擲筊嗎? : : 爆表也不會怎樣啦,官會痛嗎? : : 反正怎麼選怎麼上,民怨是啥鳥?可以吃嗎? : 淡水、八里、基隆的地質都屬於岩盤層...地下水位沒有想像中的低 : 至於設計方式是由各個單位的設計部門來進行研判。 : 以上。 沒有統包的工程顧問公司?還需要各部門研判? 我說不客氣的,這都是藉口,說穿了就是貪圖方便便宜行事, 反正封路挨罵不會痛,就給他封,人民質疑時隨便丟些專有名詞出來擋, 擋不助兩手一攤說民粹收工,方便省事又輕鬆。 有地下水又怎樣? 哪條河河邊沒地下水? 先前規劃時期沒鑽探?這又不是雪隧那種超破碎變化又劇烈的地形, 施工前會不知道這些?既然知道又怎麼拿這個當藉口? 說穿了,藉口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12.161

12/09 20:07, , 1F
推最後一句 都是藉口
12/09 20:07, 1F

12/10 14:57, , 2F
反了 汙水站是在新市鎮內 廢水其實是往新市鎮排
12/10 14:57, 2F

12/10 14:59, , 3F
竹圍地區本來沒有汙水下水道系統 現在在挖的是排往新市鎮
12/10 14:59, 3F

12/10 14:59, , 4F
的主幹管 可參考淡水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及營運BOT計畫
12/10 14:59, 4F

12/11 02:28, , 5F
推 都是藉口
12/11 02:28, 5F
文章代碼(AID): #1IfQqDkm (TamShu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IfQqDkm (Tam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