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原創]《太學明紀》

看板Taoism作者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時間5年前 (2019/06/05 11:18), 5年前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其實我很討厭回儒家系列文, 不過因為很多解釋先秦文獻的人很少有通盤的思考, 這裡提出個解法,版眾可以聽看看合不合理。 :    ────────────────────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 : :    ─────────────────────────────── :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 : :   「止定靜安慮得」六意,就是「止於至善」心跡修為的實踐進階,也是修習達善的 : 德性心意階段。知善可止,人之心意造作,乃有止守之向善德範,故謂『知止』。意有 : 所止,人之心志向善,乃有篤定之專壹意旨,故謂『止而後有定』。意有所定,人之心 這種儒家常見的邏輯硬傷,大概是這樣: 【止於至善】-嘩~!好高的境界~到了至善才肯停下,實在太積極、太銷魂啦。 【知止而後有定】-知道這個停下的狀況,才會產生定性,產生定性才會巴拉巴啦..。 為何上面某種極高的境界,卻會當成下面最起步的前提? follow這個前提run到最後也只是【得】?不是【至善】? 我也懶得賣關子了,這千百年來,【止】根本往錯誤的方向去解釋。 【止於至善】的【止】並不是【停下】或是【達到】的意思。 在象形字中,【止】是腳印的形狀, 從腳印這個構成,延伸出【停止】、【行進】的原意, 再從這些意思中延伸出【禮儀】、【阻擋】等意義。 所以這個【止於至善】的【止】,本來最可能的解釋方向是【前進】, 【止於至善】-往至善的目標前進; 【止定靜安慮得】-你要先明白該往哪個目標前進,你才會因為有了方向感而感到安定。 至於拿道家或佛家的隻字片語去套上儒學的文字, 真的不是嚴謹的論述方式, 把這類論述拆開來會有點像這樣- B的C段落講到A、D的E段落也講到A, 所以A很有道理,所以我用F詮釋A也很有道理。 (即使B跟D可能無關、F跟A也可能無關) 基於言論自由,我想沒違背板規都能尊重, 只是希望論述上尤其是引證上還是盡量聚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9.5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oism/M.1559704712.A.B63.html ※ 編輯: nknuukyo (124.9.52.34 臺灣), 06/05/2019 11:19:26

06/05 13:50, 5年前 , 1F
感謝指引~~
06/05 13:50, 1F

06/06 20:33, 5年前 , 2F
所以我在buddha版曾經評論過東先生的文章
06/06 20:33, 2F

06/06 20:33, 5年前 , 3F
有不少腦補的成份。例如把道家境界會通成
06/06 20:33, 3F

06/06 20:33, 5年前 , 4F
佛教的無色界,但不是因為同時有兩家的修
06/06 20:33, 4F

06/06 20:33, 5年前 , 5F
行體驗比較出來,而是從文字描述上強行找
06/06 20:33, 5F

06/06 20:33, 5年前 , 6F
共通點。
06/06 20:33, 6F

07/01 16:24, 5年前 , 7F
道家之「道」的境界,是無色界定境與佛家
07/01 16:24, 7F

07/01 16:26, 5年前 , 8F
未達初果之慧境的融合。
07/01 16:26, 8F
文章代碼(AID): #1SzpI8jZ (Taoism)
文章代碼(AID): #1SzpI8jZ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