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國民黨在2戰中的地位?

看板Warfare作者 (calebjael)時間10年前 (2014/04/30 01:41),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jimmy5680 (會飛的企鵝)》之銘言: : 上海戰場我記得是國軍發起的吧,日軍如果真有想要從上海突破, : 怎會在開戰時只有數千人駐軍 日軍是一直有在上海突破的計劃﹐兵力少是因為日軍認為已經足夠對付國軍... 如1936年8月參謀本部擬定的“1937年對華作戰計劃”中說﹕ 原定以3個師團佔領上海附近(編為第4軍)﹐考慮到這方面中國軍隊增加了兵力﹐ 計劃以2個師團從杭州灣登陸(編為第10軍)﹐從太湖南面前進﹐兩軍策應向南京作戰﹐ 以實現佔領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地帶。 後來到了七七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暗中向蘇聯求援﹐而蘇聯也曾私下向國府表示﹐ 一旦蘇聯做好軍事準備﹐將參戰協助中國。 而當時日本也判斷中國靠攏蘇聯﹐可能與蘇聯結盟﹐因此一度修改原定作戰計劃﹐ 修改為﹕將陸軍投入華北主攻﹐一旦蘇聯參戰可以直接轉用兵力﹐而在難以將兵力 向北方轉用的上海地區﹐由海軍負責﹐任務為確保上海﹐作為用兵時的基地。 因此在長谷清川(七七事變時在台灣演習﹐次日結束演習率兵返抵上海)提出要 向中國中部方向投入5個師團時﹐一度遭到拒絕。 然而不久之後﹐日軍又重申依照原定計劃進行﹐8月10日內閣會議上﹐海相陸相一致 同意向上海派遣陸軍。8月12日﹐預定派往上海的第3師團、11師團開始動員。 國軍方面﹐1937年3月定案的1937年度國防計劃規定﹐開戰之初需先用全力佔領上海﹐ 而後轉為抗登陸布置﹐拱衛首都。 但自1932年上海事變後﹐規定國軍不得進入上海﹐蘇州以東至上海為中立區﹐ 國軍不能隨意進出。因此七七事變後國軍集結於蘇州地區﹐在蘇州成立京滬警備司令部 (司令為張治中﹐後直接改編為第9集團軍)。 張治中提出﹐國軍還在蘇州以西﹐需要時間向前輸送展開﹐因此請求授權在日軍 有四種跡象時可以先行進入上海備戰﹕1、日本陸軍準備投入上海﹐已經開始登船。 2、日本海軍航艦到達上海。3、日本在長江的艦隊向上海撤退集結。 4、日本提出無法答復的限期答復要求。 軍委會最初雖然也否決了張治中的授權要求﹐認為上海形勢特殊﹐展開兵力必須 由軍委會下達命令為準。不過局勢發展很快﹐軍委會判斷上海一戰已經難以避免﹐ 因此於8月11日晚下令張治中部迅速推進進入上海地區﹐何時開戰則等軍委會命令。 (8月初﹐日本在長江沿線3000日僑﹐華南地區1萬余日僑已經全部撤退) 8月12日﹐國軍越過蘇州一線﹐向上海挺進。同時日軍要求上海部隊堅守一周。 8月13日午後4時50分﹐88師先頭部隊抵達八字橋附近﹐即遭八字橋日軍火力急襲打擊。 淞滬會戰開始。(嚴格來說﹐國軍進入上海確實就先破壞了1932年上海停戰協定﹐ 當然﹐在七七事變兩國實際上已經全面開戰之後﹐這協定還有沒有效力就另說了。) 此時國軍各部尚未完全到達指定陣地﹐88師大部已經到達﹐而87師仍有一部在路。 炮8團、169旅、獨2旅、56師等部都還在路上。因此張治中向軍委會發電報稱﹕ 行動勢難延展﹐究應如何處置﹐祈迅賜電示。 8月13日夜﹐軍委會電報指示﹕令張司令官明拂曉攻擊。令空軍明日出動轟炸。 令海軍封鎖江陰。(同時還提及﹐原國防方針定用於上海的18軍﹐此時正在武漢 等待開運往河北﹐將即改運往蘇州﹐投入上海參戰。) 次日8月14日上午﹐國軍空軍攻擊日軍﹐但國軍各部仍未做好準備﹐攻擊延遲至下午。 (先延後至15時﹐再延至17時﹐最後於18時進攻。) 原定攻擊重點為西翼88師﹐但88師傷亡大進展慢﹐所佔部分陣地又迅被日軍奪回。 東翼87師反而攻佔日軍一些陣地﹐並擊退日軍反撲﹐乃改主攻於87師。 16日﹐日軍連續三次求援﹐指出難以堅持至陸軍到達﹐要求若不能讓陸軍提前到達﹐ 則必須迅速將旅順待機的陸戰隊增援上海。日海軍中央部接報後﹐立即命令原定運往 青島的橫須賀第1特別陸戰隊、吳港第1特別陸戰隊(此兩隊均已在旅順﹐18日抵上海)﹐ 及國內兩個陸戰隊大隊(在佐世保﹐19日抵上海)運往上海。(兩部共約2400人) 此時英、美、法三國提出將上海設為中立區﹐軍委會因此命令國軍暫停攻擊。 18日﹐日本拒絕英美法三國提議﹐國軍重新攻擊﹐由新開到36師(從西安轉運而來) 在88師、87師中間﹐利用原87師打開缺口發動進攻切斷日軍。 20-22日﹐36師進展較大﹐數度攻抵江邊碼頭即將分割日軍﹐但均遭日海軍艦炮轟擊 而未成。 此時﹐日陸軍第3師團已於18、19日在日本出發﹐第11師團也已在20、21日出發。 23日零時﹐日軍第11師團登陸﹐上午7時第3師團登陸。 此後國軍在上海市區停止總攻﹐87師抽調一個旅、88師抽調一個團﹐以及其他部隊 如56師、98師﹐剛抵達蘇州、常熟的18軍3個師、剛抵達上海的教導總隊第2團、 正在運往上海的51師、第6師等轉向攻擊日軍登陸部隊。 八卦一下﹕當時上海兵力統歸張治中指揮﹐張抽調轉用兵力﹐電報老蔣﹐ 以87師師長王敬久為前敵指揮﹐統一指揮市區部隊繼續圍困日軍海陸。 自己前往18軍軍部﹐率18軍等抗擊日軍登陸部隊。老蔣同意。 陳誠不願18軍被張治中指揮﹐因此電報老蔣﹐將18軍等新編為15集團軍﹐由陳誠指揮。 老蔣又同意。但命令並無下達至張治中。 張治中到18軍軍部時才知道這些部隊已經不屬他指揮。 不久﹐張治中辭去軍職(由朱紹良接任)回安徽老家﹐11月老蔣任張治中為湖南省主席。 扯完八卦回來。總之﹐日軍確實是準備在上海突破﹐但兵力運送需要時間。 國軍也知道日軍的計劃﹐因此計劃先發制人﹐但兵力的挺進與展開也需要時間。 戰略上﹐淞滬-南京會戰是日軍發起的﹐單一圍攻上海日軍海陸的戰役上﹐ 則是國軍想搶先發起的﹐而具體到上海日租界附近的戰鬥上﹐ 則又是日軍趁國軍尚未完全進入陣地而先攻擊的﹐兩國不愧一堆軍界同學+德國的學生﹐ 在先發制人搶先攻擊這點上﹐觀點是很一致的。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4.221.12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398793291.A.66B.html

04/30 01:48, , 1F
所以說"會戰"的意思就是雙方都想打這一場仗囉?
04/30 01:48, 1F

04/30 02:56, , 2F
會戰是說"相會而戰",在英文對應"陣而後戰"的Battle,的
04/30 02:56, 2F

04/30 02:56, , 3F
確有合意的意思。
04/30 02:56, 3F

04/30 04:24, , 4F
是說抓一下小錯字,應該是長谷川清?XD
04/30 04:24, 4F

04/30 04:29, , 5F
日本:這裡贏一點 那裡贏一點 慢慢消化 大家都有機會升
04/30 04:29, 5F

04/30 04:29, , 6F
04/30 04:29, 6F

04/30 04:30, , 7F
中國:總有一天一戰打倒你這狗日的
04/30 04:30, 7F

04/30 08:20, , 8F
會戰的意思是雙方投入超過十萬才教會戰。
04/30 08:20, 8F

04/30 10:32, , 9F
為什麼叫會戰,你要先了解戰場很大,對幾十萬人來說仍然如此
04/30 10:32, 9F

04/30 10:34, , 10F
。雙方軍隊要先能相遇才能相戰,所以叫會戰。事實上古代戰爭
04/30 10:34, 10F

04/30 10:35, , 11F
比起人為廝殺,自然才是更可怕的威脅,迷路跟疫病之類的。
04/30 10:35, 11F
文章代碼(AID): #1JN-HBPh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N-HBPh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