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柏林愛樂 數位音樂廳使用一年心得

看板clmusic作者 (我比法國更浪漫)時間5年前 (2018/08/12 02:41), 5年前編輯推噓28(28033)
留言61則, 2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今天看朋友fb轉貼了這篇我才知道p1有這個版,有人分享了這麼好的文章。因為很多地方 也深有同感,所以也來回應一下我的心得給大家分享。 長年身為柏林愛樂的忠實粉絲+訂票會員,除了每年聽12-20場現場音樂會之外,每三個月 都可以得到兩天免費的線上音樂廳禮卷,所以常常有機會比較現場的版本與上線後的版本 。看到那段戲稱為數位修音廳的時候真是深有同感。 我聽完音樂會後都會盡快寫心得放上網誌(https://ppology2.blogspot.com/),以免自己 忘記。有時候上線上音樂廳聽音樂時,對照自己的網誌都會覺得怎麼都不太一樣。在家欣 賞數位音樂廳雖然有環繞音效,但也不是特別高級的,所以一開始常常懷疑是不是因為自 己坐的位置的問題。不要相信人家說柏林愛樂廳的音響效果多好多好,不管你坐在哪裡聽 到的聲音都一樣這種鬼話。裡面兩千多個位置從區塊A-H+K加上左右大致上可以分成18個 大區,老實說除了AB,C前排與E前排真的差不多之外,其他每區的特性都不太一樣。 但是我近年的固定位置c區3排(其實是第一排)已經是很不錯的位置了,所以我真的不太相 信是位置的問題導致我的現場和線上體驗的差異。所以我相信柏林愛樂的數位音樂廳應該 真的修很大。畢竟耳朵稍微靈敏一點的樂迷大概每場都能發現大砲小砲恍神或是忘詞(?) 的地方加上現場的咳嗽聲(頻率通常是個演得鬆不鬆散除上音量的函數)。但是這些大砲小 砲恍神忘詞(?)加咳嗽在線上音樂廳都會自動消失,真的很神奇,有些現場明明沒有線條 感沒有張力沒有平衡沒有立體沒有在一起的地方全部都會自動變成要線條有線條要張力有 張力要平衡有平衡要立體聲就給你立體聲而且整整齊齊。修音師真的好神奇。但是他們有 六十根收音麥克風加上同一個曲目通常會演三場,讓他們變魔術的材料其實也不少。 至於近年柏林愛樂的水準有沒有下滑,拿拉圖和卡拉揚的錄音來比其實很不公平。卡拉揚 時代非常重視錄音室的錄音,所以樂手要花很多時間陪卡杯杯待在錄音室裡面。拉圖時代 則幾乎不會花時間在錄音上,所有的CD錄音多是現場錄音+修音。若是真的修不出來才會 全團在音樂會後花上幾個小時把那些修不好的段落重錄。譬如說拉圖布九那張CD就是一個 彩排+三場新版首演音樂會+事後一個早晨的產物。這樣的好處就是很省時間,可以讓一些 團員 發展他們的獨(賺)奏(錢)事業。看看帕胡德和麥爾。若是說有下滑也只能說柏林愛 樂常有公關考量必須請一些有的沒有的指揮家來指樂團,而這些音樂會以團員的程度都是 隨便帶過,音樂的品質當然也就是另一回事。至於那些指揮是誰誰和誰就不說了。然而這 種狀況幾乎可以說是頂級樂團的傳統,像是維也納愛樂也常這這樣。樂手對於自己不喜歡 的指揮是完全不屑一顧的。某樂手就曾經在演出後說過:「我也不知道今天晚上的指揮是 誰,反正我演了布魯克納的第八號。」 至於線上音樂廳的概念,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其實不是拉圖的發想,而是二小團員Stanley Dodds和大提琴的Olaf Maninger促成的。拉圖真正堅持並為柏林愛樂留下的其實是 education program。再來要補充的是,原本數位音樂廳是和Sony合作,但最近變成 Panasonic了,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 再來想說的就真的很個人針對樓主以及推文的評論了。 我自己是覺得王羽佳和Petrenko演的普羅高菲夫二號現場根本就是一場災難(詳見 https://ppology2.blogspot.com/2018/04/petrenko.html )。 拉圖有一個特點就是他非常喜歡處理articulation,這讓他的布魯克納聽起來不再只是平 板如廣大的原野,而看的見平原上的各種微地形的起伏,我只能說非常驚豔。尤其是第九 號第二樂章,原本小提琴一個平常是上下弓交替的地方,他把它改成全部連續上弓整,那 時樂團現場產生一種讓我畢生難忘那股氣勢。 (第九號心得在這 http://ppology.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9541.html) 然而我認為他這個特點讓他在其他的德奧曲目非常不討喜(至少對我而言),尤其是馬勒。 拉圖帶領柏林愛樂這幾年來最常演的就是布拉姆斯第二號(34次),再來是貝九(26次),再 來是史特文斯基的春之祭(21次),布拉姆斯第四號和貝多芬第三號同列第四名(19次),不 姆斯第一號和貝多芬第六號同列第五名(16次),同列第六名的是貝爾格Op.6的三首管弦 樂作品和貝七(15次),共享第七名的是德布西的海+布拉姆斯三號+貝四。大概是因為他實 在太常演貝多芬和布拉姆斯了,所以才會遭到最多的批評。雖然說柏林的樂評沒有維也納 那麼毒舌。對我來說,拉圖的德奧曲目除了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之外,他的貝多芬就像是 一種穿到不合身衣服的折磨,從第一次在台大愛樂社聽他貝多芬全套的錄音那時始就有這 種感覺(那時我還沒聽過柏林愛樂現場), 他對馬勒的詮釋對我來講每場都是災難。譬如 說大地之歌。 (拉圖指揮馬勒大地之歌的心得 http://ppology.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29.html) 這是我舊的網誌,有很多柏林愛樂放炮的紀錄(https://ppology.blogspot.com/)。八月 底新的樂季就要開始了,我還會陸續寫心得的。 ※ 引述《rainbowvine (虹蔓)》之銘言: : 去年參加牛耳粉專的抽獎幸運抽中了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Digital Concert Hall)的12 : 個月會員 : 現在也差不多快到期了,想說身為幸運兒也該寫點文字回饋一下大眾,順道也紀錄這一年 : 使用的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 相信很多版友都有使用/試用過了,但是還是概述一下。 : 王羽佳的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2 : Zimmerman & Rattle 的 Brahms Piano Concerto 1 : Kirill Petrenko 的 Mozart Symphony 35 以及 Tchaikovsky Symphony 6 : 這些應該都在串流平台上找不到(好啦偷偷推薦大家去水管聽Petrenko 悲愴),顯示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7.186.179.2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34012909.A.F1B.html

08/12 08:05, 5年前 , 1F
08/12 08:05, 1F

08/12 09:30, 5年前 , 2F
08/12 09:30, 2F

08/12 13:22, 5年前 , 3F
推!
08/12 13:22, 3F

08/12 14:35, 5年前 , 4F
既然在柏林應該多去聽聽歌劇阿 那麼多歌劇院
08/12 14:35, 4F
柏林能聽的東西太多啦,歌劇偶爾也是會去聽聽啦

08/12 15:14, 5年前 , 5F
非常謝謝您的分享!
08/12 15:14, 5F

08/12 15:20, 5年前 , 6F
本地不世出樂評蘇師傅也是說柏林愛樂只會演馬勤
08/12 15:20, 6F

08/12 18:50, 5年前 , 7F
馬勤是哪位
08/12 18:50, 7F

08/13 01:02, 5年前 , 8F
推學長!
08/13 01:02, 8F
感謝業界人士的推

08/13 07:57, 5年前 , 9F
謝謝樓主的用心回覆和指正><
08/13 07:57, 9F

08/13 07:57, 5年前 , 10F
小地方想說明一下,我喜歡的其實是王羽佳 & J酺vi 20
08/13 07:57, 10F
這我沒看過。不過王羽佳和Petrenko演普二那場是她首次與柏林愛樂合作, 因為是線上音樂廳所以我就自動補腦以為是今年的那場。

08/13 07:57, 5年前 , 11F
另外,我其實蠻喜歡拉圖的馬勒,但不是和柏林愛樂,
08/13 07:57, 11F

08/13 07:57, 5年前 , 12F
而是早期他和伯明罕市立的錄音。
08/13 07:57, 12F

08/13 07:57, 5年前 , 13F
另外偷偷看了一下樓主的網誌所以我也回應一下,Petre
08/13 07:57, 13F

08/13 07:57, 5年前 , 14F
nko 今年開季就要演貝七了,他在巴伐利亞歌劇院以及
08/13 07:57, 14F
對阿,我很期待。可惜那時我在琉森音樂節,要錯過了。 不過九月初的柏林音樂節總是會有好多場要聽,所以貝七這種容易受傷害的曲目 還是等一等好了

08/13 07:57, 5年前 , 15F
維也納愛樂也即將演出兩首布拉姆斯,相信這是他對德
08/13 07:57, 15F

08/13 07:57, 5年前 , 16F
奧核心曲目的勇敢宣戰,我非常期待~
08/13 07:57, 16F

08/13 07:58, 5年前 , 17F
*王羽佳&賈維2015年的普羅第二號
08/13 07:58, 17F
※ 編輯: ppo (78.51.131.227), 08/13/2018 13:21:41

08/13 14:40, 5年前 , 18F
BPO開季的曲目也是會整套搬去琉森演啊XD(雖然完售了)
08/13 14:40, 18F
我去的比較晚,琉森音樂節接完直接接柏林音樂節。 順便跟大家推一下九月初的柏林音樂節

08/13 19:17, 5年前 , 19F
08/13 19:17, 19F

08/13 22:21, 5年前 , 20F
馬勤XDDDDDDDDDD
08/13 22:21, 20F

08/13 22:39, 5年前 , 21F
這篇文章打碎了我一整個CD櫃裡對神級樂團的崇拜,有點想
08/13 22:39, 21F

08/13 22:39, 5年前 , 22F
哭啊
08/13 22:39, 22F
不要難過,就是因為有錄音的美好才讓我們期待並體驗現場的美好

08/14 00:51, 5年前 , 23F
聽過現場的就知道大部分的錄音是神話
08/14 00:51, 23F

08/14 01:38, 5年前 , 24F
08/14 01:38, 24F

08/14 09:54, 5年前 , 25F
那現場“錄影”的,是否真實度比較高呢 ?
08/14 09:54, 25F

08/14 20:08, 5年前 , 26F
錄影也有音軌不是嗎
08/14 20:08, 26F

08/14 20:08, 5年前 , 27F
王羽佳就是古典樂界的好萊塢爽片
08/14 20:08, 27F

08/15 20:42, 5年前 , 28F
拜託 以前是神級的樂團沒錯啊
08/15 20:42, 28F

08/16 11:58, 5年前 , 29F
版內不曉得有沒有以前聽過卡拉揚現場的老前輩Orz
08/16 11:58, 29F

08/17 10:40, 5年前 , 30F
大推分享
08/17 10:40, 30F

08/17 12:37, 5年前 , 31F
版上99%的人,對卡拉揚時代的柏林愛樂,也只能從經過
08/17 12:37, 31F

08/17 12:38, 5年前 , 32F
錄音工程調教後的成果,去評斷對柏林愛樂的印象,所以
08/17 12:38, 32F

08/17 12:39, 5年前 , 33F
拿「拉圖時代的柏林愛樂現場實況演出」跟「卡拉揚時代
08/17 12:39, 33F

08/17 12:40, 5年前 , 34F
柏林愛樂影音產品」立足點完全不一樣,根本就欠缺可比
08/17 12:40, 34F

08/17 12:40, 5年前 , 35F
較性
08/17 12:40, 35F

08/18 19:59, 5年前 , 36F
那有人可以比比阿巴多時代的嗎?
08/18 19:59, 36F

08/19 01:16, 5年前 , 37F
Rattle的education program 非常精彩
08/19 01:16, 37F

08/20 13:08, 5年前 , 38F
就跟你買到的CD也都是有調整過的一樣
08/20 13:08, 38F

08/20 15:54, 5年前 , 39F
連福特萬格勒的貝九都能用彩排剪剪修修偷天換日了好
08/20 15:54, 39F

08/20 15:54, 5年前 , 40F
像真的沒什麼能相信的錄音
08/20 15:54, 40F

08/21 03:51, 5年前 , 41F
那......磁帶出現以前的錄音呢?
08/21 03:51, 41F

08/21 04:13, 5年前 , 42F
以前打工過交響樂團錄音,所以對CD就看開了
08/21 04:13, 42F

08/21 04:13, 5年前 , 43F
不過也不用沮喪啊,也是另一批人在追求另一種美好
08/21 04:13, 43F

08/21 04:14, 5年前 , 44F
費盡心力呈現給消費者。
08/21 04:14, 44F

08/21 04:14, 5年前 , 45F
我個人覺得現場跟錄音始終差很多很多
08/21 04:14, 45F

08/21 04:15, 5年前 , 46F
我比較熟的是歌劇,不管歌者的錄音聽多熟
08/21 04:15, 46F

08/21 04:16, 5年前 , 47F
現場歌者的聲音差異很大,所以沒聽過現場我都不覺得
08/21 04:16, 47F

08/21 04:16, 5年前 , 48F
真的熟悉誰的聲音。還有(瘋狂的時候)同一個製作
08/21 04:16, 48F

08/21 04:17, 5年前 , 49F
會在met opera買不同位置,歌者的聲音依舊有差異
08/21 04:17, 49F

08/21 04:18, 5年前 , 50F
*會買不同位置
08/21 04:18, 50F
即便知道錄音是神話,我還是會去音樂廳聽音樂。因為一個樂團一整個晚上即使 只有10分鐘讓你感動的音樂,這個感動還是比聽整張完美的CD來的強烈。 這也讓我更期待下次再聽同一首曲目,也許我也有點改變,樂團也不會演奏的 完全一模一樣,但是總會發現其他令人感動的部分。 認知到這點之後,其實有時候我反而喜歡去聽二級的樂團。因為不會有 他們需要完美的期待,反而讓人更能享受他們在美好片段時帶給自己的感動。 柏林愛樂聽久了難免就會提心吊膽,是不是法國號又要必切,降E調豎笛是否 會太吵,木管會不會分家,大提琴會不會被蓋掉。 最後再補充一下,卡拉揚曾經對拉圖說過,他從福特萬格勒手中接過樂團的前五年 也沒有辦法掌控樂團。樂團只做他們想做的。卡拉揚的神話是因為他能讓樂團聽他的 而不是樂團很好的緣故。(當然樂團是很好啦) 所以像這種一流等級的樂團,好不好真的是看指揮。 ※ 編輯: ppo (77.15.207.162), 08/22/2018 02:15:39

08/22 02:16, 5年前 , 51F
多嘴又補了些雜七雜八的
08/22 02:16, 51F

08/22 11:37, 5年前 , 52F
村上春樹那本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也有提到樂團跟
08/22 11:37, 52F

08/22 11:37, 5年前 , 53F
指揮之間(小澤征爾自己的經驗)還蠻有趣,本來當八卦
08/22 11:37, 53F

08/22 11:38, 5年前 , 54F
看,沒想到音樂會的時候會開始自己小劇場這指揮跟樂團
08/22 11:38, 54F

08/22 11:39, 5年前 , 55F
是怎樣的關係又怎樣影響音樂。XDD
08/22 11:39, 55F

08/22 11:40, 5年前 , 56F
感動的部分很有感,我聽CD很少哭,現場常常像水龍頭
08/22 11:40, 56F

08/22 11:40, 5年前 , 57F
(感動點與淚點好低),同樣的演出不同天哭點也不同
08/22 11:40, 57F

08/22 13:36, 5年前 , 58F
推補充~聽現場還是會感受到更多
08/22 13:36, 58F

08/27 00:54, 5年前 , 59F
可以請教一下卡拉揚跟拉圖的那段話的出處在哪裡嗎?
08/27 00:54, 59F

08/27 00:54, 5年前 , 60F
想找一下詳細內容
08/27 00:54, 60F

09/04 04:22, 5年前 , 61F
是來自這期柏林愛樂128雜誌紀念拉圖離開的專訪
09/04 04:22, 61F
文章代碼(AID): #1RRotjyR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RRotjyR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