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互動] 崇拜

看板tutor作者 (阿武隈四入道!)時間15年前 (2009/07/16 03:2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jadelish (人生的分歧點)》之銘言: 謝謝你跟我分享這麼多,易中天的書我也會找來看的。 不過我依然不覺得我本來抱的想法是有錯的,只覺得你只是不認可我對孔子的評論, 而我對孔子的評論其實只是拿來支持我的「不要讓學生有盲目崇拜」這個想法罷了。 先說比較不重要的部分想法:雖然小時候看過論語,可是我對論語的認識其實是真的很 淺薄的。即使看完了,我也沒有感覺到論語是「非讀不可」或是閱讀的必要性遠高於 其他書籍的。 以內涵來說,論語雖然豐厚,可是裡面的精神具體表現在中國文化的地方,已經太多了。 讀論語感覺起來不過是把「原文」讀過一次。雖然原文往往很重要,可是衍生出來 的各種文學作品也不見得差了....比如說我很喜歡的一句:「君子無終食之間 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蘇武牧羊』『蘇東坡突圍』這一類的文章 裡頭,就已經表現得很淋漓盡致了.... 而文學價值的部分,比如說這句:「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 ,淺則揭。」,對於慣用白話文的我們,又怎麼比得上讀些「二水中分白鷺洲」或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來得實用呢? 以經典來說,我也覺得紀伯倫的先知或是1984這種政治啟發小說,每個單位時間 的閱讀收穫都高過論語.... 所以其實我對於自己可能有誤導學生的部分,是真的覺得「還好」,事實上論語中的 孔子也有頗不失幽默的一面,我覺得他老人家九泉之下應該是不會太在意才對吧.... 再來我想談一些核心問題,我不會覺得孔子不了解學生,否則也就不會有因材施教 的美名了。可是孔子對學生的了解,正如我們這些教師,憑著自己的人生閱歷, 要能夠看出哪些學生急躁,哪些學生退縮一樣,是並不困難的。但是孔子的操作方式 是:「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也就是把學生揉圓搓扁成他推崇的 型態「仁」或「中庸」。 我其實很不敢全面認可這個做法,即使現在有一個其他老師在我面前這樣教了, 〈事實上也真的有一個,跟我處於半合作狀態的老老師〉,也有了成效,我還是會 很質疑這個做法。 我們所處的時代可以泛稱做後X世代。X世代,或稱團塊世代,也就是現在約五十歲 那一代,每年有超過五十萬人出生。到了我們這一代每年只有三十幾萬,而現在的 出生數量则降到約每年廿萬了。少子化的結果換來的是其實每個小孩,特別是家長 願意送到補習班或請家教老師的這群小孩,幾乎都是在期望下長大。他們的身上 被賦予的價值跟期望已經不是我們這個世代能相比擬,更何況是孔子那個世代了。 背負了許多期望的後果就是───我最常見到的無可救藥的症狀:敷衍。 事實上許多私立高中的小孩,特別是俗稱繳學費班的小孩,都已經練出了一身出神 入化的敷衍功夫。欺騙父母,欺騙老師,欺騙自己,都是很常見的。當然我相信 X世代也有這樣的年輕人,但是我覺得這個世代無疑嚴重許多。每個人都背負著 不合時宜的期望,父母親希望學而優則仕,唸書出人頭地的邏輯可以應用在小孩 身上,明明廣設公立高中之後許多公立高中根本沒有希望考上好大學,小孩卻 還是欺騙父母,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有希望成為一個奇蹟或一個僥倖。 當周圍的人開始補習,他們也跟著補習。一部分來補習的小朋友,如果不是為了 收他們的學費,我實在很想跟他們說,何苦呢?你又並不用心讀,難道奢望補習 能夠給你帶來一個不用唸書也考得好的機會嗎?如果不是為了收學費,我也很想 跟家長們說,以孩子目前的唸書態度,您投入下去的資金跟補習費可能只能讓他 聯考多三十分,從銘傳升級到世新,從沒有機會領22K短期就業方案到有機會 領22K短期就業方案。 家長也在騙自己,至少我延請了一個很強的老師,我並沒有吝於付出,我給了我的 孩子一樣均等甚至更高的機會。 成人的世界,家長的觀念,我從不認為自己可以或是有責任改變。相反的, 孩子的世界,是我工作的世界,我對此有責任。家教老師雖然受聘於家長, 但是任何一個專業的老師都是為學生而來的。於是乎,我看到了學生的各種症狀: ───主張公立學校都在玩,念私立學校比較好,但是其實心卻不在書本上 的私校敷衍學生。 ───覺得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在找他的碴,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他內心的話, 因此採取完全不合作主義的學生。 ───為了達成其他人的期待,每次段考都努力的把習題寫完搞懂,但是內心深處 卻絕不認可老師、家長們那一套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本身來補習就是一種妥協,本來就不是「自行束脩以上」的人,你對 他的狀況,表現,抱著期望,希望他回到一個正常好學的學生,一個像樣的「士」 的身分的人,不是很好笑嗎?當每個孩子身上都背負著期望,而且都嘗試著對期望 麻痺,好讓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活下去,一個來自值得崇拜的老師的期望,或是品質 更高的期望,根本就只是毒藥。 很多時候我知道這些小孩只是需要好好的哭一場,認清自己的位置,就足夠了。 因為他們其實已經聽夠了訓,也有足夠的聰明,知道哪些該做能做哪些不該不能。 不需要別人再提醒。不需要一個非常政治正確的指令。 很可惜的是,我沒有那樣的魅力跟足夠讓孩子們信服的力量,讓他們把內心的 痛苦跟積鬱發洩出來。我只能儘可能的跟他們折衝,不是條件折衝,而是心理 折衝,讓他們不至於陷入集體麻痺中。誤認為唸書可以只是一時的痛苦,考好 大學可以讓自己自由的自欺欺人也好,誤認為數學物理化學只要記誦計算的方法, 就可以在聯考這個種類的考試中考好,而忽視了做圖、定義這些基本能力的小孩 也好....我拒絕跟他們一起玩集體麻痺的遊戲,更不希望自己成為了另一種 麻痺因子。 因為當他們在某方面過度信服你的能力,崇拜你,把你當偶像當神的時候,就會 刻意的曲解你的話,說:「可是孟獲老師說那個XXX其實不用學耶」,來當做 偷懶的藉口。他們對你的崇拜可能只來自一種偶像崇拜,而非改進反省自身學習 態度,把你當標竿的崇拜。 這個時候,我不懂像論語中出現的孔子那樣的老師,還能帶給他們什麼幫助。 所以我選擇絕對不要成為那樣的老師。 希望這一點解釋,可以讓你稍緩你文字裡面爆氣出來的不愉快。或者是我想我應該 做這樣的修正:我認為Johnny Kong在論語裡面拿出來的那一套, 如果照本宣科,在今時今日不會是一個好老師。至於偉人或經典,阿,隨便啦.... 不要那麼嚴肅嗎.... 最後因為這篇文章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孔仲尼到底是不是好老師,一個是我認為 老師被崇拜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扼殺了什麼可能性,太過混雜,傷大家 的眼,我決定講個笑話: 有一天Johnny Kong逛魯國的夜市,看到一個小販賣豹紋燈管。他拿了起來 左右端詳,小販則是一邊推銷老先生喜歡就買喔!最後Johnny Kong發出 一聲讚嘆:「這個燈管好!有直,有亮,有多紋,我買了!」 ※ 編輯: Bluetease 來自: 140.112.25.27 (07/16 03:58)

07/16 11:09, , 1F
哎..回想我國中 也不想讀書啊 因為不是為自己讀
07/16 11:09, 1F
文章代碼(AID): #1ANYqeoi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互動
2
7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7 篇):
互動
4
12
互動
4
9
互動
4
5
互動
0
11
互動
1
1
互動
2
7
互動
0
14
文章代碼(AID): #1ANYqeoi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