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護城河的功用??

看板Warfare作者 (雪 鴨 子)時間14年前 (2010/07/21 10:07), 編輯推噓7(708)
留言15則, 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13 (看更多)
其實在城牆外面加挖一道"溝"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 考古學家在發掘新時器時代人類聚落的時候,就發現當時人類已經知道 必須要在圍牆外面加挖一道"溝",來增加聚落的防禦能力 等到後來人口繁衍眾多,建築技術進步,戰爭情況越演越烈 那道"溝"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開始的"溝",其實並不深也不夠寬,但是還是要挖 為什麼呢?? 因為會讓防守方的圍牆"看起來更高大"!!! 畢竟進攻方站在溝中和站在平地中往上看的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 後來溝中因為下雨,蓄滿水之後,防守方發現這樣更棒了 敵人必須站在水裡往上仰攻,而且水中移動不便,你躲在水裡也憋死你 既然防守方四周都圍繞著帶水的"溝",那只好進攻沒有水也沒有溝的地方 那就是正門...... 防守方就發現:好,既然有水你不好打,那我就四周都挖滿溝 蓄滿水,大不了我搭橋出入 就這樣,防守方出現了吊橋,但是不是天天都下雨,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充足水資源 防守方在枯水期的時候該怎麼辦?? 答案是在溝裡面插滿尖木,鹿角,或是"排泄物" 遲滯步兵靠近城牆的機會,讓防守方有更多時間射擊敵方士兵 既然溝這麼強大,攻擊方就決定:好,那我就填溝 填溝方式百百種,可以用柴束,麻袋裝土,或是慘絕人寰一點"用陣亡士兵的屍體" 好,你會填溝,那我讓你填個過癮,溝越挖越深越挖越寬 就漸漸演變成"壕溝",一方面讓攻擊方難以挖填,一方面也可以阻止敵方攻城武器接近 因為城牆是很脆弱的,古代建築技術並不精良,也不是到處都產優質石材 只要在城牆下方挖一個2公尺見方的洞,城牆大概都會因為上方的重力擠壓而垮下來 所以一旦讓敵方重裝甲步兵或是攻城武器接近城牆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攻擊方又搬出雲梯車,架橋車,投石機.....等大型,又殺傷力強的器具 防守方只好再把壕溝挖深挖大,甚至在沿岸砌上石條,巨型石塊,演變成護城河 讓你的雲梯車架橋車完全搆不到城牆,投石機也因為距離太遠打不準 就算真的因為圍城時間太長,投石機把城牆打垮 敵方步兵也必須一一渡過護城河才能從缺口湧進城內,防守方只要在缺口準備 利用局部優勢兵力也可以輕易阻止攻擊方 實戰方面我覺得看電影比較清楚: 像是魔戒第三集,半獸人的攻城塔就因為沒有護城河的阻擋,可以輕易靠上城牆 攻城錘(葛X龍???)也太輕易靠近城門 另外像是王者天下,薩拉丁用投石機狂轟城牆把城牆打垮,人就一擁而上 也是因為沒有護城河的緣故......(雖然我覺得哪有投石機打這麼準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192.92

07/21 10:22, , 1F
護城溝
07/21 10:22, 1F

07/21 10:25, , 2F
打到一戰也一樣啊,戰壕可以躲,挖出的土當工事
07/21 10:25, 2F

07/21 10:26, , 3F
不但減低被子彈打中的機率,還可以阻絕戰車
07/21 10:26, 3F

07/21 10:32, , 4F
那阿茲特克的都城蓋在湖中間 整個湖都是護城河最好
07/21 10:32, 4F

07/21 10:54, , 5F
隆美爾:白令海峽就是我的護城河...
07/21 10:54, 5F

07/21 11:27, , 6F
夯土牆的話 也是靠挖溝的土造牆
07/21 11:27, 6F

07/21 13:02, , 7F
噢噢噢,謝謝:)
07/21 13:02, 7F

07/21 13:13, , 8F
隆美爾跟白令海峽有什麼關係?
07/21 13:13, 8F

07/21 15:02, , 9F
蘇伊士運河表示:……
07/21 15:02, 9F

07/21 15:08, , 10F
直布羅陀海峽表示:看來五樓是把我跟白令那小子對調了
07/21 15:08, 10F

07/27 12:55, , 11F
攻城錘=葛龍德Grond
07/27 12:55, 11F

08/13 06:50, , 12F
夯土牆的話 也是靠挖溝 https://noxiv.com
08/13 06:50, 12F

09/16 02:59, , 13F
隆美爾跟白令海峽有什麼 https://daxiv.com
09/16 02:59, 13F

11/08 17:49, , 14F
蘇伊士運河表示:…… https://muxiv.com
11/08 17:49, 14F

01/01 22:42, 5年前 , 15F
那阿茲特克的都城蓋在湖 http://yofuk.com
01/01 22:42, 15F
文章代碼(AID): #1CHbPMi3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HbPMi3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