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的解讀

看板Buddha作者 (Yogi)時間6年前 (2018/01/30 14:28), 6年前編輯推噓3(3037)
留言40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Sorge (白愁)》之銘言: : 2. 其次, 將這句話區分成五個單位, 的這種作法, 到目前為止, : 我個人是還沒有在阿含教典經文當中, 找到可以足以相對應的佐證依據 : 所以只能暫且當作參考讀法之一 : 如果去對照南傳相應經文, 這句話本來是一個巴利語複合詞 : ahankāramamankāramānanusayā : 嚴格來說, 只是一個「語詞」, 而不是一句「話」 : 如果把它拆解成五個單位: : ahankāra、mamankāra、māna、anu、sayā :    我 、 我所 、我慢 、使 、繫著 :   這裡會產生一個疑竇點。 :   基本上, 就我有限的閱讀經驗, 在北傳阿含教典和南傳相應部典中 :   幾乎很難找到 使、繫著 和 anu、sayā 可以作為個別獨立的法目語詞 :   是有 使、使繫著=anusayā 作為獨立語詞的案例, 如雜阿含15經 :   但就是找不太到 使(anu)、繫著(sayā) 這種又再分開型的案例… : 以上, 一些零碎心得式的淺見, 囉嗦之處還請過目的板友學友見諒 :) anusaya anu一般來說另一個常用的翻法是"隨" 例如 法隨法行 dhammānudhammappatipatti 佛隨念 Buddhanussati 意義是"多次地/一再地" saya另一個翻譯是躺下/睡覺,例如不坐臥高廣大床戒: Uccāsayana mahāsayanā 合起來,anuasaya常用的翻譯法叫做"隨眠",也就是"隨眠煩惱" anusaya-kilesa, 一再地伺機而起的煩惱 對於一般已經走在正道上修觀的凡夫來說,或許能夠在體驗名色分別智的當下降伏我見, 但畢竟我見是一種隨眠煩惱,這個凡夫行者在當下沒有我見,不代表離開禪修狀態時也 可以保持。同樣地,在觀照的當下可以沒有我所見,沒有慢心,不代表離開禪修狀態時 也可以保持。 所以這段經文 「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 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應該這樣解讀: 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 能令無有 我見隨眠 我所見隨眠 我慢隨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37.1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17293689.A.F43.html ※ 編輯: yogi (125.227.37.163), 01/30/2018 14:37:05

01/30 14:52, 6年前 , 1F
感謝回復。 :) 所講意思我大概看得懂 :)
01/30 14:52, 1F

01/30 14:55, 6年前 , 2F
我再參詳參詳一下 :)
01/30 14:55, 2F

01/30 15:00, 6年前 , 3F
我看到有人是這樣翻譯:"the disposition toward the
01/30 15:00, 3F

01/30 15:01, 6年前 , 4F
pride that creates 'I' and 'mine' "
01/30 15:01, 4F

01/30 15:07, 6年前 , 5F
不過也可能是:我、我所見、我慢隨眠 (三個相關概念並
01/30 15:07, 5F

01/30 15:07, 6年前 , 6F
列)?
01/30 15:07, 6F

01/30 15:09, 6年前 , 7F
對啊 就是那三個 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讓我卡住很久啊 :)
01/30 15:09, 7F

01/30 15:10, 6年前 , 8F
01/30 15:10, 8F

01/30 15:10, 6年前 , 9F
「慢」(mAna)是一種更幽微的「我」的概念的遺存,即
01/30 15:10, 9F

01/30 15:11, 6年前 , 10F
使在明確的「我見」已經被根除之後,「慢」還是能繼續
01/30 15:11, 10F

01/30 15:11, 6年前 , 11F
留存下來
01/30 15:11, 11F

01/30 15:11, 6年前 , 12F
是有問兩個專精巴利語學的老師, 但也沒得出確切答案 :(
01/30 15:11, 12F

01/30 15:18, 6年前 , 13F
如果這樣,說「慢」是一種更深層的東西,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01/30 15:18, 13F

01/30 15:57, 6年前 , 14F
清淨道論說: 慢以令心高舉為特相 作用是傲慢 現起是欲自標榜
01/30 15:57, 14F

01/30 16:01, 6年前 , 15F
但是又說以與邪見不相應的貪為近因。
01/30 16:01, 15F

01/30 16:01, 6年前 , 16F
我 我所見屬於邪見,是沒有疑問的。證初果的聖者會去除這些
01/30 16:01, 16F

01/30 16:02, 6年前 , 17F
邪見,此後即便生起不善心,也只是與邪見不相應的不善心。
01/30 16:02, 17F

01/30 16:03, 6年前 , 18F
所以聽過說初果到三果聖者可能會對所證所悟生起慢心,但說實
01/30 16:03, 18F

01/30 16:03, 6年前 , 19F
在這對凡夫來說很難想像,因為凡夫的慢心與邪見是交錯產生的
01/30 16:03, 19F

01/30 16:04, 6年前 , 20F
沒有去除邪見之前,很難想像沒有邪見的"慢"是怎樣的呈現。
01/30 16:04, 20F

01/30 16:05, 6年前 , 21F
但既然古來四雙八輩都對此說法沒有異見,那就先如此相信暫擱
01/30 16:05, 21F

01/30 16:06, 6年前 , 22F
一邊吧。對凡夫修道行者來說,更重要的是邪見或是慢心生起時
01/30 16:06, 22F

01/30 16:06, 6年前 , 23F
是否能準確觀照到目標。
01/30 16:06, 23F

01/30 16:38, 6年前 , 24F
噗, 說得也對 :) 那我這串文章就先這裡打住、告段落了 :)
01/30 16:38, 24F

01/30 16:40, 6年前 , 25F
感謝板友們在酷寒低溫中電腦螢幕前, 的捧場和賜教, 一拜 :)
01/30 16:40, 25F

01/30 19:33, 6年前 , 26F
《大乘阿毗達摩集論》:「何等為慢,謂依止薩迦耶見,心
01/30 19:33, 26F

01/30 19:33, 6年前 , 27F
高舉為體,不敬苦生所依為業。」
01/30 19:33, 27F

01/30 19:35, 6年前 , 28F
經典中也有提到上界天人比欲界莊嚴、具有神通等而慢心重
01/30 19:35, 28F

01/30 19:36, 6年前 , 29F
我慢在證四果斷除,《大般若經》說:「此復由增上品修道
01/30 19:36, 29F

01/30 19:37, 6年前 , 30F
,永斷五順上分結,所謂:色貪(色界的貪愛)、無色貪(無色
01/30 19:37, 30F

01/30 19:38, 6年前 , 31F
界的貪愛)、無明、慢、掉舉,永斷此五順上分結故得阿羅漢
01/30 19:38, 31F

01/30 19:39, 6年前 , 32F
果。」
01/30 19:39, 32F

01/30 23:23, 6年前 , 33F
參考雜阿含103經:差陀比丘不認為五陰是我,但還有「我慢、
01/30 23:23, 33F

01/30 23:24, 6年前 , 34F
我欲、我使」的殘餘習氣,猶如人們不認為花香等於花的某一
01/30 23:24, 34F

01/30 23:26, 6年前 , 35F
部分構造,但就是聞得到花香。(節錄自台大獅子吼雜阿含網站)
01/30 23:26, 35F

01/30 23:30, 6年前 , 36F
雜阿含105經:慢無間等:(洞察而)完全地破除我慢。
01/30 23:30, 36F

01/30 23:32, 6年前 , 37F
非無間等故,慢則不斷;慢不斷故,捨此陰已,與陰相續生。
01/30 23:32, 37F

01/30 23:57, 6年前 , 38F
佛學大辭典/見惑品數:以五見為是而生慢心也。慢從"見"而產生
01/30 23:57, 38F

01/31 00:05, 6年前 , 39F
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都是以五取蘊作為推度的對象。
01/31 00:05, 39F

01/31 00:09, 6年前 , 40F
這也是因此"慢"的巴利語包含了測量、度量的意思吧?
01/31 00:09, 40F
文章代碼(AID): #1QS11vz3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S11vz3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