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不安的原因?

看板Taoism作者 (請救我以卑微)時間16年前 (2007/12/26 10:14),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22 (看更多)
: 談過幾回以後,您的風格也昭然若揭,總之就是太過激越了。 : 將一個觀點增強為全部,橫掃其他,使其他立場都因此被否定。 : 其實,其他的立場、角度還有很細緻的理路,不全然可置入您所設的格套中。 : 這樣的方式,有點粗魯,也不符合《老子》論道的精神喔!^^ 這邊對我行文風格的批評 我不想作什麼回應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是的東西 不能抬頭挺胸坦坦蕩蕩的說它是 總有一天劣幣會取代良幣 --- 給版友一些看經典上的建議 不妨參考 第一 文字材料 能取的本越早 越可能貼近當時文字真相 這是常識 但肯花心思作到的人很少 第二 怎麼看文章 過去看經的人 總有一個很差的習慣 這習慣我以前也常犯 就是先移出裡面一句看 以道德經為例  蠻經典的牛頭夠不上馬嘴之例 就是前人所提之"治大邦若烹小鮮" 剛看完這句 常常會有人很感動的覺得 哇 這是多麼有道理的文字 多麼具象的把治國的概要描繪出來 但後面接個"以道立天下 其鬼不神~" 也是 哇 多麼有道理的文字 但兩段有道理的文字 彼此卻沒有一個緊密的邏輯相關 似乎就像老子是習慣跳躍性思考的智者 我們領悟不出兩段有道理文字間的邏輯 (能自稱用烹領悟出來的 我可以直截了當的說 用猜的) 這個字 在當時跟 享 非常相近  享為祭祀之意 (可參2568篇) 知道是用享字 整段文意才可能豁然開朗  不然牛頭只是牛頭 馬嘴還是馬嘴 這就是犯了以句看章的毛病 如果是打從心裡肯很嚴肅的去看待文章 最好在閱讀研究時 同時具備兩種素養 字字精讀 整章檢視 當初我老師跟我說 五個字 就已經造成我研究的能力很大的差別 考證要逐字 逐字之名與整章之理需相互配合才不易失真  先由單句入手 能有好下場的 我是沒看過幾個 以自己先前所作的東西說嘴 過去六十年來 對岸十三億同胞中的學者 沒一個解對 光看到文物中的 氣 字 就已經心花怒放 得意忘形 之後出現一堆 氣功 或 房中術 的解釋 也不想想 在戰國時候的 氣 跟現在氣功的 氣 根本不是同種涵意 不考據整段文字 連最後六字是出自非常有名經典之中 這六十年間的養生跟氣功學者也渾然不知 我還真懷疑他們的權威是掛那個領域的 老話一句 看到句 就忘了整篇在講什麼  忘了自己有可能不知道 句是很容易騙人的東西 第三 看老子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相信自己願意相信之事物的自由 但我還是 再作馮婦 多嘴加我慢 說一些逆耳忠言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個完全超越當時時代的產物 拿現在佛法或西方哲學 想完全套入當時的道德經 是緣木求魚的 這不是說佛法或西方哲學不好 而是老子道德經中的觀念 根本不是承繼這些東西 就算偶而現出一些 英雄所見略同 的部分 那也不能隨便跟它們掛勾 以免眾後學對此經認識不清 不妨講明白些 我根本不覺得自己該以 不動心 不動欲 作為目標 像那些 禪 道 混淆不清的說法 用老子替愚民政治解套的作法 捧一下老子 又把他踢入消極避世的族群的學者 自己學什麼 就把老子放進自己領域的腦殘學者 像這類的現象 就算我不會生氣 但也是本能上的感到厭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248.55

12/26 14:13, , 1F
版本早,並不一定就較對,只能証明當時有這個版本而已。
12/26 14:13, 1F

12/26 14:14, , 2F
就像同一個老師上課,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筆記一樣
12/26 14:14, 2F

12/26 14:15, , 3F
有一個筆記,流傳下來。另一個筆記,被埋進棺材。
12/26 14:15, 3F

12/26 14:16, , 4F
you are right
12/26 14:16, 4F

12/26 14:16, , 5F
只是 越可能 並不是 一定 但這是該作工夫
12/26 14:16, 5F

12/26 14:16, , 6F
這樣並不能証明,被埋進棺材的版本抄的比較好...
12/26 14:16, 6F

12/26 14:17, , 7F
再者 流傳過久的筆記 常常已經輪抄過好幾手
12/26 14:17, 7F

12/26 14:17, , 8F
輪抄過越多次 失真的可能性越大
12/26 14:17, 8F

12/26 15:21, , 9F
本文第三點看法,我是極力贊成的。
12/26 15:21, 9F

12/27 12:17, , 10F
甲乙本如果算兩本筆記 兩本差異性比流傳本小
12/27 12:17, 10F

12/27 12:18, , 11F
這點也可以參考^^
12/27 12:18, 11F
文章代碼(AID): #17SRZlR5 (Tao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SRZlR5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