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三位三體父子聖靈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殺生為護生 斬業非斬人)時間5年前 (2018/10/01 18:25),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摩門教認為聖父、聖子、聖靈乃三位分開的, 然矛盾的是,摩門教的摩門經尼腓二書31章21節卻又這麼說: ” 現在看啊,這就是基督的教義,也就是父、子、聖靈唯一而真實的教義,   祂們是一神,沒有止境。阿們。  ( And now, behold, this is the doctrine of Christ, and the only and true doctrin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Ghost, which is one God, without end. Amen)   而在摩門經前面三位證人的證詞裡,也出現 『願榮耀歸於父、子及聖靈,祂們是一神。阿們。』  (And the honor be to the Father,and to the Son,  and to the Holy Ghost,which is one God. Amen。)   由此可知摩門教的三位三體多神教義與摩門經內容之間有自相矛盾。 ※ 引述《mediashow008 (大衛)》之銘言: : 父 子 聖靈 三位三體釋疑(有疑惑者請耐心看完) : 有太多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為父 子 聖靈,是三位三體?還是三位一體?爭得面紅耳赤還傷 : 了感情,真是情何以堪?追求真理是好事,但是不明就理感情用事,就不值得鼓勵。只要 : 是基督徒,四海之內皆兄弟,在教義的大原則上,都是尊崇主耶穌基督及效法祂的榜樣, : 其他細則都是疑惑地延伸之枝微末節,大家不必為此產生紛爭之靈,以免傷了兄弟姊妹們 : 的和氣。 : 話說有人讀聖經時提出一個疑問: : 「當我讀到馬太福音26章39節,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時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 : 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 問題來了, 耶穌說的"父"不是指上帝嗎? 但耶穌和上帝不是同一個人?為何耶穌禱告時 : 要叫自己然後對自己禱告呢? 當時門徒在稍遠的地方,並不在他身邊,祂的禱告詞為何好 : 像在對另一個人說話一樣?我真的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 : 類似以上的問題多得不勝枚舉,如何釋疑? : 以下是一位耶穌基督的使徒,對三位三體及三位合一論的釋疑及演講。他以使徒的身分, : 代表耶穌,基督宣告了後新約時期的基督教派所教導的三位一體論是錯誤的。我親耳聽過 : 賀倫長老對全世界一千多萬的教友,及無數的非教友演講。我要用我全部的良知,誠實的 : 在神前宣告,藉由聖靈對我個人的啟示,.我知道賀倫長老確實是基督的使徒,他所說的 : 三位三體及三位合一論是真實的,其他的.就留給大家的良心作判斷了。. : 獨一的真神及祂所差來的耶穌基督 : 傑佛瑞‧賀倫長老 : 十二使徒定額組 : 我們宣告,經文本身就清楚證明了父、子和聖靈是分開的個體,是三位神聖的人物。 : 如同培勒長老稍早在這場大會中所說的,發生在我們這時代各樣的矛盾衝突,越來越引起 : 社會大眾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關注。主告訴古人,這後期時代的事工是一件「奇妙 : 又奇妙的事」,1而事實的確如此。儘管我們邀請每個人進一步地來驗證這事工的奇妙, : 但是有件事我們並不希望大家感到納悶──也就是我們到底是否是「基督徒」。 : 一般而言,任何關於此事的爭論都繞著兩項教義的議題打轉──我們對神組的看法,以及 : 我們相信不斷啟示的原則;這原則使我們繼續增添標準經典。談到這一點時,其實我們不 : 需要為自己的信仰辯護,然而,我們也不希望被人誤解,因此為了讓人更加了解我們,以 : 及明確聲明我們基督徒的身份,今天我就來談談剛才提到的第一個教義問題。. : 我們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之首要信條是:「我們信神,永恆的父,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 : ,及聖靈」。2我們相信這三位神聖人物構成一個神組,祂們在目的、方法、見證和使命 : 上都合而為一。我們相信祂們都同樣充滿了神性的慈悲與博愛,公正與恩典、耐心、寬恕 : 以及救贖。我想正確說來,我們相信在任何想得到、重要而永恆的特質方面,祂們是合一 : 的,但是我們不相信這三位人物合為一體,經文中從來沒有教導過三位一體的概念,因為 : 這不是真理. : 的確,連眾所倚重的哈珀聖經辭典(Harper's Bible Dictionary)都記載,「三位一體 : 是在第四和第五世紀的教會大議會中所頒訂的正式教義,新約並無此記載」. : 所以,任何批評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與當今基督教對神、耶穌和聖靈持有不同觀點的論 : 述,都不是在評判我們對基督的信仰,而是一種認知(我要補充說,是正確的認知),知 : 道我們對神組的觀點迥然不同於後新約時期的基督教歷史,而是重新回歸到耶穌親自教導 : 的教義上。現在稍微來談談後新約全書時期的歷史,也許會有所助益. : 西元325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召開尼西亞會議,會商諸多議題,包括日漸引人注意的一 : 項議題,就是神為「三位一體」的主張。從教會人士、哲學家和神職要員熱烈的爭論中, : 形成了(又經過了125年和三次主要的會議後)4著名的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爾 : 後又改成了亞他那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 : 這些經過多次演變和修訂的信經,以及其他由此而來的信經──宣布了父、子和聖靈是抽 : 象無形、至高無上、超越時空、無所不在、同為一體、永恆共存的,而且祂們是不可知, : 無形體、肢體、或感情,存在於時空之外的。在這樣的信經中,祂們三位為不同的人物, : 卻是一個個體,也就是常說的「三位一體的奧秘」。祂們是三位不同的人物,但卻不是三 : 位神,而是一位神。祂們三位都不可理解,但不可理解的卻是同一位神. : 至少,我們和批評我們的人有一點看法是一致的,就是這種對神的定義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 。硬要教會接受這麼一個對神混淆不清的定義,也難怪第四世紀的一位修道士要大聲喊道 : :「禍哉,他們奪走了我的神,……我該崇拜誰或向誰祈禱呢?」5我們要如何去信賴、 : 敬愛和崇拜一位不可理解、也不可知的神呢?更別說要努力變得更像祂了。而耶穌向天父 : 祈禱時說:「認識您──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您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這 : 又該如何解釋呢. : 我們無意貶損他人的信仰,或看輕任何宗教的教義。我們尊重所有宗教的教義,同時也希 : 望別人尊重我們的教義(這是我們的信條之一)。如果有人因為我們與第四或第五世紀所 : 定義的神組抱持不同的看法,就認為我們不是基督徒的話,那麼古早的基督徒怎麼說呢? : 他們之中許多親眼見到活著基督的人也同樣不抱持那種觀點. : 我們要宣告,經文本身就清楚證明了父、子和聖靈是分開的個體,是三位神聖的人物,剛 : 才提到的救主偉大的調停祈禱,以及祂從約翰手中接受洗禮、變形山上的經驗和司提反的 : 殉道,這四個鐵證,都作了非常清楚的說明. : 有了這些新約的資源,以及我們所知道的其他8經文,耶穌以下這句話的含意也就不言而 : 喻了:「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9祂在另一個場合也 : 說:「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 : 10談到祂的對手,祂說:「他們……連我與我的父……也恨惡了。」11當然,耶穌總是恭 : 敬地臣服祂的父親,祂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 : 12「父是比我大的。」. : 耶穌這麼多年來都熱切地懇求天父,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祂也喊道:「我父啊,倘若可 : 行,求您叫這杯離開我」,14並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15承認經文中 : 的證據,即神組的成員完美地合而為一,但祂們是分開且不同的個體,並不代表我們犯了 : 崇拜多神的罪,反而是耶穌針對神聖人物的性質所作的偉大啟示。也許使徒保羅說得最好 : :「基督耶穌……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 有些人認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不屬於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理由,是因為我們和古代的先 : 知和使徒一樣,相信一位有實質榮耀身體的神。17這項信念是有經文依據的,我至少要反 : 問那些批評的人:如果神有身體這個觀點是褻瀆,那為什麼所有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及其最 : 獨特、最與眾不同的特徵都在於主耶穌基督化身為人、祂的贖罪和肉體復活呢?要是神不 : 需要身體,也不想有身體,那麼人類的救贖主為何要救贖自己的身體脫離死亡和墳墓的掌 : 控,使祂的身體不論在今世或永恆中都不會再和祂的靈分開呢?18任何不相信神有身體的 : 人,也不會相信塵世的基督和復活的基督。凡自認是真正基督徒的人都不會這樣做. : 現在,對每個聽到我講話,而又不明白我們是否是基督徒的人,我要作以下的見證:我見 : 證耶穌基督確實是活神活著的兒子,這位耶穌是我們的救主暨救贖主,祂在父的指導下, : 成為天地和其中萬物的創造主。我見證,祂由童貞的母親所生,祂一生行了許多偉大的奇 : 蹟,祂的門徒和祂的對手都看過那些奇蹟。我見證祂有克服死亡的能力,因為祂是神,但 : 祂卻甘願為我們而死,因祂有段時間也降世為人。我宣告,由於祂情願捨生而死,承擔了 : 世人的罪,祂為所有從亞當以來到世界末了的各種憂傷和疾病、心痛和不幸,付出無限的 : 代價. : 藉此,祂在肉體上戰勝了墳墓,在靈性上戰勝了地獄,讓人類家族能得享自由。我見證, : 祂確實從墳墓中復活了。在祂升天回到父那裡後,祂多次向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數百位門徒 : 顯現。我知道祂是以色列的聖者,是彌賽亞,有一天會在最後的榮耀中再次降臨,以萬主 : 之主、萬王之王的身份統治大地。我知道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天下間沒有賜下別 : 的道路或名字,使世人可以靠著得救,惟有完全依賴祂的功勞、慈悲和永恆的恩典19,我 : 們才能獲得永生. : 關於這榮耀輝煌的教義,我另外的見證就是,耶穌為了準備在末後日子千禧年的統治,曾 : 經不只一次帶著君尊的榮耀親臨世間。1820年春天,有一位14歲的男孩,因為對許多仍舊 : 困擾著基督教世界的教義感到困惑,而走進了樹林祈禱。為了回答這位年輕男孩的懇切祈 : 禱,父與子以榮耀之身向少年先知約瑟‧斯密顯現。那一天,為主耶穌基督新約時代的真 : 正福音重回世間拉開序幕,也復興了從亞當以來到今日眾先知所教導的其他真理. : 我見證,我對這些事的證詞句句屬實,諸天會為所有尋求同樣證據的人而開啟。但願我們 : 所有的人都能透過真理的神聖之靈,認識「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祂〕所差來的耶穌基 : 督。」20然後,願我們奉行祂們的教導,在言行舉止上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我如此祈求 : ,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2008年10月總會大會, 獨一的真神及 : 祂所差來的耶穌基督, 傑佛瑞‧賀倫長老 ,十二使徒定額組) : 註: : 1. 以賽亞書29:14。 : 2. 信條第1條。 : 3. Paul F. Achtemeier, ed. (1985), 1099; emphasis added. : 4. Constantinople, A.D. 381; Ephesus, A.D. 431; Chalcedon, A.D. 451. : 5. Quoted in Owen Chadwick, Western Asceticism (1958), 235. : 2008-06-12 17:34:23 補充: : 6. 約翰福音17:3。 : 7. For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see Stephen E. Robinson, Are Mormo : ns Christian? 71--89; see also Robert Millet, Getting at the Truth (2004), 106 : --22. : 8. 例見約翰福音12:27-30;約翰福音14:26;羅馬書8:34;希伯來書1:1-3。 : 9. 約翰福音5:19;亦見約翰福音14:10。 : 10. 約翰福音6:38. : 2008-06-12 17:34:47 補充: : 11. 約翰福音15:24。 : 12. 馬太福音19:17。 : 13. 約翰福音14:28。 : 14. 馬太福音26:39。 : 15. 馬太福音27:46. : 2008-06-12 17:36:51 補充: : 16. 腓立比書2:5-6。 : 17. See David L. Paulsen, “Early Christian Belief in a Corporeal Deity: Orige : n and Augustine as Reluctant Witnesses,”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vol. 83, : no. 2 (1990): 105--16; David L. Paulsen, “The Doctrine of Divine Embodiment : : Restoration. : Judeo-Christian,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BYU Studies, vol. 35, no. 4 : (1996): 7--94; James L. Kugel, The God of Old: Inside the Lost World of the : Bible (2003), xi--xii, 5--6, 104--6, 134--35; Clark Pinnock, Most Moved Mover: : A Theology of God's Openness (2001), 33--34. : 18. 見羅馬書6:9;阿爾瑪書11:45。 : 19. 見尼腓一書10:6;尼腓二書2:8;31:19;摩羅乃書6:4;約瑟‧斯密譯本,羅馬 : 書3:24。 : 20. 約翰福音17:3. : 參考資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2008年10月總會大會及11月利阿賀拿雜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36.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538389548.A.2FA.html

10/01 18:39, 5年前 , 1F
Bravo!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0/01 18:39, 1F
文章代碼(AID): #1RiVOiBw (Christi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RiVOiBw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