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以歷史必然性看近現代中國的衰弱

看板historia作者 (cht1234)時間10年前 (2014/01/03 00:02),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6 (看更多)
※ 引述《zebra101 (斑馬)》之銘言: : 歷史的走向都是多種因素交織而成的。 : 中國近代的衰弱在我看來最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科學。 為什麼清朝後中國會輸給西方, 巴拉巴拉,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大到要寫個幾百萬字的書才能講解完 有人說因為科學因為文化因為思想 巴拉巴拉, 很明顯的, 這些講法都太片面太武斷 西方把近代科學的第一棒起頭人歸納給 哥白尼 他寫的"天體運行論"開創了新思想, 並且影響 克普勒, 克普勒又影響了 牛頓 才能在只有望眼鏡發明時就有微積分和萬有引力, 改變的物理界數學界 從此以後西方科學生生不息......省略以下數百萬字 聽起來很美好, 但也不是百分百正確 哥白尼和克普勒當初是為了占星學才會去追求更準確的天文曆法 至少在他們的想法, 他們那時不知到甚麼是科學.... 克普勒的占星學是謀生的工具, 哥白尼是因為有著教會終身職才能無所事事看天文 不過注意到很特別的一點, 他們那時候可以自費或是受人贊助來印書出版 印出一版銷量少, 有數學公式有文字有圖形的書...拼音字母的印刷門檻比中文低太多了 這在中國比較不可能, 官方印刷只會印那種東西, 民間印刷印印考古題跟小說 拼音字比較容易帶動知識的傳播.... 所以就執行面來說, 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一點點可信度 但是我們都知道, 漢字消失, 中國必亡...... 但是一切怪清朝就是正確答案嗎??? 好像也不是 我很推薦英國影集"yes prime minster"中的一段, 我有放連結在網路上 好的政府不在乎善惡對錯, 只在乎穩定政權不要有變動!!!! http://sync.hamicloud.net/_oops/cht1234/49k 就算我們能夠帶著, 蒸汽機, 微積分幾何學, 銀行, 來福槍線膛槍的科技回到乾隆年 "只要一開始付一比錢建好工廠, 從此可以用少量的人生產大量的的貨物" 旁邊守舊大臣就問那你生產那麼多東西是要賣到哪裡去!!! "只要有銀行用信用印鈔票, 有借貸體系就可以 不增稅而國用足" 啥?? 宋朝元朝就是這樣玩到爛掉, 沒有貴金屬本位, 百年內必出問題 "有線膛槍, 農業民族就可以打敗騎兵, 只要花錢就可以有軍隊就可以....." 講到這裡, 搞不好就被抓去砍頭了!!!! 上面幾項科技每項發明時造成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搞不好會死個幾千萬人才能解決 那時候不用洋人入侵, 清朝就滅亡了, 清朝一滅亡, 又要死好幾千萬人 像英國那樣, 一次世界大戰前西歐百年沒大戰就在那沾沾自喜, 自己的國民卻民不聊生 清政府好像也沒有那麼的自私!!!! 而且搞不好晚個幾百年中國某位天文官也許也會發現 克普勒XX定律 所以 中國太大, 而且有一個過渡成熟的政治體制, 讓改革和變化不容易發生 => 黃仁宇說的 中國貴族太早被剷平, 而且百姓從政可以靠科舉或是從軍 大將軍或是宰相也是從民間取材, 不需報發革命或是用激進手段, 民主思想不容易出現 => 錢穆 李開元 說的 或是 漢字不滅, 中國必亡....... 總知原因很多, 但是歸類給甚麼沒有科學沒有思想, 沒有文化, 滿州政府無能自私 中國人民族性有奴性, 這些等等等..... 則一定是錯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8.228.237

01/03 00:08, , 1F
你的想法跟我類似 請看下文
01/03 00:08, 1F

01/03 09:10, , 2F
武斷一點比較有人買單 喝喝
01/03 09:10, 2F

01/03 09:24, , 3F
武斷才能製造對立 炒作話題 而且顯得自己很厲害 一切盡在吾
01/03 09:24, 3F

01/03 09:24, , 4F
掌握中 科科
01/03 09:24, 4F

01/03 09:25, , 5F
(自我感覺超良好 又經不起一點真的考驗 至於嘴砲 誰都可以說
01/03 09:25, 5F

01/03 09:26, , 6F
得一副我才是對的 反正怎樣都會有人買單 然後人一多 就有更
01/03 09:26, 6F

01/03 09:26, , 7F
多人不問內容擠上去)
01/03 09:26, 7F

01/05 12:26, , 8F
錯字有點多
01/05 12:26, 8F

01/05 23:54, , 9F
01/05 23:54, 9F
文章代碼(AID): #1InOsclH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InOscl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