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政府沒有權利規定人們什麼時候不能工作!」張清溪:一例一休違憲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11/19 17:36), 編輯推噓7(8112)
留言2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0 (看更多)
台灣經濟問題的根源,是能力落差。 也就是全國人民之間的能力分佈,呈現著一個緩坡型,有一部分人沒有跟上來 並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新時代所需要的,能夠兌現成高價生產力($)的能力 能力和收入之間,不是完全正相關,但基本上是趨勢正比的。 這部分人,有些是被教育教壞的被放棄者,有些是學用落差之下,投入到供需失衡 的勞動力市場的,有些則是上一輩本身就沒有受到太多教育,又沒有在起飛期賺到 足夠的資產自我保護的,各式各樣 這部分人要推他們進化,需要的必要條件就是「時間」 也沒什麼,要有空閒的時間,才有辦法想事情,才有辦法進修 雖然有時間也不一定會去進修,他可能會把時間拿去吃喝嫖賭上PTT發廢文 但是沒時間絕對不會去進修,不能因為上面那一行就否定下面這一行 這有邏輯上的因果必然不可逆性 這是屬於長期生產力的投資行為,應該是勞動力市場上終極無上的最高目標 所有政策都要為這個方向服務,一切負向的都要排除,一切正向的都要鼓勵 「時間」是人類最重要,也最為人輕忽的「資產」,而且不論貧富,是終極的人人平等 「資產」這種東西的特性之一就是:「很難兌現」,而且「真的有價值」 時間的投資一拉長,會因為複利效應,累積出驚人的生產力差距 同樣的事情,有人做了20年,有人什麼都沒做了20年,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因此,基層勞動力市場,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在「短期生產」,而沒有「長期投資」 的行為,是出於生活的必然與必要,固然可憫,而且悲劇 但絕對不能一直坐視這種事繼續發生 甚至是把他合理化,或者加以鼓勵,這種風氣要絕對禁止 否則我國會永永遠遠的停滯,而且「時代就要轉變了」,這種做法會為下一個時代 累積更多的債,製造下一個時代更多的社會問題 「時間」複利造成生產力差距的恐怖,在知識經濟的經濟體會更加明顯 我個人的意見是,對「時間」要素的無感,在那邊進行生產力彈性的經濟計算 根本都是工業時代落後的經濟思維,話講得比較狂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我真是打從心底痛恨「維持現狀主義」,馬的什麼東西都「維持現狀」,都搞復古 什麼東西都「袋住先」(香港話), 「袋住先」很OK,但是國民的長期忍耐,只是「暫時」的嗎?還是「無窮無盡」的? 這才是要不要支持「維持現狀」,需不需要「繼續忍耐下去」的根本問題 基層勞動力市場,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在「短期生產」,而沒有「長期投資」的行為, 的確是出於生活的必然與必要,固然可憫,而且悲劇 的確或許就像剛剛報導裡智庫說的,我國的經濟結構無法支持 那麼就要進行配套,準備迎接失業潮,在短期發給受害者食物券、交通券、教育券 嘗試降低社會衝擊,而不是無窮無盡的「貼OK繃」「救火」,而不進行根本性的強身 去你媽的維持現狀主義,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20.1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1084171.A.FE7.html

11/19 17:40, , 1F
祭央乂:我們強化資方的身體
11/19 17:40, 1F

11/19 17:40, , 2F
給推,把所有時間榨乾了還砲人家不懂投資自己跟成長
11/19 17:40, 2F

11/19 17:45, , 3F
你這篇淺顯易懂 有失功力水準 但我支持你
11/19 17:45, 3F

11/19 17:45, , 4F
這應該討論N遍了,就短視近利啊!尤其是既得利益者更是
11/19 17:45, 4F

11/19 17:45, , 5F
想牢牢掌握住
11/19 17:45, 5F

11/19 17:49, , 6F
基本上 台灣已經完了 連最後的救命時間都浪費掉了
11/19 17:49, 6F

11/19 17:51, , 7F
不行 還不到放棄的時候 還沒
11/19 17:51, 7F

11/19 17:52, , 8F
我國最後的時間還有一陣子 我們這代一定要打出去
11/19 17:52, 8F

11/19 17:53, , 9F
11/19 17:53, 9F

11/19 18:02, , 10F
個人當然一定要打出去的 但是蔡英文實在想法太老舊了
11/19 18:02, 10F

11/19 18:03, , 11F
我的承諾是我周邊的人事物我會努力 但是台灣真的很可憐
11/19 18:03, 11F

11/19 18:04, , 12F
這幾年真是太關鍵 但全給蔡英文浪費光了
11/19 18:04, 12F

11/19 18:07, , 13F
請問樓上要給誰?
11/19 18:07, 13F

11/19 18:10, , 14F
不是這樣吧 臺灣的低薪是普遍性現象 不只是22k問題
11/19 18:10, 14F

11/19 18:10, , 15F
而是跨國公司 同職位在臺灣就是比較低薪
11/19 18:10, 15F

11/19 18:10, , 16F
還是你要說全臺灣的人都沒跟上
11/19 18:10, 16F

11/19 18:13, , 17F
高階勞動力市場是我國人均GDP比較低 加上邊緣化的
11/19 18:13, 17F

11/19 18:13, , 18F
問題 一部分原因仍是被後段拉力拖累
11/19 18:13, 18F

11/19 18:26, , 19F
11/19 18:26, 19F

11/19 22:02, , 20F
11/19 22:02, 20F

11/20 08:34, , 21F
推,令人很有感而發
11/20 08:34, 21F
文章代碼(AID): #1Q4L2B_d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Q4L2B_d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