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肌肉感受度是否才是最重要的?

看板MuscleBeach作者 (小鹹)時間7年前 (2016/09/30 22:57), 7年前編輯推噓35(35024)
留言59則, 3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Supertraining的老闆MarkBell很常幫助一些運動員重量訓練 他提到有一點很重要 這些運動員是為了強壯而進健身房訓練的 但他們的本業是競技運動 所以一定要以安全且正確的執行動作為前提 不應該因為重量訓練而受傷 一般人亦是如此 你有工作 你有生活 即使健身上的突破是目標之一 也不應該把情緒 把高風險動作帶進訓練 訓練是lifetime的事 至於感受度 你提健力三項是有點衝突的事 在做低rm臥推的時候 你不會想著 我的意念要集中在胸 孤立它 感受它的收縮 在做大重量硬舉的時候也不會想著 我要先集中腿前出力 再來集中屁股用力擠 第一 這些都是全身性動作 你沒辦法專注在某個肌群 第二 當所有肌群協調運作時才能輸出最大的力量 因此技巧technique和動作form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很常聽到有人說他喜歡追求臥推感受度 卻又靠北自己無法突破重量 世界上沒有那麼好康的事 可以用單一肌群舉最大的重量 當你腳只是輕輕放在地上(別人可以輕易踢開) 試圖只用上半身力量完成動作時 就不用奢 望能夠舉更多的重量 話說遠了 感受度一定要在低風險和不影響之後訓練的前提之下進行 我做過站姿划船 很操很爽 隔天肩膀都快舉不起來 但我感覺得到再做下去肩膀肯定出事 過多或過重的leg extension訓練對我的深蹲也沒有什麼幫助 或許練完很漲腿會軟 但因為要更多時間恢復反而降低我的訓練頻率 前後側也容易失衡 增加受傷風險 館長喜歡提感受度 我不反對 但千萬不要誤解為任何型態的訓練都適用 舉重 健力這類的競技運動 就是技術取向的東西 也許選手在分享心得時會跟你說 我都做什麼輔助訓練 對什麼部位感受度很棒 也有力量的進步 或者說什麼動作執行時要感覺哪裡出力 聽好了 那是 輔 助 動 作 但一旦提到比賽項目時 他們最大的心得一定是什麼樣的cue可以幫他準確執行動作 什麼樣的動作可以增進活動度或穩定性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5.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75247470.A.C4D.html

09/30 23:02, , 1F
專業推,
09/30 23:02, 1F

09/30 23:17, , 2F
推推推
09/30 23:17, 2F

09/30 23:19, , 3F
推推推
09/30 23:19, 3F

09/30 23:24, , 4F
那CK你認同先做好RDL再做硬舉嗎
09/30 23:24, 4F
我的自身經驗是直接學習硬舉 RDL作為輔助動作才額外練習的 另外我也沒修習過相關教育學程 我不太確定是不是多數人能把RDL carry over到硬舉 除卻夾肩胛 背闊沒有收緊 圓背 猛拉(yank the bar)這些可以比較簡單用cue來改進的問 題 硬舉最大的問題絕對是 1.squat a deadlift 2.起槓前大腿和髖保持張力 3.活動度不足還硬要做 這三個問題都是因為不知道正確setup 不管是網路上硬舉討鞭還是健身房新手 這些動作有很大問題的人 很明顯就是沒做過功課 這感覺就像是有一天你聽了樂團表演覺得鼓手好帥 自己網購了drum set 毫無章法的亂敲 亂打 然後問資深鼓手說 我的solo怎麼樣? 回到剛剛的問題 1.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把硬舉當深蹲做呢 原因就是你是直直蹲下去拿槓 槓又在腳掌的前半部 起始動作錯就全盤皆錯 而這是可以被教育的 不完全跟會不會用股二頭和臀發力有關 還有我認為槓在膝蓋以下的部位怎麼舉 是一個人能不能準確執行硬舉的指標 這個區塊是rdl觸及不到的 2.這是個很深奧的問題 大腿有沒有保持最大張力 髖有沒有創造力矩 對於沒有做過好的 硬舉的人來說完全無解 健力好手的姿勢千奇百怪 如果新手只是學動作的樣子 可能因為身體比例不一樣 就抓不 到感覺了 但如果教育他 硬舉就是遵守某些原則去對自己進行實驗 有一天他一定能找到 自己的方法 3.知道好的硬舉長什麼樣子的人 如果活動度不好 錄個影大概就要知道自己可能無法執行 這個動作 但硬要繼續做的人講白了你可能沒有心學習重訓領域 因為你連外型都看不出來 自己跟老手的差別在哪 我很難想像你能在其他方面有什麼進展 我的結論是硬舉跟rdl比較像是運球上籃和兩步上籃的關係 你可以重複練習兩步上籃做得很精熟 在某些鬥牛場合也可以直接使用沒有錯 但如果來到全場 有個快攻機會 結果你來到三分線內一部準備收球卻收不好 球直接運到 界外 問題不是我不會兩步上籃 問題是我連運球都運不好 更何況是過渡到兩步上籃這個部分呢? 硬舉做不好的人不一定是他不會幹槓鈴 很多情況是他的前置作業沒練好 導致後續無法完 成 所以說硬舉歸硬舉 技巧還是可以練 不用完全以rdl取代訓練

09/30 23:41, , 5F
就算是館長 他講解動作感受度的時候 印象中都拿蠻輕
09/30 23:41, 5F

09/30 23:42, , 6F
(對他來說啦)的啞鈴 他自己訓練的時候才會做重
09/30 23:42, 6F
※ 編輯: ck1158 (27.242.5.51), 10/01/2016 00:31:20

10/01 00:31, , 7F
你推
10/01 00:31, 7F

10/01 00:34, , 8F
very good
10/01 00:34, 8F

10/01 00:34, , 9F
10/01 00:34, 9F

10/01 00:42, , 10F
謝謝CK的回覆
10/01 00:42, 10F

10/01 00:44, , 11F
硬舉最難的地方是 先膝主動再髖主動
10/01 00:44, 11F

10/01 02:26, , 12F
感謝ck大,又學了點
10/01 02:26, 12F
我好像都是分享心得和一些例子的比喻 沒什麼專業啦XD

10/01 04:15, , 13F
清流
10/01 04:15, 13F

10/01 07:22, , 14F
偶像~~
10/01 07:22, 14F

10/01 07:31, , 15F
已戀愛
10/01 07:31, 15F
槓鈴老師才是我的愛

10/01 07:33, , 16F
10/01 07:33, 16F

10/01 07:55, , 17F
已戀愛是怎麼回事哈哈哈哈哈哈
10/01 07:55, 17F

10/01 08:44, , 18F
同意
10/01 08:44, 18F

10/01 08:56, , 19F
10/01 08:56, 19F

10/01 09:35, , 20F
Ck給推
10/01 09:35, 20F

10/01 10:16, , 21F
我覺論點有點薄弱
10/01 10:16, 21F

10/01 10:17, , 22F
健力選手的技巧、動作,也是要靠感受度回饋
10/01 10:17, 22F

10/01 10:18, , 23F
他也才知自己做了什麼動作,那裡有出力,那裡沒出到力
10/01 10:18, 23F
如果人家已經可以硬舉600lb 800lb了 他怎麼會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出到力 我想你對於感受度這個詞的用法有點誤解 假設有個業餘選手他在背闊參與這個部分比較薄弱 這時候cue他折彎槓鈴 槓拉向自己 或手臂遮住腋下 他可能很快就抓到“出力的感覺” 但他並不需要從頭到尾一直注意自己的背闊的“感受度” 他要注意的是整體協調性 如果我拿40%1RM重量硬舉 還有辦法用大腦想著我這次要用哪個肌群為主 但90%1RM以上重量 這樣做下場就是槓還是在原地不動 因為使用的肌群太少了!

10/01 10:18, , 24F
太神啦!
10/01 10:18, 24F

10/01 10:19, , 25F
只是他們將感受度放在協調、技巧上,而非純肌肉充血度
10/01 10:19, 25F

10/01 10:21, , 26F
硬舉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屁股太高或用腰去拉、圓背問題
10/01 10:21, 26F
這些問題我歸類在活動度不足或沒做功課裡面 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的原因是他已經有一點觀念 硬舉不是深蹲

10/01 10:22, , 27F
很多舉重選手的deadlift姿勢通常會蹲比較低
10/01 10:22, 27F

10/01 10:23, , 28F
蹲太低雖然也是不正確,但至少也比蹺高的好一點
10/01 10:23, 28F
我覺得你一直糾結在屁股太高還是太低的問題 (不要po鬍子哥影片 我已經看兩萬遍了) Layne Norton說得很好 硬舉姿勢跟棒球打擊很像 棒球打者在球來之前會做一堆儀式化的動作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當球準備要過來的時候 他們一定全部進到最適合打擊的預備姿勢 這時候大家看起來不會差太多 舉重選手的硬舉姿勢蹲比較低=/=squat a deadlift 你看YouTube影片 用0.25X 0.5X速播放 起始位置蹲很低的人 他們並不會在那個位置讓槓離地 一定也是讓屁股來到適合的高度才 真正讓槓離地 屁股翹很高的也是要先沉下來才會讓槓離地(至於把硬舉當直膝硬舉做的錯誤我就先不討 論)

10/01 10:24, , 29F
我認為的原則應該是以膝蓋高度為基準
10/01 10:24, 29F

10/01 10:26, , 30F
硬舉發力髖在膝蓋的上方。深蹲發力髖最好低於膝蓋。
10/01 10:26, 30F

10/01 10:32, , 31F
硬舉的準備動作跟活動度、後側肌群的穩定度有關
10/01 10:32, 31F

10/01 10:34, , 32F
新手通常比較容易高屁股、圓背。活動度與穩定度不夠。
10/01 10:34, 32F

10/01 10:50, , 33F
甲甲C 硬舉爆背C連袂踢館啊 3C大戰
10/01 10:50, 33F

10/01 11:11, , 34F
好文
10/01 11:11, 34F

10/01 11:14, , 35F
10/01 11:14, 35F

10/01 11:22, , 36F
circlelee 舉重選手deadlift有他的理由 並不是不正確
10/01 11:22, 36F

10/01 11:22, , 37F
*deadlift蹲比較低
10/01 11:22, 37F

10/01 11:24, , 38F
如果那叫不正確的話那些奧運選手都可以切腹了
10/01 11:24, 38F

10/01 11:34, , 39F
我知,我是說蹲"太"低不好,我沒說蹲低是錯
10/01 11:34, 39F

10/01 11:35, , 40F
重點還是在發力時的身體力學結構,協調性
10/01 11:35, 40F

10/01 11:37, , 41F
那樓上怎麼看squat a deadlift?
10/01 11:37, 41F
我也回我的看法 想這樣就去六角槓硬舉 既然做的是槓鈴硬舉 想做重很顯然squat a deadlift不是一個好方法

10/01 12:01, , 42F
85%以上的重量幾乎沒有感受度可言 健力講究全身出力
10/01 12:01, 42F

10/01 12:48, , 43F
沒有什麼訓練效益
10/01 12:48, 43F

10/01 12:49, , 44F
如果他就是想這樣做 我也沒什麼意見
10/01 12:49, 44F

10/01 12:52, , 45F
推個
10/01 12:52, 45F

10/01 12:58, , 46F
好文 推推
10/01 12:58, 46F
※ 編輯: ck1158 (27.242.5.51), 10/01/2016 15:13:03

10/01 14:36, , 47F
舉重的第一拉有時會圓背
10/01 14:36, 47F

10/01 14:40, , 48F
突然想到之前還有人說越低越好,現在又半桶來指導舉重啦
10/01 14:40, 48F

10/01 14:54, , 49F
因為舉重的firstpull 並非傳統、羅馬、相撲任何一種
10/01 14:54, 49F

10/01 14:57, , 50F
我一個好好的臉書好友你有必要這樣傷害他ㄇ
10/01 14:57, 50F

10/01 14:57, , 51F

10/01 14:58, , 52F
圈圈還是一句話 搞懂自己練什麼ㄅ
10/01 14:58, 52F
※ 編輯: ck1158 (27.242.5.51), 10/01/2016 15:21:44

10/01 15:34, , 53F
我的立場是只要他不會把自己弄傷 想怎樣亂搞就隨他吧
10/01 15:34, 53F

10/01 15:34, , 54F
lol
10/01 15:34, 54F

10/01 16:30, , 55F
謝謝各位前輩的指導
10/01 16:30, 55F

10/02 00:14, , 56F
10/02 00:14, 56F

10/02 11:33, , 57F
寫得真好
10/02 11:33, 57F

10/03 10:42, , 58F
這篇寫的真好
10/03 10:42, 58F

10/03 12:32, , 59F
10/03 12:32, 59F
文章代碼(AID): #1NxdrknD (MuscleBeach)
文章代碼(AID): #1NxdrknD (MuscleBeach)