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看板nCoV2019作者 (靜夜聖林彼岸花)時間2年前 (2021/07/23 14:06), 2年前編輯推噓25(25038)
留言63則, 30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完整標題: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發稿單位:疾病管制署 發稿時間:2021-07-23 撰 稿 者:指揮中心 原文連結: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mQKUUbHhgQ7Nqez4-c3ikg?typeid=9 https://i.imgur.com/IySvVEl.jpg
https://i.imgur.com/bvMvX4f.jpg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 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例本土病例(其中1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 為19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0日至7月 22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3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及桃園市各4例、宜蘭縣及高雄市各1 例;其中18例為已知感染源,餘5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7734為8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 者接觸史;5月26日因出現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症狀前往就醫採檢,同日返家後死亡,並 於5月29日確診。案14617為6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於6月24 日出現發燒、呼吸喘及全身無力症狀,同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26日確診,7月20日 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1日累計公布 14,280位確診個 案中,已有12,5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5%。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41),為克羅埃西亞籍未滿10歲男童,6月28 日與家人自瑞士返臺探親,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 ,7月10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但因同行家人確診(案15370),故由衛生單位安排 至其他住所進行居家隔離,7月22日居家隔離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9);個案在 臺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接觸者2人,均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75,3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859,164 排除),其中15,535例確診,分別為1,254例境外移入,14,22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 、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4例 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1例、臺北市294例、 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0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 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 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 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措施,守 護彼此健康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e0v8zImE3rGJ0072A86NHA?typeid=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調整經驗,並 經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後,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 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 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說明如下: 一、通案性原則: 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2. 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 3.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4.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 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5.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 6. 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二、婚宴、公祭可開放: 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 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 三、仍須關閉之場所: 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 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 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 、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指揮中心表示,在國人共同努力配合下,國內疫情持續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 生活品質,逐步調降防疫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提醒,防疫仍需全體國民持續共同努力,請 民眾持續配合防疫規範,及維持個人防疫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才能 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守護彼此的健康安全。 -- 我們的一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意外,只會讓你變得頹廢,一蹶不振;有的意外 則會讓你找到另一個自己,重獲新生。……你要知道你是誰,你的拋棄和擁有,都是你自 己的選擇,患得患失只會讓你身陷囹圄。                     ——孫衍《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00.188.125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27020397.A.6C1.html

07/23 14:07, 2年前 , 1F
關聯不明還是五例
07/23 14:07, 1F

07/23 14:07, 2年前 , 2F
不管啦 解封吃燒烤要緊
07/23 14:07, 2F
※ 編輯: laptic (118.100.188.125 馬來西亞), 07/23/2021 14:09:12

07/23 14:08, 2年前 , 3F
解起來 通通給我解起來
07/23 14:08, 3F

07/23 14:09, 2年前 , 4F
寫8/9就是到時候看病例狀況吧
07/23 14:09, 4F

07/23 14:10, 2年前 , 5F
北北桃繼續三級啦
07/23 14:10, 5F

07/23 14:11, 2年前 , 6F
應該是每兩個星期檢討一次吧
07/23 14:11, 6F

07/23 14:11, 2年前 , 7F
為啥死亡案例lag太久了吧
07/23 14:11, 7F

07/23 14:12, 2年前 , 8F
沒有封,何來解封?一直都只有三級警戒
07/23 14:12, 8F

07/23 14:14, 2年前 , 9F
不解封餓死 解封怕病死 防疫新生活Round 2
07/23 14:14, 9F

07/23 14:14, 2年前 , 10F
心臟真大
07/23 14:14, 10F

07/23 14:16, 2年前 , 11F
這次才是真的防疫新生活
07/23 14:16, 11F

07/23 14:18, 2年前 , 12F
盲人按摩能營業了沒
07/23 14:18, 12F

07/23 14:18, 2年前 , 13F
5/26死亡的 隔了58天才撈到資料...
07/23 14:18, 13F

07/23 14:21, 2年前 , 14F
這通報系統可能有什麼問題吧。
07/23 14:21, 14F

07/23 14:22, 2年前 , 15F
不過是5/29才確診的。
07/23 14:22, 15F

07/23 14:22, 2年前 , 16F
降級:馬的,每天還這麼多確診降級是想
07/23 14:22, 16F

07/23 14:22, 2年前 , 17F
害死誰? 不降:靠北,一堆生意做不下去
07/23 14:22, 17F

07/23 14:22, 2年前 , 18F
都要跳樓了還不降級是怎樣?
07/23 14:22, 18F

07/23 14:23, 2年前 , 19F
不知還有沒有其他被埋超過一個月的沒找到。
07/23 14:23, 19F

07/23 14:23, 2年前 , 20F
降不降都有聲音啊
07/23 14:23, 20F

07/23 14:26, 2年前 , 21F
對啊
07/23 14:26, 21F

07/23 14:26, 2年前 , 22F
這一週來確診數降得不太顯注啊!
07/23 14:26, 22F

07/23 14:27, 2年前 , 23F
降不降都有聲音 但不是同一群人啊
07/23 14:27, 23F

07/23 14:27, 2年前 , 24F
看來清零真的是很不容易。
07/23 14:27, 24F

07/23 14:27, 2年前 , 25F
而且記者防疫升高時,就會問什麼時候降,
07/23 14:27, 25F

07/23 14:27, 2年前 , 26F
降級又會在有群聚案例時問,要不要升級
07/23 14:27, 26F

07/23 14:27, 2年前 , 27F
所以寫到8/9阿,應該屆時會再檢討一
07/23 14:27, 27F

07/23 14:27, 2年前 , 28F
次吧
07/23 14:27, 28F

07/23 14:28, 2年前 , 29F
在那邊降:xxx 不降:xxx是想表達什麼呢
07/23 14:28, 29F

07/23 14:28, 2年前 , 30F
每天停他們問來問去就飽了
07/23 14:28, 30F

07/23 14:28, 2年前 , 31F
07/23 14:28, 31F

07/23 14:28, 2年前 , 32F
什麼事當然都有不同的聲音,這不是廢話嗎。
07/23 14:28, 32F

07/23 14:29, 2年前 , 33F
仔細看ID 其實有部份是同群人在吵
07/23 14:29, 33F

07/23 14:29, 2年前 , 34F
把不同狀況的民眾的聲音堆在一起 然後說民
07/23 14:29, 34F

07/23 14:29, 2年前 , 35F
眾是刁民?
07/23 14:29, 35F

07/23 14:29, 2年前 , 36F
至少我覺得試行兩週方向是對的
07/23 14:29, 36F

07/23 14:30, 2年前 , 37F
試行兩週是對的 認同
07/23 14:30, 37F

07/23 14:31, 2年前 , 38F
不想聽的應該去罵開放給人提問的吧。
07/23 14:31, 38F

07/23 14:31, 2年前 , 39F
不給問不就聽不到了。
07/23 14:31, 39F

07/23 14:31, 2年前 , 40F
?哪ㄧ國像我們每天開記者會,還每問必答
07/23 14:31, 40F

07/23 14:31, 2年前 , 41F
的?
07/23 14:31, 41F

07/23 14:32, 2年前 , 42F
那是罵開記者會的吧!
07/23 14:32, 42F

07/23 14:32, 2年前 , 43F
記者提問前可否先想想
07/23 14:32, 43F

07/23 14:33, 2年前 , 44F
開放給人問自然什麼聲音都有。
07/23 14:33, 44F

07/23 14:33, 2年前 , 45F
好一陣子沒關心,怎麼還是這些數字
07/23 14:33, 45F

07/23 14:34, 2年前 , 46F
就有人希望降有人不希望,當然各種問題都有。
07/23 14:34, 46F

07/23 14:34, 2年前 , 47F
不給問才符合你的要求。
07/23 14:34, 47F

07/23 14:36, 2年前 , 48F
通風來了
07/23 14:36, 48F

07/23 14:37, 2年前 , 49F
現在的數字很低啊 一個群聚就拉上去
07/23 14:37, 49F

07/23 14:38, 2年前 , 50F
圖書館還是關著的 Orz
07/23 14:38, 50F

07/23 14:38, 2年前 , 51F
根本就同一群人在吵啊
07/23 14:38, 51F

07/23 14:39, 2年前 , 52F
不好意思問個疾管署新聞稿的縮網址是不是
07/23 14:39, 52F

07/23 14:39, 2年前 , 53F
很難複製,我複製好幾次都複製不出來= =
07/23 14:39, 53F

07/23 14:41, 2年前 , 54F
但這兩週來確診數變化不大,不若之前降的明顯
07/23 14:41, 54F

07/23 14:41, 2年前 , 55F
覺得吵就黑單最省事。記者會我也是報告
07/23 14:41, 55F

07/23 14:41, 2年前 , 56F
聽完到記者提問就關掉了
07/23 14:41, 56F

07/23 14:42, 2年前 , 57F
把吵的歸在一群,那當然都是同一群人在吵。
07/23 14:42, 57F

07/23 14:42, 2年前 , 58F
永遠都會是同一群。
07/23 14:42, 58F

07/23 14:46, 2年前 , 59F
看來口罩禁令還在~壓力測試兩周
07/23 14:46, 59F

07/23 14:52, 2年前 , 60F
看起來數據又要爬了,悶燒最後就是越來越旺
07/23 14:52, 60F

07/23 17:05, 2年前 , 61F
接下來就看哪間公司/團體先爆發了
07/23 17:05, 61F

07/23 17:06, 2年前 , 62F
要不然就是哪間幼稚園先中
07/23 17:06, 62F

07/23 17:06, 2年前 , 63F
台北真的很毒 外縣市拜託不要來
07/23 17:06, 63F
文章代碼(AID): #1W-bnjR1 (nCoV2019)
文章代碼(AID): #1W-bnjR1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