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朝廷・朝議之變化
眾知,大和王權的律令制是學唐朝的,平安京也是模仿洛陽城及長安城建造的
其京城與宮城的興衰史,也反應了朝廷與王家的興衰史
奈良時代太遠 Pass。總之奈良時代的宮殿常失火,因為太頻繁了
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是對當權者、對朝政不滿產生的人為縱火s
為了擺脫大和地區根深的各種舊勢力,大和王朝才搬家
平安京オーバーレイマップ
https://www.arc.ritsumei.ac.jp/archive01/theater/html/heian/
Good 參考の平安京 Overlap Map,但要注意圖資是各時代疊加的總匯圖
https://i.imgur.com/zfv7eiZ.jpg
重點會先放在平安宮(大內裏)中的朝堂院、太政官廳與內裏
大和朝廷移至平安京後,很大的變化是天皇起居(內裏)與中央政廳(朝堂院)分離
朝堂院,故名是朝議所在之處。由正殿大極殿、朝集殿等殿舍構成
依堂,設親王、太政官・八省及彈正等長官、官人等「朝座」的位置
但天皇漸漸不親臨朝議,朝堂院・大極殿逐漸淪為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
※
『日本三代實錄』光孝天皇(58)、仁和二年(886)九月
●五日。停斎内親王行禊之事。以去二日中務省犬死穢、未満忌限也。……
●七日。斎内親王、今日修禊葛野河。九日擬入大神宮、内親王忽有月事。
亦太政大臣堀河辺第犬死。触穢之人、参入内裏。由是、停不行。
●十一。奉伊勢神宮例幣之使、是日可初。去七日有犬斃穢。因停止、亦不廃務。……
●十二日。為発遣奉伊勢大神宮幣使、天皇欲御大極殿、有人奏聞、画所犬死。於是、
太政大臣及諸公卿議曰。画所者、在宮門左右衛門陣之内。若当行神事、諸司有穢、
立札於衛門陣、告知事由、不聴出入、為潔禁中也。依此論之、可謂禁中穢也。仍不
臨御。即便遣中納言従三位藤原山陰、於建春門陣外、召散位従五位下幸世王、授告
文令発行。其告文取太政大臣里第紙、召在外之内記令書之。在局紙并内記、居禁中
、染穢故也。
●十七日壬辰。内裏犬死。斎内親王今月十九日欲修解除。依穢而停。公卿於左衛門陣
、召神祇官・陰陽寮、占定吉日、更廿四日為期。
https://i.imgur.com/eKByogm.jpg
画所歸中務省管轄,位置在式乾門內東腋御書所南、蘭林坊西
※補 人死穢卅日,六畜死穢五日。所以有可能很多隻!?
二日中務省犬死
七日堀河辺第犬死,十一日的去七日有犬斃穢指的可能是太政大臣觸穢未解
十二日画所犬死
十七日内裏犬死,六畜死穢五日不知是從當日或隔日算起
十二日中間一段在論画所犬死是否屬禁中(禁裏、禁門內部)
結論、平常行神事、有穢時,禁止出入的告示立於左右衛門陣,画所在其內故屬禁中
※ 六衛府:左右近衛府負責內裏,左右兵衛府負責內裏內郭,左右衛門府負責內裏外郭
齋内親王月事穢、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経宅第(堀河院)也有狗死觸穢,停行事
從上面的例子,天皇想要離開內裏去個大極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太政大臣與公卿,開始召官人等至內裏執政事
※
842年的承和之變,已很強勢的藤原氏更加抬頭。據說這是藤原氏排斥其他氏族之始
當事者藤原良房在858年,成為第一個人臣攝政。基経為良房養子
細節在此不討論,但藤原氏開始在天皇成年前攝政,甚至天皇成年後被委以政務
攝關政治開始成形
https://i.imgur.com/AJ5hCVE.jpg
朝議的場所從朝堂院・大極殿移往內裏・紫宸殿
但內裏之主天皇如果不親臨朝議,就不方便使用正殿紫宸殿
前期議政官的議政場所先是移往宜陽殿西庇(廂)的左近衛陣座
一時宜陽殿又被稱為為政殿,太政官會議在此舉行
之後又移至紫宸殿與宜陽殿間的軒廊,也就是上圖中箭頭所指的左近陣
宜陽殿,存放歷代天皇書籍、樂器等物品的納殿
左近衛陣座,擔任內裏警衛的左近衛詰所(待命處),也被參內公卿用來待命
右近衛陣座,位在月華門内、紫宸殿西邊校書殿東庇
軒廊,[中]有窗的走廊、[日]有屋頂的渡廊
諸說阿里,本來是非正式的會議,由於朝政慣例上採統裁合議制
也就是眾人發表意見(合議),最後由一人裁決(天皇、攝政・關白或治天之君)
佔了左近衛陣座的宜陽殿西庇開會時,連接紫宸殿的軒廊被當成休息、待命處
天皇不必說,由於攝政・關白是天皇的代理,所以同樣也不會親臨這種非正式議政
故攝政、關白慣例上會兼任大臣,以大臣的身分親自出席會議
會議前一群人窩在軒廊待命處,不知何時起就自然而然開始事前協商
眾人發表完意見或異議,參議隨後整合記錄成奏文
透過蔵人(秘書)上奏天皇(親政)或攝政・關白裁決
也沒必要再到宜陽殿西庇開形式上的會議
如果有內覽大權的攝政・關白在場,會議結果幾乎同等決議
非正式逐漸成為實質上的決策機關,連一般的儀式也直接在此舉行了
因為是在左近衛府的陣,設議政公卿的座
所以自平安時代攝關期,朝議或朝儀又被稱為陣座、陣定、陣儀
又因詰所可配帶武器(兵杖),又被稱為杖座
但重要的盛典、儀式如過年的朝賀與即位等還是會在朝堂院・大極殿進行
平安期兩度燒失都還是有進行重建
※
直到1177年的安元大火,從五条大橋附近因強風一路向西北方向延燒
連高倉天皇與中宮平德子都逃離內裏避難
平安京約三分之一成為灰燼,朝堂院・大極殿第三度燒燬,1180年平安京還發生龍捲風
加上各地的反平家勢力讓平清盛強行主導遷都福原京,之後雖然中止
但朝堂院・大極殿再也沒有重建
一說,此後進入武家政權的時代,只剩儀式場地的作用,不再具有任何積極意義
而朝廷失去了經濟的主導權,不能再隨心所欲想蓋什麼就蓋什麼
本來面對大規模建造由国司・国衙進行徵收的一国平均役,也漸轉變為武家代徵
之後天皇即位儀式從大極殿改為在太政官廳進行
所以雖然大內裏在鎌倉時代荒廢,大部分的太政官機能移往內裏
但太政官廳的部分建築還是繼續重建及續存
而平安宮內裏常常燒燬,天皇必需暫時遷住別處
如退位天皇的後院(仙洞御所)或外戚的宅第作為臨時皇居,稱為里內裏
現在的京都御所範圍內的土御門東洞院殿輾轉為持明院統所持有
南北朝時成為里內裏,1401年因火災燒失
前太政大臣足利義満認為,原來的土御門東洞院殿規模跟「人臣の家」沒什麼差別
決定以平安宮內裏為藍本重建,不過最後但還是跟平安時期的內裏格局有所差異
有了新的紫宸殿、清涼殿等,之後土御門東洞院殿一直作為皇居使用
江戸時期經歷八次重建,幕末火災燒燬後在1855年重建,為現在的京都御所
※
到了1465年後土御門天皇(103)即位,二年後發生應仁之亂
平安京大半燒失,太政官廳也不例外
後土御門天皇因故五度想要讓位,但退位與即位儀式都要花大錢
而得負擔主要財源的的幕府 Say NO
1500年後土御門天皇駕崩,據說沒葬儀費用遺體在御所放了四十多天
而次任的後柏原天皇(104)即位儀式沒有著落
據說管領細川政元道「既使舉行了即位禮但(有名)無實也不會被承認是王。既使沒舉
行儀式我也承認是王。如今末世(亂世),盛大的即位禮只是浪費」
因為獻金來源主要是幕府與守護大名,在戰国這世道籌措困難(或不想出)
不過近年有學說認為,慣例的即位儀式場所太政官廳在應仁之亂時燒掉
朝廷內出現了是要重建太政官廳後再舉行即位儀式,還是改在紫宸殿舉行的爭論
這個爭議沒有解決,因此即位儀式無法順利進行
最終重建太政官廳的想法被放棄,改在紫宸殿進行。事隔22年的1521年終於行即位儀式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ミ‵ω′)\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53.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697211440.A.8ED.html
推
10/14 00:13,
1年前
, 1F
10/14 00:13, 1F
推
10/14 01:42,
1年前
, 2F
10/14 01:42, 2F
推
10/14 02:50,
1年前
, 3F
10/14 02:50, 3F
→
10/14 02:51,
1年前
, 4F
10/14 02:51, 4F
→
10/14 02:51,
1年前
, 5F
10/14 02:51, 5F
長官出張嘴不辦事,官人才是實際處理太政官政務的公務員
太政官廳是辦公的地方,所以太政官廳內有文殿
是外記及史生等官吏處理公文書及典籍管理的地方
功能同之前出現過的政所、幕府、国衙或莊園中會出現的公文所
一開始的朝堂院,是文武百官舉行朝議,議政、上奏天皇的朝堂
就算朝議地點轉移至內裏,本來的場所也還是紫宸殿
是天皇不出席不能用正殿,才移至宜陽殿左近陣座
但不能因為天皇不出席所以你也不出席,故議政官還是要上朝
其它需要到場的人也會被傳喚至陣座
→
10/14 11:10,
1年前
, 6F
10/14 11:10, 6F
推
10/14 11:38,
1年前
, 7F
10/14 11:38, 7F
人快死要先行離開內裏以免禁中染穢
狗可能不會說自己快死,所以沒死兆的就直接……
推
10/14 16:19,
1年前
, 8F
10/14 16:19, 8F
→
10/14 16:19,
1年前
, 9F
10/14 16:19, 9F
No. 8(2000年3月25日発行) – 京都大学総合博物館
https://www.museum.kyoto-u.ac.jp/news_letter/content0014/
https://www.museum.kyoto-u.ac.jp/wp/wp-content/uploads/museum/No08hyoshi.jpg
陣定復元想像図
議政官人數有限,隨時代有差異且不一定全員出席
上面文中推估藤原道長時代出席陣定的公卿10人
能參與議政的也只有參議以上
本來只有三位以上的大臣(公卿)能議政
後來從四位中選賢能者,讓這些人破格參加議政所以叫參議,之後被視為公卿
其他非議政官的官吏,只會在需要時被傳喚來列席
https://colbase.nich.go.jp/collection_items/tnm/A-9282
白馬節会図 | ColBase: 国立文化財機構所蔵品統合検索システム
畫中有節會時陣座的場景
其實陣座的地點在連接紫宸殿的軒廊
一段有屋頂、鋪了地板的穿廊,空間也沒很大
推
10/14 21:16,
1年前
, 10F
10/14 21:16, 10F
進行儀式、盛典時還是會召集人馬,這要跟朝議分開來看
https://i.imgur.com/qhb7Av1.jpg
上圖的白馬節會,順便舉行敍位
平安時代初期五位以上官人平日會率各自屬下在朝庭「朝座」處理政務
下雨會回各自的曹司辦公,其實就漸漸形式化
朝廷組織複雜化官人數量也變多,也不可能老是一大群人在朝庭日曬風吹
天皇也從大極殿移回内裏正殿處理政務
朝參也逐漸限定為某些特定官員,演變成議政官的朝議
畢竟朝議就類似現代的內閣會議,本來就不是大人數會議
如源頼朝求大將軍號事件
關白已經事前派出使者詢問過大臣們,也命諸大夫、史官們調查過先例
就算舉行朝議也只是大臣與參議們表達各自意見,先問過連臨時會都省了
推
10/15 07:35,
1年前
, 11F
10/15 07:35, 11F
這可能跟日本一堆大小年中行事儀式還有一堆毛的忌穢有很大關係
天皇出禁裏大不易,所以才演變成大部分的朝儀都移回禁裏
朝議也退縮成議政官合議再上奏定奪,甚至後來委政關白
推
10/15 15:27,
1年前
, 12F
10/15 15:27, 12F
→
10/15 15:27,
1年前
, 13F
10/15 15:27, 13F
→
10/15 15:28,
1年前
, 14F
10/15 15:28, 14F
→
10/15 15:30,
1年前
, 15F
10/15 15:30, 15F
→
10/15 15:31,
1年前
, 16F
10/15 15:31, 16F
→
10/15 15:33,
1年前
, 17F
10/15 15:33, 17F
→
10/15 15:34,
1年前
, 18F
10/15 15:34, 18F
倭五王與南朝的交流應該不深
日本要到600年起的遣隋使,及630年起的遣唐使才開始派人學習技術與制度
藤原京690年起,平城京710年,平安京的計劃已經是桓武天皇793年
照理來說應該應該還是受隋唐的影響,不太可能是直接模仿到南朝的制度
https://www.gensetsu.com/100417heijou/images/zu1.jpg
奈良時代後半の平城宮と東方官衙地区の調査区
https://kotobank.jp/image/dictionary/nipponica/media/81306024002382.jpg
朝堂院の形式の変遷
可見日本的朝堂院內一直設有稱為堂的殿舍夾著朝庭
怎麼演變的沒研究過也不熟
但朝堂院・大極殿在政務面上的功能的確很快衰退,主要只有儀式性用途
平安京一開始想要分離天皇起居與中央政廳的設計,很快就變泡影
※ 編輯: Oswyn (114.36.208.101 臺灣), 10/15/2023 16:50:29
推
10/16 02:28,
1年前
, 19F
10/16 02:28, 19F
→
10/16 02:28,
1年前
, 20F
10/16 02:28, 2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