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如果你不是炎黃子孫

看板historia作者 (Sympathy for the Devil)時間12年前 (2012/01/19 01:03),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引述《kyoyagami (Sympathy for the Devil)》之銘言: : : 許多人將這種民族主義的論述歸罪於20世紀初期的中國學者, : : 認為他們將西方的民族主義套用到中國,以達成政治目的。就近期 : : 王明珂先生的一些研究看來,這種說法似乎太過高估憑空竄起的論 : : 述之力。 : 王明珂先生的論點,我個人理解的部分是,他主要是認為邊區 : 的外民族會主動向漢族認同靠攏,甚至表現得比漢族還要正統 : 而純粹。 : 然而,王氏的理論則忽略了,邊區在戰亂時期其實收納了不少 : 的流亡漢族,尤其是避難的漢族高門。這些向邊區移動的漢族 : 跟當地的外民族是互動的,因此他們的價值觀表現不會只是外 : 民族的認同轉化,也有很大成分其實是漢族生活區域的部分地 : 邊區化。另外的問題是王氏的理論主要起源於現代的羌族研究 : 成果,然後推而廣之,逐漸形成了一個解釋體系,但是這個解 : 釋體系究竟有多大的實証性則有待觀察。 稍微回想了一下上課內容,我想稍微替王明柯做點辯駁。王 並不是沒有注意到匈奴地區的認同問題,也並非說外民族會主動 向漢族靠攏,他的論點主要集中在「利益問題」。認同的偏向是 由利益決定的,而不是一定會偏向華夏。 王明柯認為華夏認同的擴張並非無窮盡,他個人認為華夏認 同有效的解釋區域大約就是漢王朝的疆域界線。在這以外的問題 他就不處理(也可以說無力處理)。所以其理論的問題在於,是否 可以解釋中北亞草原或其他異文化政權的認同問題,並且在這些 政權與中原政權的邊境上可以自圓其說。 : 越是古代就越是重視血緣、部族的鈕帶,在關注夏商周三代的 : 時期時宜就此有所認識。古人在進行我群辨識的時候,有一套 : 複合的區別方式,綜合了語言、血緣、神話、器物......等等 : 很多的文化條件,他們認同的基礎未必就是現代意義的民族, : 但是絕對區隔地更細膩。 : 大部分人受到安德森「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理論影響很深, : 不過該理論模型是否需要重新檢驗則較少見有關注。即使民族 : 純粹是想像的,也應該有一個作為基點的核心,亦即,民族想 : 像至少會有一個起點。核心的大小在檢驗安德森的觀點上是一 : 個可以操作的標尺。我個人認為,民族認同的過程可以比喻作 : 雪花,透過一個灰塵或冰核作為核心,然後逐漸衍生出類似的 : 結構體。想像共同體的模型自然認為這個核心的直徑很小,所 : 以才會有民族其實是「想像的」之評價。然而,衡諸史實,真 : 的是如此嗎?安德森基於17世紀以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民族 : 形成過程所得來的想像共同體理論,能否作出普世永時的詮釋 : 標準?實在不無疑問。 : 從南匈奴內徙入塞為漢朝守邊開始,到最終轉化為屠各匈奴的 : 過程,我們便難以看到那種「純粹的」王氏華夏邊緣論或安德 : 森想像共同體理論的景觀,詳細的過程應該是經歷了更精細的 : 變化。休屠部雖然是匈奴雜部,但早年確實役屬於匈奴,以此 : 淵源後來成功整合匈奴五部──務需注意的是無論是本生匈奴 : 還是屠各匈奴,他們的認同都不會是漢族。這點就跟華夏邊緣 : 論預期的結果不同,安德森所認為的民族乃是想像的歷程也同 : 樣站不住腳──這兩者的理論若放到更大更宏觀更長時段的歷 : 史實態來作檢驗的話,可能就都需要巨幅修正。 我想如果用細膩的材料來研究的話,王明柯預期的並不是偏 向華夏的結果,而是人們以利益做為選擇認同的標準。 : 如果想要把今日漢民族的南北體質差異,直接扯到上古黃、炎 : 時期本即非同族的現代看法,在進行史料的運用上,會碰到不 : 少阻礙。因為今日漢族體質的的南北差異並非上古時期便已產 : 生,漢人最早也該是漢朝才出現(部分學者所討論者乃是關中 : 秦人自西漢時開始出現漢化現象)。因此,過度地把不相干的 : 論點籠統地兜在一塊,選題時似乎更謹慎保守些會比較保險。 : 多參考些漢民族的發展史或人口遷徙史,以及稍微去了解一下 : 《世本》、《山海經》、《帝王世紀》這些古譜系書籍的內容 : 再展開更深入的研究,想必於論述上會更見說服力。 : 以上,淺見。 談到漢人是有點麻煩的問題,漢族的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什 麼時期我並不清楚。但是綜觀史記,華夏的自我概念倒是很清楚 ,相對的也介定了「他者」是誰。在華夏概念下的宗族追認,文 本上也有清楚的結構。例如皇帝祖先可以上溯炎黃,一些華夏化 不太深入的部族,祖先就會被分配給「黃帝的某個將領」,或是 與黃帝血緣較遠的幾世孫等等。由此看來,古人可能確實有區分 「很華夏」以及「不那麼華夏」的標準,但是那個標準是什麼, 還有待研究考察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86.102

01/19 01:09, , 1F
科大衛教授的說法是: 「漢人的觀念是源自明末的. 」
01/19 01:09, 1F

01/19 01:10, , 2F
而至少我們可以確定, 元朝時的「漢人」和現在絕對異義.
01/19 01:10, 2F

01/19 02:18, , 3F
我覺得你把很多不同層次的概念混同,造成議題的混淆。
01/19 02:18, 3F

01/19 02:31, , 4F
這樣是永遠討論不清楚的。
01/19 02:31, 4F
我倒不覺得有什麼概念上混淆的問題?至少Concept上我應該講得算很清楚了。 但問題確實有含混不清之處,因為這畢竟是網路討論而不是寫報告,寫論文。我個 人本來就不期待有什麼標準答案,只是想做一種智性上的訓練與交流而已。 ※ 編輯: kyoyagami 來自: 118.160.182.209 (01/19 10:44)

01/19 10:53, , 5F
王明珂老師? 敢問原PO是中興的?
01/19 10:53, 5F
文章代碼(AID): #1F5ljt6_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5ljt6_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