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戰國七雄的姓?氏?

看板historia作者 (觀海聽濤)時間4年前 (2019/11/24 22:14), 編輯推噓19(19028)
留言47則, 1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推 duriamon: 就我之前推文有提到,秦穆公過世時被左傳記載稱呼為秦伯11/13 15:17 → duriamon: 任好,以及秦惠文王稱王前叫秦伯駟。所以嬴政被稱做趙政 11/13 15:17 → duriamon: 不太可能是因為秦國和趙國都是贏姓趙氏,而是有什麼原因11/13 15:17 → duriamon: 而被亂改氏。11/13 15:17 → duriamon: 一種可能是嬴政真的在出生時就因為某種原因被迫改氏叫做11/13 15:20 → duriamon: 趙政,另一種就是你提到的這是六國移民跟漢初造成的錯誤11/13 15:20 → duriamon: 。至少春秋時期的左傳對秦國國君的氏沒有犯這種低級錯誤 11/13 15:20 → duriamon: 。11/13 15:20 稱呼和姓名不能混為一談。和秦伯駟對應的稱呼是秦王政,與姓氏無涉。 趙政這個稱呼與趙高一樣,是氏+名 秦王政這個稱呼與趙王遷一樣是爵位+名 不同場合被稱以不同稱呼 秦國確實是趙氏 趙高就是秦國公族遠支,所謂的“諸趙疏屬” 古人的習慣 自稱“名”,不加任何其他東西 他人才根據自身相對身份使用各種稱呼來稱呼他 比如一個衛國嬰兒被起名叫“鞅”,他終身自稱“鞅” 因為他是國君的兒子的兒子,被稱為“公孫鞅” 後來,他到了秦國,因為是衛國來的,被稱為“衛鞅” 在秦國做了左更,被稱為左更鞅 陞官了,做了大良造,被稱為大良造鞅 立了大功,國君封他為商君,被稱為商君鞅,後世省稱商鞅 如果他住在富人區北郭,會被稱為北郭鞅 住棚戶區南門,被稱為南門鞅 就起源而言 稱呼,只是為了明確區分不同的人而已 同名的人 依據出身、居址、職業等冠以不同前綴 這個前綴就是氏 若干個叫“鞅”的人 被分別叫做公孫鞅、外地鞅、餵豬鞅、裁縫鞅、鐵匠鞅、街友鞅、帝寶鞅 時間久了,鞅字的前綴自然就有了別貴賤的作用 因為三代時期,是世官世祿制度 太史死了,太史的兒子繼任太史 周公死了,周公的兒子繼任周公 晉侯死了,晉侯的兒子繼任晉侯 部分由官職轉成的姓氏就是這麼來的 三代時期人的觀念 名是人的本體,是完整體 其他各種前綴只相當于一件衣服,一個帽子 並非必須 這個習慣到漢朝以後在民間基本消失了 漢以後的人覺得“姓+名”、“姓+字”才是完整體 三代習慣的最後孑遺在文書中 1,大臣給皇帝的奏章只書名不書姓 陳情表(臣密言)出師表(臣亮言) 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北宋 因為重臣重名,加姓为别,成為通例 到明朝,部分恢復舊制,書名不書姓 清朝基本連名帶姓 2,祭文、誓詞、宣言、碑銘等自稱名,不冠姓,甚至雙名只稱其中一個字(因為雙名非古制)。 毛澤東祭黃帝陵文(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 民國時期各種軍閥通電(族繁不及備載) 今天的人習慣“姓名” 所以才有想弄懂“嬴政”、“姬旦”是對是錯的問題 放在當時古人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你問他叫什麼 他告訴你他叫政,他叫旦 你問旁人他叫什麼 旁人回答他叫王孫政、王子政、秦政、趙政、公子政、秦王政、秦王、王、皇帝,他叫公子旦、叔旦、周旦、周公、王 如此而已 他沒有“姓+名”、“氏+名”的習慣 所謂的公子政、趙政、周公旦都是稱呼 就和今天的張局長、強哥、劉工、趙教授、董事長一樣是稱呼 強行按今人的習慣給古人造姓名和強行按歐洲人的慣例把周杰倫翻譯成杰倫周一樣別扭 可以休矣 你看日本人都清醒了 姓名英譯要按自己本身的習慣先姓後名了 → LaiTW: 伯可能是伯仲叔季的關係 11/13 16:21 推 duriamon: 應該沒錯,秦穆公的姓名是贏任好,而秦惠文王的姓名是贏11/13 16:29 → duriamon: 駟,他們倆的氏都是秦。11/13 16:29 推 eupti: 秦伯的「伯」應該是公侯伯子男的伯,是爵位名稱吧 11/13 16:40 推 uly1113: 如果有「氏」,就應該優先稱氏,稱呼秦穆公、秦惠文王為 11/13 17:02 → uly1113: 嬴任好、嬴駟,雖然不能說錯,但不太精確,應該稱呼為秦 11/13 17:02 → uly1113: 任好、秦駟。就像不會稱呼姬鞅,都是直接講衛鞅、商鞅。 11/13 17:02 → uly1113: 話說商鞅有三個氏,公孫、衛、商。這在先秦時期,可能也 11/13 17:03 → uly1113: 很常見。 11/13 17:04 → LaiTW: 嗯,是我錯了,秦伯的伯是爵位 11/13 17:23 推 moonlike: 推11/13 19:23 推 dragonclwd: 《左傳‧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11/13 19:47 → dragonclwd: 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所以推文的「伯 11/13 19:47 → dragonclwd: 」應該不是指爵位而是指霸,畢竟秦穆公的「公」本身就11/13 19:49 → dragonclwd: 是爵位了11/13 19:49 → IBIZA: 春秋之前的文獻跟金文資料,顯示周早期有五爵無定稱的情況11/13 20:06 → IBIZA: 秦的正式爵位是伯,但封國內,慣例死後都稱公 11/13 20:14 推 YoursEver: 各封國間以國君爵位互稱; 封國內,尊稱國君為公. 11/13 21:12 就出土器物銘文來看,不僅各封國內部都稱公,連一些封國內的大夫也稱公稱伯。反而是稱子稱男的極少 → IBIZA: 也不全然是這樣, 目前只能確定五爵無定稱 11/13 23:33 推 zeumax: 公是一種爵位,也是一種敬稱,我的理解是爵位是天子以敬稱11/14 01:35 → zeumax: 去加冠於封君來表其地位,故在封國內君主都得臣民敬稱為公 11/14 01:35 → zeumax: 也是正常合理的 公侯伯子男,有人比較西方的公侯伯子男爵本義,認為二者相同,對譯歪打正著 就古籍來說 公、伯、子都被用作對尊長的稱呼 公用來稱父(乃公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稱夫(公無渡河),尊長、重臣比附之 伯用來稱兄,情哥哥比附之(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子用來稱子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老師(子曰)、尊長(吾子)重臣(子大夫)比附之 男,兒子,也只見近古時代兒子在書信中用來自稱 侯,不見用於稱呼 可能爵位的公侯伯子男是從氏族內部稱呼化用而來 比如父兄常擔任大事,作指揮,子男供役使 只是無處安放“侯” 侯(矦)是哨兵,斥堠 也許是父親、長兄任大事, 家裡半大的哥哥做哨兵,主偵伺 年紀小的弟弟妹妹供使喚吧(假設“季”=“子”,可惜《陟岵》予子、予季、予弟並列,顯見這假設不成立) 古籍裡,侯伯並稱(于姬姓我為侯伯),子男並稱(子男之田五十里) 也就是大哥二哥都是哥,都是大 弟弟妹妹都是小 解釋不通,只是一種猜想 抛磚引玉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87.118.126 (中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74604851.A.A84.html

11/24 22:30, 4年前 , 1F
所以東西方早期稱呼是差不多的 比如說是XX地的亞歷山大
11/24 22:30, 1F

11/24 22:31, 4年前 , 2F
就類似衛鞅 商鞅的稱呼
11/24 22:31, 2F

11/24 22:40, 4年前 , 3F
推一個
11/24 22:40, 3F

11/24 22:42, 4年前 , 4F
諸侯國內稱公 就像宋朝軍官常尊稱太尉 拍馬屁自古皆然
11/24 22:42, 4F

11/24 23:12, 4年前 , 5F
贏政的祖先到秦惠文王就稱王了,他的兒子秦昭襄王直接把
11/24 23:12, 5F

11/24 23:13, 4年前 , 6F
東周滅了還把九鼎給搶回家,後代的嬴政的氏還是趙,這不
11/24 23:13, 6F

11/24 23:13, 4年前 , 7F
是很奇怪嗎?
11/24 23:13, 7F

11/24 23:15, 4年前 , 8F
解說好清楚 @@
11/24 23:15, 8F

11/24 23:24, 4年前 , 9F
嬴政的曾祖父早就不把周天子放眼裡了,滅東周還把周天子
11/24 23:24, 9F

11/24 23:24, 4年前 , 10F
被貶成周公。我反到覺得趙政是六國對他貶稱的意義比較大
11/24 23:24, 10F

11/24 23:24, 4年前 , 11F
11/24 23:24, 11F

11/24 23:30, 4年前 , 12F
中國人自稱本來就是稱名, 自稱連名帶姓不是很奇怪嗎?
11/24 23:30, 12F

11/24 23:45, 4年前 , 13F
楚國就一直是熊氏啊 起源於祖先鬻熊 子孫以其字為氏
11/24 23:45, 13F

11/24 23:45, 4年前 , 14F
並沒有公室非得以國號為氏的規矩
11/24 23:45, 14F

11/25 00:01, 4年前 , 15F
我覺得要確認秦王歷任的氏為何可能還是要參考出土的秦簡
11/25 00:01, 15F

11/25 00:01, 4年前 , 16F
,才比較好判斷。
11/25 00:01, 16F

11/25 00:08, 4年前 , 17F
目前看起來用贏姓趙氏的史料,都並非當時年代,而是出自
11/25 00:08, 17F

11/25 00:08, 4年前 , 18F
漢朝。
11/25 00:08, 18F

11/25 00:12, 4年前 , 19F
說贏姓趙氏的只有漢朝司馬遷的史記,左傳根本沒有這樣記
11/25 00:12, 19F

11/25 00:12, 4年前 , 20F
載。
11/25 00:12, 20F

11/25 06:30, 4年前 , 21F
好清楚的說明
11/25 06:30, 21F

11/25 08:21, 4年前 , 22F
感謝本文系列的作者與推文,讓我(好像)解惑了!
11/25 08:21, 22F

11/25 08:23, 4年前 , 23F
東門彭于晏的東門沒有意義只是區別,大家以後叫我彭于晏
11/25 08:23, 23F

11/25 08:23, 4年前 , 24F
11/25 08:23, 24F

11/25 09:07, 4年前 , 25F
11/25 09:07, 25F

11/25 11:48, 4年前 , 26F
11/25 11:48, 26F

11/25 12:35, 4年前 , 27F
11/25 12:35, 27F

11/25 12:57, 4年前 , 28F
推!
11/25 12:57, 28F

11/25 15:14, 4年前 , 29F
這篇解釋的很清楚。司馬遷作史記,採訪的人多是先秦
11/25 15:14, 29F

11/25 15:15, 4年前 , 30F
時代的人,這時候姓氏已經不分,對古早的稱呼也是不一
11/25 15:15, 30F

11/25 15:17, 4年前 , 31F
致。武王發的大哥伯邑考也是瞭解先秦姓氏稱呼的佳例。
11/25 15:17, 31F

11/25 15:21, 4年前 , 32F
伯邑考被他爸文王昌獻給商王當肉羹吃了,跟易牙獻子可
11/25 15:21, 32F

11/25 15:22, 4年前 , 33F
能是當時殺首子的習俗,這有很多論文探討。至於流通的
11/25 15:22, 33F

11/25 15:24, 4年前 , 34F
事蹟則多半是後人附會的故事。
11/25 15:24, 34F

11/25 15:28, 4年前 , 35F
先秦的姓只用於分別母系血緣,這不會有異議,不像男性
11/25 15:28, 35F

11/25 15:30, 4年前 , 36F
的氏會因為封土、任官等等原因幾代後分家改變。在台灣
11/25 15:30, 36F

11/25 15:31, 4年前 , 37F
老一輩還有同姓不婚的講法,這是先秦的風俗,幾千年後
11/25 15:31, 37F

11/25 15:32, 4年前 , 38F
早就不適用,只是沒多少人去探究背後原因,被拿來婚嫁
11/25 15:32, 38F

11/25 15:33, 4年前 , 39F
時拿捏不聽話的兒女用。
11/25 15:33, 39F

11/25 15:37, 4年前 , 40F
燭之武、介之推這種古早稱呼用法如今還有,像是三重
11/25 15:37, 40F

11/25 15:38, 4年前 , 41F
劉德華、新莊金城武就是。
11/25 15:38, 41F

11/25 17:33, 4年前 , 42F
北大最近的漢簡大約是漢武帝時代,上面稱呼始皇帝也是
11/25 17:33, 42F

11/25 17:34, 4年前 , 43F
趙正(政),一堆先秦漢初的文物都是如此,不知道為何
11/25 17:34, 43F

11/25 17:35, 4年前 , 44F
時人必要堅持古人寫錯了。
11/25 17:35, 44F

11/25 21:38, 4年前 , 45F
推這篇
11/25 21:38, 45F

11/26 03:41, 4年前 , 46F
感謝解說
11/26 03:41, 46F

11/27 06:22, 4年前 , 47F
推~
11/27 06:22, 47F
文章代碼(AID): #1Tsf0pg4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Tsf0pg4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