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真實成本?

看板Economics作者 (順從本能)時間18年前 (2006/05/19 02: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2 (看更多)
※ 引述《washburn (Just a game)》之銘言: : 又或者, 隨著人們觀念和偏好的改變, 我們會願意不顧人類自身利益地 : 去保護其他生物. 但我想您也明白, 第一, 只有富裕國家的人民會做這樣的 : 事情, 許多還在貧窮線下掙扎的人可能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保護其他生物. 我好像是在挑語病 不過我覺得沒有人會"不顧自身利益"去做任何事情 如果有的話 可能是沒有想清楚 或是有其他考量... 以各種意識形態的無限上綱作為訴求 只能得到少數人的認同 對於政策實現的幫助很小 不過透過W大大所說的各種方式 富國可能可以給窮國誘因去保護其他生物 譬如說 設定在某個基準點之下 對於熱帶雨林國家的原木產品輸出的減量 予以補貼 其實各種誘因架構都是可行的 問題在於社會大眾的接受程度 執行的難易度 配套措施等等 拿原木來說 之前看到的做法是在輸出的原木上植入晶片來作為辨識 當然這可能會造成走私 沒有晶片的"水貨"等等問題 但是消費者如何看待這些產品 有沒有讓這些規範外行為的利益降低的配套措施 都是政策有沒有辦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晶片成本的下降也是政策可行性的重要指標 一個可能的重點 可能在於增加套利的交易成本吧... 但是的確 比起保育自己國家的環境 這種利益遙遠得多阿 可是雖然遙遠 重要的是認清這些成本與效益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是迫切的 保護世界之肺也應該有其迫切性.. : 第二, 人們通常只願意保護自己喜歡的生物. 例如保護灰狼, 鯨豚或老虎的 : 基金會, 收到的捐款可能遠多於保護爬蟲類或兩棲類的基金會. 第三, 在保 : 護這些生物的同時, 這些生物的存在也對人們產生了外部性. 例如在印度每 : 年都發生受到保護的老虎傷人的意外, 在台灣保育類的台灣獼猴入侵農民的 : 果園大肆破壞等. 不過話又說回來 人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如果不是因為生物多樣性所帶給人類的好處(潛在或已知的) 那也只有單純的仁慈(環保人士的偏好) 思考環保問題 可能從成本面來看會比較務實 也就是盡量用各種方法把真實的成本反映在價格上 土石流會造成的成本有多高? 梨山高麗菜就應該有多貴... 不過世界上最後一隻熊貓的生命值多少錢? 這就很難說啦 另外 動物對人類造成外部性 這個觀點很有趣... 重點是對動物來說 人的成本是不是"社會成本" 而反過來說 如果你真的知道"魚快不快樂" 如果魚快不快樂也是社會福利的考量因素 那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重新定了吧 比起快要滅絕的動物族群 我覺得成千上萬每天等著被殺的牛羊豬雞還比較痛苦... : 然而, 既然不可能與其他生物做市場交易, 改變人們的偏好可能是唯一 : 的方式. 而在現代政府的運作之下, 也唯有個人重視環境才可能使政府採取 : 某些行動. 不論是直接管制, 課徵皮古稅, 或是人為的製造一個市場來交易 : 對其他生物或地球環境的傷害等, 都必須建立在政府存在誘因來行動的前提 : 下, 而政府的誘因, 還是在於每個納稅義務人和有投票權的公民的選擇之中. 的確...基本面阿~ 看看美國為什麼要當世界警察 卻不簽京都議定書 就知道了 但是從如何形成公民的共識 到影響領導人的決策 實在是很難想像與推動的奇妙過程.. 在專業與民意的互動過程中 資訊的揭露應該是專業的重要功能吧...? : * * * : 最後再扯個兩句, 我很高興能與您討論這個問題, 本來只打算寫幾個簡 : 單的論點, 後來竟然變成了篇長達 5 頁的文章...... : 要是寫論文有那麼順利的話多好! 黑阿...祝大家論文順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78 ※ 編輯: douglash 來自: 140.112.5.78 (05/19 03:57) ※ Mares: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5/20 22:58
文章代碼(AID): #14RBqZO8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RBqZO8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