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教楊喚詩中擬人的修辭

看板teaching作者 (iva)時間19年前 (2005/09/30 20:3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我記得擬人的用法就是 將物質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 所以,小螞蟻是不會說"我們"的, 只有人類才會說,這是將小螞蟻人性化了. 再說,螞蟻是不會有"哥哥""姊姊""妹妹"的認知的, 這也是人類才有的. 再舉一個例子,胡適的老鴉這樣寫的: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呀呀的啼." 這個"我"就是老鴉,胡適是將老鴉人性化了. 所以擬人法並不一定限制在動詞/動作而已. 一個句子的修辭不一定僅有一種, 我認為楊喚這首詩,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 都是將小螞蟻人性化的手法, 應該全都是擬人法, 怎麼會只有最後四句才是呢? 這樣限制修辭的用法, 小朋友對修辭的認知會不會太僵硬了呢? ※ 引述《queserasera (ケセラセラ)》之銘言: : ※ 引述《ivac (iva)》之銘言: : : 楊喚有一首詩,內容如下: : : 我們是一群不偷懶的小工人。 : : 搬不動哥哥的故事書, : : 拉不走姊姊的花毛線, : : 我們來抬小妹妹吃剩下的碎餅屑。 : : 下雨了, : : 有小菌子給我們撐起了最漂亮的傘; : : 過河了, : : 有花瓣兒給我們搖來了最穩當的船. : : 請問:其中使用擬人的修辭是哪幾句? : : 答案只有最後的四句. : : 但是就擬人的用法而言, : : 是以物擬人,使物具有人的特性/性質, : : 所以我認為應該整首都是擬人的,(至少第一句就非常明顯) : : 因為楊喚本來就是將螞蟻(物)擬作人來寫的呀! : : 請問各位版友的看法如何呢? : : 先謝謝各位囉~~ : 第一句叫「譬喻」,就是「隱喻」(或稱「暗喻」), : 什麼像什麼一樣,「像」被「是」取代了。 : 擬人是本來只有人會做的動作,讓非人類來做了。 : 像前面的搬、拉、抬..還都算是螞蟻會做的動作。 : 但撐傘跟搖船就是只有人類才會了。 : 大概是這樣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71.135

10/01 12:00, , 1F
我覺得老鴉那首不是擬人 是借代耶...^^"
10/01 12:00, 1F

10/03 21:33, , 2F
擬人+1
10/03 21:33, 2F
文章代碼(AID): #13FJ1hHm (teaching)
文章代碼(AID): #13FJ1hH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