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日本少女被讚打得像中國人:她學了劉詩雯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 天空笛)時間8年前 (2016/01/19 13:03), 8年前編輯推噓33(34150)
留言85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0 (看更多)
為了節省用字,先在這裡說以下都是我個人的主觀看法, 可以參照一些影片和我的想法比較看看, 但以下只是主觀的看法。 正好趁著這個議題來多看看 講到平野扣球 先來看一下平野什麼時候會扣球 https://youtu.be/NCeKM5MBehU?t=76
(1:16) 平野扣高球 對手最後一球是用削的 削過來大概在肩膀高度 這球合理來說 以現在中國的打法要用拉的 可是平野選擇扣的 https://youtu.be/ReLRIfr6YEc?t=9
(0:09) 削回來 最後一顆半高但低於肩膀 可拉可扣 而平野選擇用扣的 https://youtu.be/Q3XNrKb9qC8?t=41
(0:41) 石川接發出包給了半高 可是高度也頂多在肩膀 平野卻選擇用扣的還扣失誤 https://youtu.be/Q3XNrKb9qC8?t=181
(3:01) 石川接發出包給了半高 也沒特別高 又用扣的 可是這次有扣進 https://youtu.be/Q3XNrKb9qC8?t=346
(5:46) 石川接發出包給了半高 也沒特別高 又用扣的 一場比賽同樣的球出現三次 幾乎一模一樣 這已經是她設計好的發球配套組合了 並不是剛好靈光一現用扣的 或時機來了剛好用扣的 這是她設計好 發完球出現這種球就要用扣的 從側面看看這些球的高度 https://youtu.be/QyNHC2dOp4Y?t=57
(0:57) 其實並不是很高 擊球點比肩膀還低 光是比較一下石川就好了 石川其實有時候也會用扣的 但是看看這場第一顆球 平野接那麼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XNrKb9qC8
石川還是用拉的 為什麼我特別會提出扣球? 平野這些球會用扣的,那麼就意味著以下三點: 一是 她不太去做一個扎實的正手拉 她沒有做扎實完整正手拉的意識 正手起板幾乎都中等力量拉加轉 連續中幾乎都是用帶的 借力中有發力帶沒錯 但幾乎都不是一個完整扎實的正手拉 因為新聞提到劉詩雯 所以我就拿劉詩雯來比較一下 但是在一些根本上的東西 中國選手之間不會差異太多 看看劉詩雯 劉詩雯動作小、也是速度快 https://youtu.be/fH36BM0LJrU?t=77
(1:17) 但即使在連續中 看看這一球 正手找到機會 引拍時依然會去拉手發力 盡量做一個完整的扎實正手拉 就算來回速度快 劉詩雯也盡量在引拍把拉手給做出來 這樣才能保證發力的完整 平野有時候很偶而也會加大引拍 (她多是只靠加大轉腰 手不太拉開的) 但這時候失誤率就高了 她不借到力就不太會打了 這在基礎根本上還是不一樣的 她的自身發力做不完整 那個不完整還包括了時間差 比較一下吧 劉詩雯在引拍拉手後 會有一個很短暫的停頓 引拍完 有個瞬間等了一下再出手擊球 劉詩雯已經相對於其他選手出手得快、等得少了 但常常還是稍微會等 可以看看我連結貼的那一球 https://youtu.be/fH36BM0LJrU?t=77
(1:17)(再看一次) 劉詩雯 反手快快快 然後到了正手引拍後等了一下才發力出手 時間差很清楚明確 (剪輯裡面還有很多球 可以看看她正手引拍後的時間差) 可是平野不太等的 一伸手就打了 若要做一個紮實完整的正手拉 這種時間差是很重要的 平野的球型結構裡還沒有這種元素 以後會不會有我不知道 但這種東西是要長期培養的 擊球節奏、出手韻律不是說改就改的 拉和帶一個很大的差異也在這邊 平野很會帶但不太會拉 劉詩雯在這麼快的來回中 有時候還會做這個等 意味著 重視正手的程度很高 更別說現在劉詩雯還會放慢節奏在中台正手拉 相較之下 平野有這麼好的反手 對於自己正手的重視程度太低 沒有好的時間差、沒有完整的引拍 就難有一個完整紮實的正手拉 二是 半出台沒有能力 看看那些半高球有些是中路半出台 有高度但也不見得很適合扣殺 基本上應該正手伸進台內去拉 對中國選手來說這是最基本的球 她沒有一個完整的正手拉可以發力、拉半出台不太行 所以她選擇用扣的 看起來好像這幾球用扣的她可以得分 可是要再打到更好的水平的話 不會有很多的好出台球讓她上手 有點難度的半出台上手不來 就是還給對手機會 真正有機會的時候又沒有一個紮實的正手 殺傷力不足就抓不住機會 中國選手是不會放過這些球的 水平的落差就會在這裡看到 三是 製造旋轉的能力不好 別小看正手拉只是其中一項技術 正手非常難練 製造旋轉的功夫很難練、發力的功夫很難練 這些都是要長期養成 現在不養成,以後怎麼有? 因為現在正手拉的能力不夠、質量不夠 所以選擇用扣的來增加得分率 沒錯現在可能得分了 可是這對長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在平常的日積月累中 沒有那個意識、相形之下也會少練到很多 日本女選手的咬球功夫大多都不太行 不然相對照一下台灣就好 陳思羽 鄭怡靜 黃怡樺遇到那些球也都不會用扣的 從平野選擇扣殺的球和連續中快帶的方式, 可以看到她在時間差、引拍、半出台、製造旋轉能力這幾項, 重視程度滿低的, 這些是正手拉基本功很重要的元素, 在這幾點重視程度低、那正手就不會好,也就是正手的重視程度低, 而中國選手對正手的重視程度這麼高,要相比說實在還差太多。 平野的正手技術能力是明顯落後的。 但我說這些不是要說平野打不好, 只是要說不能拿來和中國比較, 平野相對於那些中國選手有其獨特性, 伊藤會覺得平野這樣打很中國選手, 主要是平野對於借力發力反擊的球很在行, 反擊球是現在主流的趨勢, 伊藤打法相對落後很多, 光靠打點、打怪、打突然,已經是被中國淘汰過後的打法了, 平野相對先進得多。 觀點著重面在於平野打法比較積極, 但實際上重視的環節,跟中國有滿多差異, 中國很重視正手、很重視殺傷力的部分是平野沒有的。 平野的反手真的很好, 在這麼快速的來回中還可以做得很完整順暢, 我覺得拿到中國的水準相比還是很不錯的, 反手很有特點、有自己的亮點。 回顧前一兩年的平野,本來她右腳還會有些站在前面, 現在調成站平的,轉換的時候靠多轉點腰來輔助, 有一點一點在做調整到漏洞不太誇張明顯, 不過對於正手的重視程度還是太低, 好像正手只是配菜、反手才是主餐,那會有點可惜, 如果能再更重視正手一點,殺傷力的培養早點開始做, 那未來能發展的水平會更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35.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bletennis/M.1453179823.A.1C6.html

01/19 13:35, , 1F
扣殺給人的威脅很大。提高命中率就好。對方連擋都沒機會
01/19 13:35, 1F
以這個邏輯 那大家都打撞擊快攻就好啦 問題就在於有些彆扭球就是扣不來 用拉的會兼具質量和穩定性 但要有質量要練 不是說我現在選擇拉就會有質量 她不練當然沒質量 平野扣得比拉得好 三顆都還有一顆失誤 單單想把扣殺練到命中率高 我覺得是不太實際的

01/19 13:41, , 2F
跟石川是用扣的沒錯 但平野削過來的最後一球是用拉的
01/19 13:41, 2F
那是用扣的 重心都起來了 也沒有真的去摩擦 ※ 編輯: skypiper (223.139.235.241), 01/19/2016 13:48:02

01/19 13:45, , 3F
半高球直接扣殺威力確實大,但拉前衝命中率能上升
01/19 13:45, 3F

01/19 13:46, , 4F
各有好壞啦,只是在大賽關鍵分扣丟一顆很傷元氣
01/19 13:46, 4F
扣殺是突然 用拉的質量會比較好

01/19 13:47, , 5F
端看日本的運科看能不能突破中國大量複製人的模式了
01/19 13:47, 5F
※ 編輯: skypiper (223.139.235.241), 01/19/2016 13:49:10

01/19 13:52, , 6F
搞笑喔。我有說只能扣、不能拉嗎?她敢這樣打當然有把握
01/19 13:52, 6F
我並不是認為你說只能扣 我的意思是能拉的球就盡量選擇拉 比較特別的必須要扣的球才去扣 而不是去注意自己的扣球能力好不好 因為拉和扣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包括重心、動作、節奏都不一樣 當選手習慣了扣球的感覺 那拉球的能力相較就沒有一直專注在拉球的選手這麼好 如果要去提升扣球的命中率 練習扣球也要花掉時間心力 那就相對把自己可以練好正手拉的時間心力給耗用掉了 真正紮實地去練好完整正手拉 我認為對未來要有發展的職業選手來說會比較實際一點

01/19 14:11, , 7F
是還真的蠻主觀的
01/19 14:11, 7F

01/19 14:27, , 8F
我是覺得台灣桌球真的需要高人來扶持 不然太可惜了XD
01/19 14:27, 8F

01/19 14:27, , 9F
推 用心分析文
01/19 14:27, 9F

01/19 14:32, , 10F
至少懂得另外發文 不灌水推文或戰文 值得嘉許
01/19 14:32, 10F

01/19 14:51, , 11F
讚ㄧ次
01/19 14:51, 11F

01/19 15:10, , 12F
推一個 看她比賽中正手攻球(扣球)這麼多 也是有同樣的想
01/19 15:10, 12F

01/19 15:10, , 13F
01/19 15:10, 13F

01/19 15:16, , 14F
推一個,之前也有注意到過
01/19 15:16, 14F

01/19 15:38, , 15F
至少有一點像是不容否定的吧=-=
01/19 15:38, 15F

01/19 15:48, , 16F
同意中國主流打法現在已經轉變為重視以旋轉調節為主,和平野
01/19 15:48, 16F

01/19 15:48, , 17F
有所不同,但不認為這就代表這樣的打法較好。如果是例如文中
01/19 15:48, 17F

01/19 15:49, , 18F
「能扣能拉」的情形,扣球往往比拉球要來得容易得分許多。
01/19 15:49, 18F
扣殺比較容易得分 這點可就不一定了吧 伊藤正手扣殺打得還更多 比方這一球吧 https://youtu.be/NCeKM5MBehU?t=204
(3:24) 這麼好的一個機會 伊藤用扣的 如果換成是別的選手可能會拉 伊藤扣過去很簡單地就被擋回來了 然後沒有後續板 如果是正手好的選手 拉過去有旋轉也有速度 就沒那麼好擋 就算擋回來還是繼續主動拉 扣殺比較容易得分、還是拉球比較容易得分 這不一定 但是扣殺比較容易失誤卻是一定的 中國男選手 遇到半高 不管對手是削球還是攻擊選手 基本上都是拉過去的 除了穩定的因素之外 一速相差並不大 然後二跳會衝 在對方稍退台的時候會比較難以回擊 如果對方在近台擋 旋轉夠也不會一碰就回來 很多人認為拉球打不死人或一速不夠 那是選手能力的問題 不用看男選手 看中國女選手好了 很多拉前衝的一速都不在話下 那不是先天的問題 是有沒有妥善訓練的問題 平野反手的質量這麼好 要是真的把正手練好 拉前衝的質量也會很好 而且很多情況下 拉前衝反而比扣殺能加更多的力量上去 總之 扣殺還是拉球比較容易得分 我認為還是要看情況 ※ 編輯: skypiper (223.139.235.241), 01/19/2016 16:24:23

01/19 16:20, , 25F
扣跟拉都是一種手段 中國隊處理這種半高微下旋球
01/19 16:20, 25F

01/19 16:21, , 26F
也會採用這種打法 不能以偏概全說平野扣是不好的
01/19 16:21, 26F

01/19 16:26, , 27F
另外1.16那顆是speedo 不是殺球 也不是扣球
01/19 16:26, 27F

01/19 16:27, , 28F
重心是隨著球高低而調整的 球拍也是由下往上揮擊
01/19 16:27, 28F

01/19 16:29, , 29F
扣會有風險 但也可以一板死 因為不好借力
01/19 16:29, 29F

01/19 16:30, , 30F
她正手力量小 能盡量一板死 就必須做出有點風險的選擇
01/19 16:30, 30F

01/19 16:35, , 31F
時間被蓋掉了 所以貼出時間表 13:54 15:31 21:57
01/19 16:35, 31F

01/19 16:36, , 32F
27:49 36:52 53:15
01/19 16:36, 32F
必須澄清一下 不是說不能扣 有些球用扣的比較簡單好打 當然也可以扣 你提供的那些扣 很多都是很近網或特別高的 那些是比較適合扣的 而且還有一些朱雨伶根本亂打打不進 那就代表這種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 我認為 有問題的處理方式應該要去解決 而不是說 你看她也這樣所以我也這樣就好了 尤其平野在低於肩膀的時候還是會去扣 這就更不一樣了 乒乓球技術這麼多 沒有規定一定要使用什麼技術才是厲害 但是我著重點在擊球的意識 「平野幾乎沒有一個紮實完整的正手拉」 就算朱雨伶拉前衝拉得不好 但是她的加轉拉得很紮實很完整 平野會在某些狀況用扣的、看到她的選擇和準備、轉換時的方法 這些都顯示出 平野對於正手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 再來一直都有人說她就力量小所以這樣打 我覺得要看你想看現在、還是想看未來? 如果你想要現在得這一分贏這一場球 如果扣會得分 好! 就扣吧! 那未來呢? 這個環節的技術能力就停在這邊了 她才15歲 還有很多可以塑造的可能性 格局定死在這邊就是在這邊了 沒有練當然沒有力量、沒有質量 不去練一個完整的正手拉而用扣的 那當然從現在到以後都不會有 如果她的教練好好幫她練 那就會有 她反手質量就滿不錯的 以前也有人說劉詩雯力量小 所以不能退台 她現在不是退了嗎? 劉詩雯現在中台對拉時 丁寧可不一定會拉贏她 要看現在、還是看未來? 她15歲 我想看未來 至於1:16那是不是扣球 先來看這個吧 https://youtu.be/NCeKM5MBehU?t=204
(3:24) 伊藤這個是扣球 這個是扣球 這個是扣球 一樣往上揮拍 扣球並不是要由上往下 只有扣高球才是由上往下揮 一般高度還是要有些往上揮拍 而且動作也只是空殼 平野1:16那球根本就沒摩擦 啪一下就去了
還有 20 則推文
還有 6 段內文
01/19 18:49, , 53F
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 15歲的青少女子選手在肌力/
01/19 18:49, 53F

01/19 18:49, , 54F
肌耐力不適合過度訓練, 在技術/戰術上會配合體能做調
01/19 18:49, 54F

01/19 18:49, , 55F
整,在體能條件受限下(相對於成人選手)選擇借力/合力
01/19 18:49, 55F

01/19 18:50, , 56F
/撞擊/適度摩擦 很明顯是較有效率的選擇.
01/19 18:50, 56F

01/19 18:50, , 57F
拉球/削球等要大量體能且會產生虛工(用在摩擦)的打法
01/19 18:50, 57F

01/19 18:50, , 58F
較不適合.
01/19 18:50, 58F

01/19 18:50, , 59F
所以我覺得用成人選手的標準去看青少年選手會有一些失
01/19 18:50, 59F

01/19 18:51, , 60F
真, 在日本我相信他們不會讓選手做過度的體能訓練, 因
01/19 18:51, 60F

01/19 18:51, , 61F
此或許年紀到了後平野就會加強拉球的能力再增加風險更
01/19 18:51, 61F

01/19 18:51, , 62F
低的套路組合.
01/19 18:51, 62F
我想我們的意思和討論的角度可能有些錯開 我在這裡談論的方向並不是要叫她做重訓 並不是要求她現在要拉得多有質量 我講求的是 未來發展性 所以我注重的點在於 擊球的模式 還有球型結構 這是一個很大範圍的東西 那包含得很多 包括 擊球的韻律感--如同上面說的要等球 動作結構 --如同上面說的引拍 發力方式 --這在於建立咬球的能力 站位 --在正手和反手的劃分 其實你仔細看 平野站到中間去了 站得比石川還要中間 石川即使站得也很平 仍然會把中間位讓給正手打 重心 --重心轉換的方式 這裏就沒特別提 但也很重要就是 還有很多環節這裡沒提 這些東西加總起來就是一個人打球的結構和球型 我著重的是這個整體 因為這些東西是你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你以後要改會非常辛苦 而且有一些東西會根深蒂固改不掉 甚至會變成壞的習慣、變成很好的習慣 就像許昕和馬林想要開始用橫打 就是沒辦法做到王皓這樣 因為那是從小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許昕打球速度慢 現在要加快擊球速度 再怎麼加快速度也沒其他一線的水準 這些都是從小一點一滴累積的 他在訓練量這麼足、訓練方法這麼優秀的中國國家隊 在定型之後能改的罩門都有限了 何況是其他國家呢 平野如果沒有去累積這些東西 以後要建立也非常難 就像你要石川發力好很難 因為她從小就沒有這樣打 石川從小就是把重心浮得高高地在上面蓋球打快 現在要石川學會用底盤很扎實地去發力拉重板 那就不太行了 就算她去做很多重訓 球質的增長還是有限 因為那是從小養成的擊球模式 舉個例 要是你看石川之前跟鄭怡靜打 石川很難拉死鄭怡靜 鄭怡靜要是打到正手可以一板一板加重拉死石川 雖然鄭怡靜現在球質不是特別重 可是那個完整的正手拉是從小養成的 你做得完不完整影響你球質好不好 就算肌力爆發力兩位都不是特別強大 落差依然可以明顯看出來 那平野現在就是沒有去養成這些東西 她們只看現在用這個方法可以得分 然後再想辦法去在這個東西上加強加東西 這就像你一開始主機板的規格設定 你後來要怎麼擴充 要看你的主機板規格 規格低的主機板成本比較低 比較容易入手 但是擴充性也低啊 假設你的主機板就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正手拉 這根本的東西沒有 以後要擴充正手的質量或殺傷力 主機板就沒有辦法加想要的軟硬體 能增長的就有限 日本人太善於打巧 可是他們不太擅長打厚實 打巧的確可以看到一些成績和效果 但是如果要和中國來拚 必須要有厚實 中國要巧也能巧 他們打法多樣性是很好的 那日本打巧打到最後 沒有厚實的東西可以真正壓倒中國 因為日本從一開始就沒有這個計畫去建立厚實的主機板規格 平野用這些快攻的手法當然可以收到一些效果 可是現在不開始建立的話 哪來厚實的東西呢? 我說的這些東西 不是要求平野現在就打得多有殺傷力多有質量多有爆發力 也不是要求平野現在去做重訓 而是要有那個型、那個擊球模式和結構 連個雛型都沒有 以後哪來的良好完成品 就像伊藤那種打法非常取巧 前一陣子平野根本沒得打 可是就打法先進上來說 長期練下去平野的發展性會比伊藤好 現在就收到效果了 現在看平野也是這樣 如果 像現在在某些環節上取巧 沒錯可以看到效果 就很長期來看 發展會有限制 如果平野現在能夠重視正手 不遠的未來也會看到效果 你可能覺得現在這樣就夠了 可是她們的目標是要贏中國耶

01/19 18:53, , 63F
sky我懂你的意思,不過只要作用合力不通過球心
01/19 18:53, 63F

01/19 18:54, , 64F
就一定是撞擊+旋轉的組合,比例問題而已
01/19 18:54, 64F
嗯嗯 有懂我的意思比較重要

01/19 19:21, , 65F
沒有旋轉 下旋 弱下旋 都是不好借旋轉
01/19 19:21, 65F

01/19 19:23, , 66F
平野反手借力板型都壓低 如果沒有上旋的力會觸網
01/19 19:23, 66F

01/19 19:24, , 67F
每一個人旋轉力量都不同 speedo的威力也不一樣
01/19 19:24, 67F

01/19 19:25, , 68F
真要找柳承敏的speedo也曾被擋過好幾次
01/19 19:25, 68F

01/19 19:30, , 69F
平野1:16那球明顯是前衝弧圈 動作揮拍軌跡都是
01/19 19:30, 69F

01/19 19:36, , 70F
你說動作是空殼 有點主觀意識過重
01/19 19:36, 70F
好 大家都說那是SPEEDO 那當她是SPEEDO 如果那球是SPEEDO 換言之伊藤沒什麼咬球能力啊 福原也沒什麼咬球能力、石川也沒什麼咬球能力 平野美宇的正手咬球能力也普普 日本女生的正手咬球能力真的是一個需要重視的環節

01/19 20:46, , 71F
其實1:16跟3:24都是前衝弧圈 不是單純的攻球 有帶摩擦
01/19 20:46, 71F

01/19 20:47, , 72F
可能因為來球太高所以看起來像扣的 但是還是算speedo
01/19 20:47, 72F
可能你們比較認為這是拉前衝 我自己是認為伊藤的那一球 比較像快攻的突擊 而不是拉前衝 不過沒關係 就把那球算成是用拉的好了 就以各位認為這是拉球的前提來看吧 平野和伊藤這兩球拉得一點都不扎實啊 摩擦的成分微乎其微 這種球跟扣的也沒什麼太大差別吧 那回歸到這裡我想要探討的技術議題 其實也沒有偏離

01/19 21:00, , 73F
蠻有趣的論點 雖然我覺得你對撞擊與旋轉的理解很詭異
01/19 21:00, 73F

01/19 21:01, , 74F
想想樓上 chopeter2002的說法嚕
01/19 21:01, 74F

01/19 21:02, , 75F
速度、力量、旋轉、落點、節奏 你真以為光靠一個旋轉就可以
01/19 21:02, 75F

01/19 21:03, , 76F
打片天下?? 有點天真 另外 日本女子選手在手腕的使用上
01/19 21:03, 76F

01/19 21:04, , 77F
跟大陸選手差很大一級
01/19 21:04, 77F

01/19 21:06, , 78F
真要說 平野的節奏速度 沒比石川慢 甚至更快 旋轉輸一些
01/19 21:06, 78F

01/19 21:07, , 79F
但最後被打茫 單純是節奏的問題 至於拉下旋 以及半出台能力
01/19 21:07, 79F

01/19 21:08, , 80F
以一個高一女選手的程度 要質疑啥??
01/19 21:08, 80F
上面chopeter2002說他懂我的意思 雖然我沒有看到他再一次描述來確認是否真的有了解 不過他並沒有執著在那是拉還是扣的點上面 我目前相信他是懂我這裡想要表達的擊球模式的概念 但是你好像沒有跟我在同一個討論交集上 我並沒有只要求旋轉 旋轉只是其中一個因子 像你說的節奏也是 我也有提啊 我前面有提正手等球 平野不等球 她只打快 這有的時候會產生過急的狀況 像是石川在最後一局之所以可以蠻蓋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把節奏放慢了 她把弧線拉得稍微高一點 旋轉多了一些 平野就對不到球了 這些都包含在我前面講的問題中 如果平野像劉詩雯那樣可以等 就不會有突然對不到節奏的狀況 因為要快還是要慢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差去掌控 我也沒有要求現在平野要發多大的力 我絕不是要她成為女金剛 而是說她沒有用自己的力量去掌控球 自己的力量可以大也可以小 但不管大力還是小力都是用自己的力量 可以借力或是適合借力的時候去借到力 但是不能借力或是不好借力的時候 用自己的力量去掌控球 這一點日本一線女選手都做得不太好 主要還是跟他們從小養成的球型有關係 而各環節我在上面已經有提到不少 對於一個高一的選手應不應該要求呢? 我認為如果她的目標放在打敗中國隊 那就要 如果只是普通的台灣選手 排名有打進前50就可以免打選拔賽 這樣就好 那就不用要求啊

01/19 21:55, , 81F
認真
01/19 21:55, 81F
※ 編輯: skypiper (111.82.191.61), 01/19/2016 23:09:02

01/20 00:36, , 82F
考慮未來發展,正手動作結構、意識的優化,基本贊同
01/20 00:36, 82F

01/20 00:37, , 83F
和石川比賽的那幾球扣球,我覺得平野很難去 "拉",
01/20 00:37, 83F

01/20 00:38, , 84F
因為身高,看一下她扣完的身體平衡動作和相對球桌位置
01/20 00:38, 84F

01/20 00:39, , 85F
她實在沒有太多往前上方製造旋轉的空間
01/20 00:39, 85F
這麼高的球 也沒特別下旋 可以平拉就好 往上的幅度不用太多 很多中國選手拉前衝尤其是台內 常會出現往前壓的感覺 而且平野長高了 明顯比伊藤高 腰比桌子高了一些出來 我認為是足夠 平野打完之後有兩球收不回來趴在桌上 那是自己重心的問題 我不認為是身高 因為他正手擊球 沒有前後移重心的習慣 所以有點回不來 他平常移位就只有橫的 沒有前後 相對正手腳步就差 https://youtu.be/BnJ9Z1sP94c?t=771
(12:51) 這球夠長了 這球用拉的比較好 https://youtu.be/BnJ9Z1sP94c?t=1751
(29:11) 慢動作也可以看出來夠長了 https://youtu.be/BnJ9Z1sP94c?t=2856
(47:36) 三球看起來對他來說都可以拉 ※ 編輯: skypiper (111.82.139.11), 01/20/2016 02:26:33
文章代碼(AID): #1MdSEl76 (tabletenni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MdSEl76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