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看書何用?

看板book作者 (Ethan)時間7年前 (2016/11/09 02:19), 7年前編輯推噓39(39015)
留言54則, 3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小弟剛來這版沒多久,我正好就是你所說的那種人。我並不能總是從書中 學到我期待的智慧,但我「之前」總是抱著想學習些東西的態度去看書的。 底下幾本書是非常推薦的。 彭孟堯的《基礎邏輯》 你可以將它視為一本「教科書」、「考試用書」。但你也可 以跟我一樣,將他視為訓練思考的書。倘若你想掌握Critical thinking 的精髓,那麼學點基礎邏輯是非常好的。 這本書在教什麼呢?你讀完這本書後,你會更明白如何系統地 判斷一篇文章寫得是否通順,比較能讀訊息量較豐富的文章, 而不是「同一句話」反覆說來說去的廢文。知識的累積是有 層次的,邏輯學得好,知識金字塔就比較穩固。認真學,不 難。沒耐心學,那就非常難。自己讀是可以的。 我的書評:http://www.ethanideas.url.tw/elementary-logic-peng/ 王文方的《形上學》 生活中有許多「詭辯」,開玩笑時倒是還好,但如果是認真的呢? 核四該不該廢除?同性戀婚姻可行嗎?諸如此類的爭議問題,如果 你不想只停留在「民意與直覺決定一切」的層次,而想進一步去 判斷這些抽象論點的真假。那麼形上學就能帶你進一步深入了解 這些論證。例如自由意志與上帝存在的問題、何謂真理之類的。 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集》 這本書來頭不小,已經被人們研究幾百年。但你可以抱著一種 欣賞的角度去看它。它像是一種「深刻又絕望的懺悔錄」。你 得知道它不是教科書,它是笛卡兒獨自寫下的內心反省錄。從 中你可以看見,一個人是如何「人性地」反省自己心中所有想法。 剛才提到的基礎邏輯、形上學等書籍,都是已經被人類整理好、 系統化的書,知識架構非常明確。但這本書就是將「知識誕生 的過程」清楚地放在你眼前供你逐一欣賞的書。當然,笛卡兒 可能不同意我這句話XD 無論如何,這是本可以大概讓你明白 一個人如何深刻反省自我的書。 梭羅的《湖濱散記》 內容非常多,沒辦法一一條列跟你說我對每段的想法。他在那個 時代,儘管有錢有房(朋友的)可以住,甚至有女人追求,但 他都拒絕,只想要自己一人按著自己的思想來過活。光是這點 就令我欽佩不已。台灣有個翻譯家,名為孟祥森,他就是以梭羅 的生活方式為榜樣來過活的。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我知道公 民不服從的思想是由他「發揚光大」的,所以我很好奇他是個什 麼樣的人物。在讀完之後,愛不釋手。完全符合我心中對經典 的定義(摘自《什麼是經典》 Charles-Augustin Sainte-Beuve, 1804 ~ 1869): 「真正的經典作者豐富了人類心靈,擴充了心靈的寶藏,令心靈 更往前邁進一步,發現了一些無可置疑的道德真理,或者在那似 乎已經被徹徹底底探測了解的人心中再度掌握住某些永恆的熱情; 他的思想、觀察、發現,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必然開闊寬廣、精 緻、通達、明斷而優美;他訴諸屬於全世界的個人獨特風格,對所 有的人類説話,那種風格不依賴新詞彙而自然清爽、歷久彌新、 與時並進。」 我已經沒有辦法說更多了,最後讓我摘錄一段,希望能讓你感同身受。 「有些人不停地在我們耳邊嘮叨,說什麼與古代的人、甚至與伊 莉莎白時代的人比較起來,現代人,尤其是美國人,相形之下, 簡直是些思想上的侏儒。但無論是與不是,這種話又有什麼意義? 活著的狗總比死了的獅更強。難道一個人因為屬於侏儒國族就該去 上吊,就不去做侏儒國的巨人?每個人應該管自己的事,發掘自己 的天賦才能,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 人為什麼都那樣拚命地急於成功,急於發展事業?如果一個人不與 他的同夥亦步亦趨,那可能是因為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那就讓他 隨著自己的音樂前進吧,不管那樂聲的遠近或節拍的緩急;不必附 和世人與世人雷同。他不必像蘋果樹或橡樹一樣,急於早熟。難道 他要把自己的春天變成夏天?在我們的天賦才能可以到達的程度還 沒到達以前,用任何空虛的現實加以替代,又有何用?我們不要再 空虛現實的海洋中擱淺。難道我們要艱辛地為自己豎立一道藍色的 玻璃天空,而在豎起以後,又必然仰望著高處的真天,忽視豎起的 假天?」 梭羅的《公民不服從》、《沒有原則的生活》 其中一篇是演講,讀起來都還好,沒有特別吸引我的地方。但我認 為,僅因為這是梭羅的思想,對我而言都是值得一讀的。 弗洛姆的《愛的藝術》 印象中,弗洛姆其實並不是在談愛的藝術,而是以「愛的藝術」之 名,來包裝他想藉此建立「愛的理論與實踐」的企圖。他將愛的理 論建立於「實然」之上,也就是,由於人已經超脫於大自然,無法 在回到「感受不到自由、被束縛」的動物界,於是人們產生了「 愛的能力、渴望」,企圖藉由一些行為來讓自己失去自由,與他人 結合,回到「大自然」之中以擁有安全感。這是它的「後設理論」。 接著,再由時間的演進,解釋文化演進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愛情觀。 「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及許多傳統性的文化中——人們多半不把 愛當作個人自發的、過後才可能導致婚姻的經驗。相反地,婚姻是 由習規所締結——或由雙方家庭,或由媒人,或者也可不用這兩種 媒介;這種婚姻的締結是以社會性的顧慮及約束為基礎,並且認為 婚姻一旦締結,愛情就可以自然發展。最近幾代,浪漫式的愛情觀 念,在西方世界中幾乎可說成了普遍性的東西。在美國,習俗性的 顧慮及約束雖然不是全然沒有,但人們極廣泛的都在尋求「浪漫式 的愛情」,把愛情當作是個人性的、過後才可能導致婚姻的經驗。 這種在愛情上的自由觀念,必然大大加強了愛之對象的重要性,而 使得愛的能力在相形之下被人忽略。」 接下來就是講現代文化對於各種情感的描述,以及相對應的「愛」 的意義。談到各種「扭曲的愛」,以及告訴我們如何去「愛」。 他談「如何去愛」的篇幅太大,在此簡單引用一句:「愛是主動活 動,而不是被動的傾向;它是「屹立於」,而不是「墜入」。以最 通常的說法,愛的主動性可以用這樣的陳述描繪出來:愛的首要意 義是給予,而非接受。」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這本我沒太多印象,對我幫助不大。我記得之所以沒幫助到我,是因 為我不太認同他的形上學,也就是那些無法實證的理論。雖然那些 理論成功的話,可以解釋更多現象,但我認為我們似乎有點濫用「 不安全感、自卑、恐懼」等詞彙,來形容「不舒服」的感覺了。 有時這些詞似乎能解釋到什麼,但仔細一想,又發現其實它什麼 也沒講陳瑞麟的《科學哲學:假設的推理》 這本書很有深度,我就不多解說了。對於科學理論有興趣的人,非常 歡迎讀一讀,但需要基礎邏輯以及一點高中物理化學知識。 李天命的《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這本是非常薄的一本工具書,讀完之後可以增強你辨識「晃點」你的 「話術」。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因為這本書目前不在我手邊,但裡 面的確有提到非常多容易讓人思緒混亂、不小心被他人以假亂真的手 法。適合已經有點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人來讀。 柏拉圖全集(I) 哈,這我就不多說了。這是非常真誠、懇切的一套書。我只讀完第一冊, 還有五冊。我最喜歡的應該是〈高爾吉亞篇〉吧,因為有切中我在思考的 問題。底下是我當年對這篇的簡單介紹,我認為這是值得所有人讀的書。 盧梭的懺悔錄比較隨性,這本就非常認真了。非常貼近我的心XD http://http://www.ethanideas.url.tw/gorgias/ 裡面談到很多非常「親民」的主題,像是 「作惡與受惡,你會選擇哪一個?」 「若你是作惡者,接受與逃避懲罰,哪個比較好?」 「人應該怎麼活?有限度還是永恆地學習哲學?」 「何謂天然的正義?」 「節制是弱者的美德嗎?」 「快樂的就是好的嗎?好的就是快樂的嗎?」 「人應當怎麼活?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 我忘記詳細內容了哈哈,但我印象中,都是談關於善惡、正義、好壞、 品性、人格等倫理議題的書。如果你對人生感到迷惘,這本書也許能給 你一點指引。 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當兵時,邊站哨邊想,我為什麼要教物理呢?人類有什麼義務學習嗎? 學習是什麼?教育是什麼?為什麼台灣在吵教育時,都沒有人願意坐下 來好好談談「教育是什麼」呢?大學存在的意義為何?高中與民主主義 的關係又為何?憲法與國家理念的關係為何?這又與教育有什麼關係? 科學能為人類帶來什麼?又應該用什麼判準來訂定課綱?太多諸如此類 的問題,都是當今社會人士所沒有耐心坐下來思考的問題。於是我在 當兵時也深入研讀這本。關於我剛提到的問題,自己心中略有想法,如 果你也對教育議題很頭痛,並且想從「根本」解決它,那麼這本書應該 可以讓你看到一點希望,儘管你回過神來會發現———你還是習慣絕望了XD 讓我稍微節錄一段吧。 「所謂「意志」,顯然含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對結果的先見之明 (foresight),另一個是對所預見的結果能堅決進行。以下再加以詳細分 析這兩個要素的意義。「固執」(obstinacy)雖是堅持不變,但它並不是 意志力的表現。「固執」可能只是動物的惰性及感覺遲鈍而已。這種人之 所以堅持做下去,只是因為他已經開始了,而不是因為他事先有個經過透 澈考慮的目標。事實上,固執的人往往不願意弄清楚自己預擬的目標究竟 是什麼(儘管他可能不覺得),因為他擔心在全盤清楚地了解結果之後, 會認為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做。他們這種固執的態度,在使用各種方法以 達成目標時所具有的堅持及努力上,雖然已明白地表現出來,但更嚴重的是 雖然已明白地表現出來,但更嚴重的是,他們固執地不願意去評判種種已 經產生的結果。一個真正有實行能力的人,應該會先去審慎度量事情的結 局,並盡可能充分了解行動可能產生的結果。至於「意志薄弱」(weak-willed) 或「自我放縱」(self-indulgent)的人,卻總是在自我欺騙,不真正了 解行動的結果。這種人只挑選出一些合意之處去做,而不論其後的情況如 何。當他們真正開始進行的時候,那些他們忽略掉的不良結果,便一一顯 露出來了。於是他們就心灰意冷,抱怨時運不濟,不能完成原先的好目標, 只好轉而他去,從事其他的活動。意志的堅強與軟弱,最主要的差異便是 在「理智」(intellectual)上的差異,全視其能否堅決、全盤地去事先 設想出種種的結果而定。」 --- 之前也讀過其他書,像是 Ruth Benedict的《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 之所以會讀這本,是因為我在讀倫理學時,意識到文化相對論的困難, 所以我很好奇,不同文化的道德觀究竟差異多大?在這本書裡,我見 識到了。簡單來說,它讓我的心靈更寬廣了。我對於許多常識道德的 看法變得更加寬鬆。這不是在說我變得更缺德、不符合常識道德,而 是我大概找到一個脈絡去理解「為什麼我們的道德會是如此這般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思考的方向而已,它並沒有給我完整的答案。但這 本書的確去除了我許多偏見。就像是胡適所說的, 「教育是給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鏡, 能明白觀察; 不是給人穿一件錦繡的衣服, 在人前誇耀。 未受教育的人, 是近視眼, 沒有明白的認識,遠大的視力; 受了教育, 就是近視眼戴了副近視鏡, 眼光變了, 可以看明清楚遠大。 學生與社會」 總而言之.... 這本書透過三個民族的文化介紹,並以客觀的角度分析比較,傳達給作 者文化相對論的概念。亦即不同文化之間的價值是不可比較的。要評論 一個人,則必須在他的文化中評論。此外,社會與個人也並非二元對立 的。人先適應社會,再發展主要的行為動機。也許有人在此社會是「反 常的人」,但在另一社會裡卻是「佼佼者、領袖人物」。相反地,還有 一種「反常人」是非常受他自身所處的社會所鼓勵的,但這種反常人將 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被後代子孫批評為「奇怪且反常的負面人物」。總 而言之,這本書讓我更能夠放下主觀成見,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不同的人 格特質。 還有很多書,都可以帶給人們許多反思,底下是我推薦的其他書。 一九八四、異鄉人、瘟疫、盧梭的懺悔錄、神話簡史(凱倫‧阿姆斯壯 (Karen Armstrong))、吳國盛的《科學的歷程》、桂起权的《科學思 想的源流》、金枝(Golden Bough)、.. 如何分辨這是一本好書呢?國外的分析寫作(analytical writing) 似乎就有提到這點。在選書、讀書或者寫書評時,不妨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 作者的觀點與寫作目的為何?通常作者的想法或目的可能不會明講, 但通常可在序言找到這些資訊。 2. 作者主要的論點為何?一樣,序言通常會交待清楚 3. 作者為他的論點提出哪些證據?這些證據是否有說服力為什麼呢? 4. 這本書與其他類似的書的相似與相異之處為何?這本書是獨一無二的嗎? 相較於其他本書,這本書有提到新東西嗎?什麼樣的讀者會喜歡這本書? 5. 作者是否為本書主題的權威? 6. 評價這本書的最佳判準為何?你覺得作者有多麼成功地達到他的寫作目的? 光是第五點,就可以讓我無視現在書店裡面90%以上的書了。任何一個主題, 任何一個問題,倘若你想要認真看待,而不只是走馬看花、呼應了事,那麼 你就不應該選一本非該領域專家所寫的書。如果台積電董事長寫心理學史, 我會直接把這本書丟垃圾桶。如果花旗銀行董事長寫「科學的歷程」,那我 也會把它丟垃圾桶。如果作者連自己是誰、專長是什麼,都不願意寫出來, 那我也不會去看它。除非有辦法寫出像對岸的《量子物理史話》那樣的書, 不過那可能是只有對岸才有的例外(不具名之作者,寫出深獲許多物理學家 好評的物理史書)。總而言之,一個人的高社經地位不蘊涵他專精任何領域。 在通過這關後,再慢慢由其他幾點一一篩檢,好書壞書,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XD 科學、哲學、藝術、歷史、宗教、社會學、人類學、..都是不容易嚴 謹認識、接觸的領域。然而,我們的文化、社會卻是由它們所研究的 內容一一建構起來的。對有些人來說,因為它們太過艱澀難懂而不太 有勇氣接觸或認識這些領域,在我看來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我認為 唯有認識建構起我們文化的這一切屹立不搖之事物,而不被虛無縹緲、 稍縱即逝的話題潮流所影響,才能夠增進我們的心智,使我們脫離偏 見的監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0.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8629158.A.382.html

11/09 03:10, , 1F
好認真,推一下
11/09 03:10, 1F

11/09 04:13, , 2F
推~ 喜歡原po的書單 不知大大能否推薦其他類別的書
11/09 04:13, 2F

11/09 04:13, , 3F
11/09 04:13, 3F
嗨,我都稱上面那些書為思想類的書。有思想還不夠,還得實踐它,並繳交心得 報告的書XD 有句話說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基於一些原因(下面會 提),我也推薦傳記類的書。上面這些書的想法,不管是哪一個,真的貫徹到底 都可能會是一場災難。例如,如果我們真的照著胡適這本《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的標題來生活,多數人的月薪要嘛扣個一兩萬,要嘛失業,因為找不到任何興趣。 雖然上述那些人或多或少實踐出它的思想,但這一切真的是書上看到的那樣嗎?而 且,在實踐時,總會遭遇許許多多困難吧。 那他們又是怎麼面對的呢?所以,我現在有看一兩本偉人傳記,例如傅斯年與張 學良的傳記。同一個時代,不同背景與際遇的兩個人,竟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人生。 從中也可以看見「人性」的一面。就像八點檔連續劇,不管多慘,都不可能演得跟 真的一樣。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悲劇絕對不像八點檔那樣,哭一哭、打個人,情緒就 平復了。從人物傳記中,你可以看見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雖然理性的 思想指引他的人生,但終究是感性的他來過他的人生。 因此,我推薦你讀傳記類的書籍。

11/09 04:16, , 4F
推,書單get :D
11/09 04:16, 4F

11/09 06:23, , 5F
推原PO觀點與書單
11/09 06:23, 5F

11/09 06:40, , 6F
感謝分享!也找你推薦的書來讀!
11/09 06:40, 6F

11/09 08:14, , 7F
讚 認真推
11/09 08:14, 7F

11/09 09:25, , 8F
推~~
11/09 09:25, 8F

11/09 09:31, , 9F
你期待的智慧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自己去創造!
11/09 09:31, 9F

11/09 12:18, , 10F
柏拉圖全集絕版了 哪裡找得到?
11/09 12:18, 10F
台北市圖或台大總圖應該都有哦

11/09 12:28, , 11F
好奇那你現在的想法呢? (還有可以偷問一下幾歲嗎?好厲害的感
11/09 12:28, 11F

11/09 12:28, , 12F
11/09 12:28, 12F
現在已經比較少看那些書了,雖然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讀它們。我都有把它們的 內容摘錄在備忘錄裡(http://imgur.com/a/UJdFI),我經常會重複看喜歡的段落。 而且,很多思想需要時間慢慢咀嚼。所謂的咀嚼,就是依著理想而過生活,再反過 來觀察自己的感受,檢討思想本身的行為。 我仍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我因為太過於理想而遇到不少鳥事。所以,我現在藉由 讀傳記,來讓我意識到我心中的完美人格,或者理想生活,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藉由讀這些傳記,再重新看同樣的事情,反省過去自己對這些事情的評價與建議。 這就是我現在做的事情。我教授說,她有跟我幾乎一樣的「讀書歷程」XD 她現在 讀了數十本傳記(因為她以前也是個理想主義者),然後找到了很不錯的生活平 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就是我所期待的智慧。

11/09 12:56, , 13F
很好的文章,必推
11/09 12:56, 13F

11/09 13:00, , 14F
不過要原po一開始就讀這些 應該會讀不下去 XD
11/09 13:00, 14F

11/09 13:50, , 15F
原原po擺明就是沒受什麼文化薰陶 你應該回答工具書教科書
11/09 13:50, 15F

11/09 13:50, , 16F
之類的吧!
11/09 13:50, 16F
(咦...剛在版上a了他的ID,發現他之前也發過類似的文章QQ 那看來我的回覆應該幫不上忙了,祝他好運) ※ 編輯: Philethan (140.112.250.76), 11/09/2016 14:15:24

11/09 19:12, , 17F
11/09 19:12, 17F

11/09 20:02, , 18F
11/09 20:02, 18F

11/09 20:05, , 19F
收藏一下 慢慢消化 感謝分享
11/09 20:05, 19F

11/09 20:37, , 20F
推 好書單 過些日子來看
11/09 20:37, 20F

11/09 21:29, , 21F
超級大推這篇
11/09 21:29, 21F

11/09 22:12, , 22F
很棒的文章
11/09 22:12, 22F

11/09 22:29, , 23F
這篇的書目很棒 :)
11/09 22:29, 23F

11/09 22:38, , 24F
單以原原po的狀況,我會以他的id來開始看他想問的主題
11/09 22:38, 24F

11/09 22:39, , 25F
victoryarmy,victory(勝利)、army(軍隊),題目為[讀書何用]
11/09 22:39, 25F

11/09 22:40, , 26F
id並不是隨機組合,而是有意義的單字組合,而且很有競爭性
11/09 22:40, 26F

11/09 22:40, , 27F
題目本身的意義,也是一樣的利益衡量取向
11/09 22:40, 27F

11/09 22:41, , 28F
所以他認為商周、天下,是他覺得好看的刊物
11/09 22:41, 28F

11/09 22:42, , 29F
這拿來對照他所表現的行為價值觀,是很契合的
11/09 22:42, 29F

11/09 22:42, , 30F
所以這篇所列的都是思考類型的書,他應該都會打哈欠
11/09 22:42, 30F

11/09 22:43, , 31F
以上推論所使用的思想基礎,剛好是阿德勒所說的「動機」
11/09 22:43, 31F

11/09 22:44, , 32F
這篇在阿德勒的部份認為好像有講等於沒講的自卑恐懼
11/09 22:44, 32F

11/09 22:45, , 33F
在阿德勒其它的書裡,提到人在這些情緒(自卑恐懼)下
11/09 22:45, 33F

11/09 22:46, , 34F
在現實的狀況,會約略產生怎樣的動機,再決定他們當下的行為
11/09 22:46, 34F

11/09 23:07, , 35F
推書單!!! 感謝原po分享~
11/09 23:07, 35F

11/10 00:13, , 36F
11/10 00:13, 36F

11/10 00:34, , 37F
再推wak大 分析好強
11/10 00:34, 37F

11/10 08:40, , 38F
謝謝分享!
11/10 08:40, 38F

11/10 10:48, , 39F
獲益良多,把書列完還簡單介紹內容類型跟用法,感謝推
11/10 10:48, 39F

11/10 11:01, , 40F
認真筆記
11/10 11:01, 40F

11/10 12:55, , 41F
推書單
11/10 12:55, 41F

11/10 18:29, , 42F
推推推,謝謝原po
11/10 18:29, 42F

11/10 21:55, , 43F
推原po!納入書單~~謝謝
11/10 21:55, 43F

11/11 09:31, , 44F
認真推
11/11 09:31, 44F

11/11 10:49, , 45F
獲益良多,感謝推
11/11 10:49, 45F

11/11 14:25, , 46F
11/11 14:25, 46F

11/13 18:25, , 47F
讓我獲益良多 謝謝
11/13 18:25, 47F

11/13 18:31, , 48F
推一個
11/13 18:31, 48F

11/14 15:29, , 49F
好多教育社會學的書
11/14 15:29, 49F

11/15 08:17, , 50F
推,納入書單,謝謝原po
11/15 08:17, 50F

11/15 10:10, , 51F
推推
11/15 10:10, 51F

11/23 12:41, , 52F
推分享
11/23 12:41, 52F

05/19 11:26, , 53F
複習一次,再推推
05/19 11:26, 53F

05/19 12:56, , 54F
跟著h大的腳步回來朝聖
05/19 12:56, 54F
文章代碼(AID): #1O8XScE2 (book)
文章代碼(AID): #1O8XScE2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