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日本人是百濟後裔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calebjael)時間12年前 (2012/06/15 22:44), 編輯推噓12(1208)
留言2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Lissle (Lissle)》之銘言: : 之前我回應了一篇日本人種起源心得,有板友質問國民政府是否曾主導 : 宣傳過過 "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子孫?" 希望我提證據。後來到圖書館查 : 了舊歷史課本,找到一點佐證,茲將我原本的波文及後來針對質疑所找 : 的資料列述於下: : 一、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子孫? : A: 很唬爛的國民政府謠言,或許這謠言起源很早,但歷經二戰前日本 : 的長期壓迫後,這種話很多人信。國民政府來台後有過一段時間的 : 反日(民國六十一年中日斷交後那幾年極端反日),操控教育、 主 : 導傳播媒體,蠻多人都以為徐福帶著數千童男童女渡海到日本建國 : ,成了日本人祖先,故證出日本人是中國人子孫。除政府外,部份 : 原本對歷史認識不清的國人,也曾傳播過這謠言。約二十年前有個 : 張菲跟邰智源主持的綜藝節目(邰飾演的媽媽節目一開始喊:幸福 : 嗎?現場觀眾回答:很美滿!),張菲就曾在節目上講過這謠言。 : 除了常見傳媒,我也聽過幾個老一輩的人講過同樣的話。 : 其實古代中國人、朝鮮半島人只是日本歷史上的渡來人,除將東亞 : 大陸較先進文明、技術傳進日本列島,本身也成為日本人血緣的一 : 部分,但如要說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子孫就真的很自high,跟現代一 : 些韓國人有的比。 : P.S 查了民國七十五年的國中歷史課本、歷史課教師手冊, : 確定那年的課本寫:「相傳秦始皇曾派徐福帶著童男童 : 女數千人出海訪求仙藥,結果他們一去不返,卻在海外 : 的日本定居下來。」 : 教師手冊寫的差不多,但最後幾句是:「他們找到這片 : 海外淨土,定居下來,繁衍成倭族。」(照片: : 課本 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585/68175393.jpg/ : 手冊 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837/26424426.jpg/ ) : 原本以為歷史課本跟教師手冊(教學指南)是大學教授 : 寫的,應該不太敢睜眼說瞎話,結果還真的有。 但民 : 國七十五年寫的還算委婉,一開始先寫「相傳......」 : ,等於暗示讀者書上寫的是傳說,如有錯,寫書的人也 : 只是轉述。 : "日本人是中國人子孫"這謠言古代就有,但要較廣泛的 : 流傳於民間是透過早年政府的教育、傳媒宣傳。現在的 : 學校教育、傳媒報導不太可能再有這現象,但還是有國 : 人這麼誤以為。 : 我比較好奇的是民國六十一年中日斷交後那段反日年代 : 的歷史課本怎麼寫,但我住的地方只找得到民國七十五 : 年的,要找到六十幾年的恐怕只能到國立編譯館、國家 : 圖書館找。 如有板友還有那時候的課本,方便的話煩 : 請拍照放到網路上分享一下。 清末之前﹐中國人對日本人的起源是沒興趣的﹐因為當時普遍看不起外國人﹐ 能夠被認為是"黃帝子孫某某系"都是些不得不承認強大的北、西民族才有的資格﹐ 東、南民族因為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一向都很小﹐常被認為是三苗九黎東夷的後裔。 有可信証據的﹐第一個提出日本人是中國後裔的﹐是清末黃遵憲﹐ (黃1876年中舉﹐1877年任清國駐日使館一等書記官在日本五年﹐ 1887年出版《日本國志》) 但他也不過是認為日本的制度文化與中國秦漢唐接近﹐ 故而認為日本人與中國人有關系﹐但他也知道徐福的年代跟日本史書對不上﹐ 因此他隻是說﹐有可能日本天皇是徐福的後裔。 後來抗戰時代﹐中國的排日風潮很重﹐一直到現在的大陸﹐都比較敵視日本﹐ 故而比較拒絕承認日本與中國有關系﹐夸大日本與中國文化的不同。 主要有認為日本隻是拿儒家的外衣﹐沒有儒家本質的仁義﹐是群衣冠禽獸﹐ 也有認為日本所獲得的中國文化﹐是經由初唐日本和尚過濾轉換才在日本推廣﹐ 故而其本質反而比中國化了的漢傳佛教跟接近原始印度佛教﹐儒學本質不多。 也有認為在轉換過程中﹐滲透了大量的日本民間崇拜和原始神道教的內容等等。 這種對日本的敵視和否認﹐佔據了從抗戰前到現在的大陸對日主流觀念。 也因此常看不起日本的歷史。(比如﹐常見的觀念認為日本戰國就是一群鄉民械鬥﹐ 不夠格稱為戰爭藝術﹐認為所謂日本名將都是吹噓出來的流氓﹐ 什麼神武天皇這些都是些倭奴首領等等。) 而在港台﹐則由於二戰後一開始中日關系比較親善﹐故而排斥日本的觀念一直比大陸少﹐ 反而是比較想溶中日為同一體系﹐但以中國凌駕日本之上﹐ 故而即使是後來的反日階段﹐也隻是更加強調日本為中國的兒子孫子﹐ 而不是跟大陸的反日一樣﹐將日本視為不同戴天的敵人世仇。 1950年﹐衛挺生教授在香港出版《徐福入日本建國考》﹐是有據可查的戰後第一個 試圖將日本納入中國體系的學者。但他的學說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多少響應。 1972年﹐台日斷交﹐台灣為貶低日本﹐就把原先不是很流行的衛挺生觀點進行宣傳﹐ 1973年﹐此前已經多次提倡徐福即日本神武天皇的台灣教授彭雙鬆出版了 《徐福即神武天皇》一書﹐並得到宣傳和推廣﹐使得至今中文界中認為徐福是 日本人祖先的書籍、論述﹐幾乎都能溯源到彭雙鬆這一個源頭。 而影響更為重大的是汪公紀的《日本史話》(汪公紀祖父汪鳳藻1892年任清國駐日大使﹐ 是清末知名外交官。)汪公紀曾留學日本﹐在中華民國政府中任過多個職位﹐ (包括新聞局局長、駐外大使等)﹐從其祖父算起﹐祖、父、己三代都曾出使日本。 故而其影響力非常大。汪公紀在台灣《中外雜志》連載了一系列日本的歷史﹐ 後來結集出版為《日本史話》一書﹐此書在港台與當時的海外華人中影響極大﹐ 號稱是影響不亞《菊與刀》。 而到了最近這20年﹐這種認為日本是起源於中國的風潮﹐逐漸在台灣沉靜下來﹐ 反而是《日本史話》一書﹐在進入大陸之後得到不小的傳播﹐ (因為大陸有一種認為港台的觀點才是"歷史真相"的風潮)﹐最近幾年在大陸多次出版﹐ 網路上也有各種電子書傳播﹐有癒演癒烈之勢。考慮到兩岸文化的互相影響﹐ 或許再過幾年﹐這種觀點又會從大陸重新出口轉進口到台灣也不無可能。 不過大陸畢竟仇視日本的風氣比較重﹐故而《日本史話》一書中認為徐福就是神武天皇 的觀念目前仍然並不是很流行﹐倒是那些認為日本古代皇室常是亂倫、近親結婚、 淫風流行﹐並一直影響至今天社會的觀念﹐卻很流行了。XD 但不管怎樣﹐彭雙鬆、汪公紀的著作都影響了許多台灣老一輩的人﹐ 包括那時代的編寫教科書的人以及教師。 要說是國民政府有意去主導﹐我認為証據不足﹐ 但無疑當時的國民政府是有意縱容使得這種觀念在社會上傳播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28.134

06/15 22:53, , 1F
徐福傳說沒有這麼晚 最遲到五代就已經有這種說法
06/15 22:53, 1F

06/15 22:55, , 2F
根據多啦A夢大長篇, 日本人明顯就是中國人的子孫...
06/15 22:55, 2F

06/15 23:27, , 3F
汪公紀那本我在圖書館看第一集前幾頁就放回去了...
06/15 23:27, 3F

06/15 23:28, , 4F
那時年紀輕輕受不了這麼有意義型態的歷史毒物
06/15 23:28, 4F

06/15 23:44, , 5F
樓上真有自我意識 通常青少年時期很容易受到偏激意識
06/15 23:44, 5F

06/15 23:45, , 6F
型態的影響耶@@"
06/15 23:45, 6F

06/16 00:39, , 7F
同樓上 我高中時也是柏楊和李敖的愛好者 @@"
06/16 00:39, 7F

06/16 00:42, , 8F
我也是年輕時比較容易被騙
06/16 00:42, 8F

06/16 01:37, , 9F
給C兄,根據日本的"墨攻"這部漫畫,日本人是劉德華子孫
06/16 01:37, 9F

06/16 16:28, , 10F
汪公紀的日本史話我翻閱過,通篇痛罵日本,自論徐福就是神
06/16 16:28, 10F

06/16 16:29, , 11F
武天皇,是大和王朝開國始祖。不過平心而論,汪的文筆算不
06/16 16:29, 11F

06/16 16:31, , 12F
錯,扣掉謾罵的意識形態部份,讀他的書還蠻有趣的
06/16 16:31, 12F

06/16 16:56, , 13F
根據忘了作者的小說,東方人都是某星球外星人的後代
06/16 16:56, 13F

06/16 17:02, , 14F
汪的最大問題不在文筆或立場 而是歷史事實很多都是錯的
06/16 17:02, 14F

06/16 19:06, , 15F
那本書丟到戰國版大概會被吐得體無完膚
06/16 19:06, 15F

06/16 22:35, , 16F
汪的書連參考價值都沒有…通篇情緒性用詞…還不如找李
06/16 22:35, 16F

06/16 22:37, , 17F
永熾的書來看,不過他似乎只有做日本近代史的樣子
06/16 22:37, 17F

06/16 23:51, , 18F
『港台觀點才是歷史真相』這句跟戰史版最近流行的文章似乎
06/16 23:51, 18F

06/16 23:52, , 19F
有相關的起源:P
06/16 23:52, 19F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23.187 (06/18 19:51)

06/20 00:02, , 20F
汪公紀那本騙騙高中生還可以..我就被騙了.=_=
06/20 00:02, 20F
文章代碼(AID): #1FsqeoUJ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sqeoUJ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