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讀書別靠意志力

看板study作者時間11年前 (2012/09/30 21:3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這本書我也有看 目前用他的方法在準備國家考試.. 但是關於心智圖這部分我都有將主幹寫出來 公民的話,他的內容很多很雜,只寫主幹,我會漏掉很多內容...這部分有請高手解答>< 公民法緒筆記 http://photo.xuite.net/edisonhsu1983/5906753*1 運輸學:大致上都在講觀念,比較容易用標題-關鍵字來做圖 法學緒論的話:只寫主幹一樣有漏掉內容的困擾 目前只想到前面幾位前輩說的"內容多補充一些",不過這樣會有花很多時間準備筆記的 困擾... 他說的1-2-3閱讀我也有在嘗試,不過速度還沒出來就是了,有些地方不能理解的話,速 度也是會整個變慢>< ※ 引述《bobobola ( )》之銘言: : 分四個部分 : 第一個部分在資訊的瀏覽 : 主要是以新的學習行為搭配舊有習慣 成為新的學習習慣 : 傳入大腦的新知識 需與舊有的知識做連結 : 以有意義的字詞為單位提高理解力 專注力與閱讀速度 : 以手或筆指向閱讀位置輔助閱讀 : 3-2-1練習 快速閱讀 : 疑問:1.傳入大腦的新知識與舊有知識做連結 但每天看的閱讀的東西這麼多且雜 : 哪有可能都能做連結 只能說盡量吧,我也正在努力 : 2.閱讀首重理解 但第一部分裡只教大量快速閱讀 說只要養成習慣 閱讀速度 : 快後理解力也會增加 但並沒有提到要怎麼增加理解與思考 : 他自己都說了人會閱讀到困難的部分就停滯下來 但並沒提到怎麼增強理解 我聽說建中的學生,第一次都快速讀過,一本書都看十幾遍,都用次數取勝,看到不 懂得會跳過去。另外這本書有提到要用一個單位去閱讀,不是用一個字慢慢品嘗 : 第二部分在於資訊的處理 : 主要在於說他使用的心智圖法有多神多神 : 還有教你怎麼對抗壓力 : 疑問: 作者本身是學法的律師法官 或許在於像他這種讀的東西多且雜的情況下 : 心智圖可以讓他在短時間之內回想起讀過的東西 : 但是心智圖本身太過精簡 需要論述的部分還是得回去看書本 我想應該是要記得關鍵字,然後用關鍵字延伸出整段內容,如他書本裡面提到的,一個 key聯想出整段笑話 : 如果只看心智圖 考試只記起心智圖的東西 在申論論述部分就會太過短少簡單 可以多一些細節記在心智圖上面吧 : 還有像理科這方面的東西 需要大量演算 觀念部分可能還可以 其他不知該怎麼 沒試過,但可以把相關的考題觀念放在一起!? : 應用 語言科的部分是否也能照心智圖法做 怎麼做 很難聯想起來 語言我沒用過心智圖,但我知道語言可以用拉丁字首字尾來記,或許可以用到心智圖?! : 第三部分在於資訊的儲存 : 這裡開始講到理解 聯想 多重感官運動輔助記憶的重要 : 提到了時間管理 如何有效率的安排目標 計畫並且執行 : 強調規律地複習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力 : 疑問: 這邊講到理解跟記憶會相衝 但是沒有理解過的東西是很難記得起來的 : 記了錯誤的觀念要再多花時間修正是沒效率的方式 那就想辦法理解阿 : 第四部份只有資訊的取出與應用 : 強調只要照他前面講的 就能成為有效率的學習者 : 感想:其實這本教了很多觀念以及實際的方法 不會像坊間一堆吹噓自己多行 : 結果實際效果不彰的情況 但是對於理解力的提升作者著墨真的不多 : 算是覺得比較遺憾的部分 自己打書評的話應該是80分吧 我也覺得差不多80分 很認同實作,不像仿間吹噓的書^^ 不過..他說的有系統的複習 我用來準備國家考試,並沒有說當天自修完的章節,當天睡前或一個小時內再複習一次, 我覺得這樣進度真的超慢><,後來改為當天念完,隔天複習,隔周複習 下個月月初才會開始實行隔月複習 我準備的是鐵特佐級營運 考科 國文(公文)、公民和英文、運輸學、企業管理 國營企管組,還會準備 經濟學 和初等的法學大意(單純有時間練筆一下,不報考) 以上希望能有高手一起解惑,或者一起討論 我也念完這本書目前正在實行他的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35.74 ※ 編輯: edison1983 來自: 111.254.35.74 (09/30 22:33) ※ 編輯: edison1983 來自: 111.254.35.74 (09/30 23:04) ※ 編輯: edison1983 來自: 111.254.35.74 (09/30 23:08)

10/01 00:02, , 1F
公民的部份,何不試試魚骨圖的方式?
10/01 00:02, 1F

10/01 22:22, , 2F
請問有推薦的關於"魚骨圖"的書嗎?謝謝
10/01 22:22, 2F
文章代碼(AID): #1GQ4hWjw (study)
文章代碼(AID): #1GQ4hWjw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